紫薇花常见病害(紫薇病害防治)
1. 紫薇病害防治
1.自然老化
原因:新陈代谢,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叶子变黄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典型表现之一。因为总会有一些叶子因为养分消耗完而开始标黄然后脱落,这是很正常的。
措施:如果是自然老化,就不需要过多担心,只需要及时将黄叶修剪,然后继续正常的养护就可以了。
2.浇水过多
原因:紫薇比较耐旱,抗旱能力也比较强。如果浇水太多的话会形成积水,从而从根系无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也就无法完成正常的营养传输,最后就会导致叶片变黄。
措施:浇水过多容易烂根,需要剪掉烂掉的部分然后换盆重栽。给紫薇浇水也要坚持不干就不浇的原则,浇就要浇透,并且保证不会出现积水情况。在每年的雨季的时候还要注意排涝,以免烂根。
3.白粉病病害
原因: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很多病害,白粉病是其中之一,而紫薇更加容易遭受白粉病的侵害。白粉病的侵害会导致紫薇的叶片变枯变黄,然后逐渐掉落,影响植株生长,也有碍观赏。
措施:针对病害问题,平时要做好养护和防治工作,可以喷80%浓度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2. 紫薇病害防治指南
可以的。紫薇叶尖发黄干枯,应根据引起的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若是土壤干旱缺水导致,需及时浇水,并在气候干燥时适量喷水。若是施肥不当引起肥害烧根导致,要更换新土,避免继续受到肥害,平时要薄肥勤施
紫薇叶尖发黄干枯,应根据引起的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若是土壤干旱缺水导致,需及时浇水,并在气候干燥时适量喷水。若是施肥不当引起肥害烧根导致,要更换新土,避免继续受到肥害,平时要薄肥勤施。若是被强烈光暴晒导致,需用遮阳网遮光或搬到阴凉处。若是受到白粉病侵害导致,要喷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
3. 紫薇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紫薇褐斑病
褐斑病是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似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状。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褐斑病发生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
解决方法:加强日常管理,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2、紫薇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烟病,侵害紫薇主要是在其遭受紫薇绒蚧和紫薇长斑蚜危害以后,即以它们排泄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繁殖。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紫薇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
解决方法:要及时防治蚜虫、蚧壳虫、粉虱等,因为这些昆虫的分泌物正是煤污病病原存在的基础。常用药剂为石硫合剂,冬季用波美3°石硫合剂,夏、秋季用0.3°石硫合剂。也可用三硫磷、山苍子叶汁进行防治。或者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拖布津500倍液等。
3、紫薇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在我国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
解决方法:注意紫薇的日常养护管理,春季萌芽前喷施波美3~4°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4、蚜虫
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5~8代,以卵在芽、梢附近越冬,5月为发病初期,6月盛期,若虫和成虫群集为害紫薇的嫩叶,刺吸汁液,影响生长发育。
解决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减少病源,蚜虫量大时,咳40%氧化乐果,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药害。
5、绒介
绒介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致使枝叶发黑,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
解决方法:冬季喷施10~15倍的
4. 紫薇树病虫防治
1、春季修剪
春季修剪分为两种,一是结合修剪留枝繁殖,也叫芽前修剪;二是沿续冬季修剪的第二个环节,也叫芽后修剪。芽前修剪就是要抢在新枝芽萌发之前,否则就会破坏植株的生理机能,其方法与冬季修剪雷同,所不同是剪下的枝条可当即作扦插或嫁接繁殖。芽后修剪也叫“抹芽”,因为紫薇的萌发性非常强,一到春天定芽或不定芽的地方都可能萌发新的枝芽,为了确保树形优美花枝疏密有致,并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必须进行抹芽修剪。抹芽至少要做三次,以一周或十天为一周期,直至预留的新枝木质化为止。
2、夏秋修剪
夏秋修剪是催延花期的一种方法。一般选在入秋前10天左右进行,其方法是剪截当年生花枝,只留花枝基部的2~3个芽点,逼其再发新花枝。此种方法最好要有松土保墒和施肥管理相配合,另外要保证植株能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夏季和秋季的修剪都是为了使紫薇的花期变得漫长,将近期生长的枝条进行修剪,使枝条上只留有少量的芽苗,这样能够促使紫薇重新生长新的枝条,保证了它的美观。这种修剪方法叫芽修剪。
3、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是为了保证正常开花,并且形成大花序,所以说冬季修剪很重要。地栽的应在主枝定干高度处剪去当年生的枝条,使翌年抽出壮枝开花;盆栽的首先剪去所有的萌蘖枝、病枯枝、交叉重叠枝,为了美化造型,对其他枝条的饱满顶芽的上方`1厘米处短截,一般只保留5厘米左右。
5. 紫薇病害防治方法
叶子上之所以会出现锈斑,其实就是感染真菌了。一开始表现出的症状是出现一些橙色、黄色或红色的斑点,之后便会慢慢的扩散。而滋生真菌的原因通常是空气的湿度较高,环境长期潮湿。
当然并不是单纯的叶片上出现各种颜色的斑点就是感染真菌了,还有可能是土壤酸碱性不当,或者缺乏营养导致,还有就是施肥过量影响根部生长,表现在叶片上也会是斑点。
6. 紫薇树病虫害防治
紫薇树长黑叶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常的植物生长现象,就是所谓的色素沉淀,这种原因所造成的就不必担心,不用采取什么措施。
另一种就比较严重了,生了煤污病就会表现出黑叶的现象,煤污病的产生是由于害虫的侵染的连锁反应,虫子的排泄物粘附在叶片表面,长期的附着导致病菌爆发,叶片逐渐变黑,影响紫薇树的美观及健康。久而久之严重危害植株的生长态势,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首先要检查紫薇树种植的稠密程度和单株叶片的稠密程度,进行更加合理地疏密布局和调整,透光性和透气性好就能减少病情传播和发病率;其次还有及时对生病了的枝叶进行清除,一些无关紧要的徒生枝叶减掉也没关系;还要清理掉害虫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质,防止病害再次诱发。
7. 紫薇病害图片大全书
1、水分不足
紫薇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它出现叶子掉落的现象,可能是水分不足导致的,在紫薇生长期的时候,需要勤浇水,保持土壤微微湿润最好,天气干燥时还要经常在紫薇植株周围喷水,这样能提高空气湿度。
2、光照过强
紫薇虽然性喜阳光,但是它不耐暴晒,夏季的时候光照比较强,此时它的叶子很容易被灼伤,这样就会出现掉落的现象,所以夏季养护紫薇的时候,需要适当的为其采取遮阴措施,让紫薇有散射光照射最好。
3、施肥不当
紫薇的叶子掉落,还有可能是施肥不当导致的,它虽然喜肥,但是在它生长期时如果施加了生肥或者浓肥的话,紫薇植株就容易产生肥害,进而会对导致它叶子卷曲,给紫薇施肥最好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
4、病害导致
如果养护不当的话,紫薇就会产生病害,这样它的叶子就会出现掉落的现象,这时我们需要先将病叶剪除,然后使用专用的灭菌药剂对紫薇植株喷洒治疗,只有彻底的消灭病菌之后,紫薇才能恢复健康。
8. 紫薇病害防治措施
紫薇病虫害主要为煤污病和紫薇介壳虫,煤污病可用500倍多菌灵药或甲基托布津液喷洒防治。紫薇介壳虫每年都
有发生,腋芽、叶片、枝条上布满小白点,使整株枝叶发黑,引进落叶、落花。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若虫孵化期用氧化乐果原液涂抹枝干,10~15d涂抹1次,连涂2次。生长期发生介壳虫可用1000~1500倍的氧化乐果药液喷洒防治。
在5-6月高温高湿的天气,比较容易发生蚜虫虫害,可以用毒死蜱或吡虫啉喷施防治,喷施需上下喷均匀,配兑比例按当地购买农药说明书为准,因各地药物成分有所不同,请及时治疗,喷施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