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病害图片大全(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图谱)
1. 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图谱
1,病虫害防治
建议及时喷雾阿维菌素或者螺螨酯防治红蜘蛛,一般半个月一次,就可以搞定,喷雾三唑醇,吡唑醚菌酯等真菌性农药防治煤污病,煤污病很好防治的,半个月喷雾一次就搞定。
2,冲洗叶片
喷雾农药防治病虫害以后,用药36小时以后,用水兑洗衣粉喷雾叶片,主要是冲洗叶片,注意不要让根部积水。
3,适当修剪
建议修剪掉下部枯萎枝条和叶片,一些没有用的叶片还会浪费营养,修剪掉可以减少营养浪费还能促进枝条空间。
4,环境要湿润通风
养护环境不要太干燥,夏季高温多湿容易爆发红蜘蛛,温度高就要给环境喷雾水分降温凉爽,太干燥喷雾水分保湿,记住盆土不要太潮湿,见干见湿最好。
5,增强树势
可以补充营养,监狱磷钾肥为主,增强杜鹃花的树势,不要偏施氮肥,氮肥过多叶片徒长很薄而嫩,容易受到病虫害危害。
2. 杜鹃花各种病虫害图片
杜鹃花叶片出现铁锈一样的斑块,很可能是感染了褐斑病。感染病害初期,叶子上的铁锈斑比较小,不及时处理斑点会越来越大,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最后导致叶片脱落,并影响植株的健康生长。
2、叶片被晒伤
杜鹃不耐暴晒,如果日常将杜鹃花放在阳光下暴晒,叶片也会被灼伤、枯焦,从而出现铁锈一样的斑块。
3、使用硫酸亚铁过量
杜鹃花是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北方地区栽种容易出现缺铁性黄叶,需要通过使用硫酸亚铁来调节和改善土壤酸碱度,以满足植株的酸碱要求。
3. 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图谱图片
1、浇水过量
浇水过量,盆土长时间过度潮湿,会导致杜鹃花的根系呼吸不良,由于闷根引起叶子干枯,这时需要及时排干盆里的水分,并适当松土来增加透气性。如果根系出现腐烂,那必须立即脱盆,修剪腐烂的根系后,给伤口杀菌消毒后换盆换土栽种。
2、水分不足
水分不足时,会使土壤过度干燥,引起叶片发黑,或是空气太过干燥,引起叶片失水,出现干枯。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并通过在周围洒水和喷水到叶片上来提高空气湿度。
3、高温曝晒
杜鹃花喜欢半阴的凉爽环境,长时间放在高温环境中曝晒,杜鹃花的叶片容易蒸发散失水分。夏季高温时,长时间的曝晒会引起杜鹃花枝叶干枯。高温和曝晒引起的干枯,需要移到植阴凉半阴的环境中进行降温和遮阴处理。
4、施肥不当
如果肥料浓度高或者施的是生肥,容易造成肥伤烧根,引起杜鹃花根系腐烂,或导致枝叶干枯,想要挽救杜鹃花的植株,需要将植株放在半阴环境,及时大量浇水来稀释肥料,并给叶片喷水。
5、土壤不适
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土壤碱性高容易伤根,会引起叶片发黑枯萎,造成枝叶干枯,需要中和土壤的碱性来挽救植株,方法是用硫酸亚铁溶液给枝叶喷水,并浇水到土壤中。
6、病虫害
杜鹃花感染褐斑病后,会出现叶片发黑、枝叶干枯的现象,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清除病叶,再用杀菌药剂进行防治,药剂的浓度也要适宜。
4. 杜鹃花害虫种类
喜鹊杜鹃不是坏鸟,喜鹊杜鹃主要吃害虫,对农业林业有益,是益鸟,不是坏鸟。
喜鹊,鸦科鹊属动物,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其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
5. 杜鹃花病虫害图片及解决方法
一、合理见光
杜鹃花是喜光的,但是忌强光直射,不能承受夏季的烈日暴晒,否则很容易导致叶子灼伤或生长停滞,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平时应将杜鹃养在见光充足的地方,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利于生长,促进开花。夏季时注意遮光防晒,放置在通风的半阴处,避免被暴晒。
二、水分要求
杜鹃花的根系为浅根性,既怕旱又怕涝,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4-6月份需水量大,应及时浇足水。在7-8月份高温季节,除了定期往土壤中浇水之外,还需向地面和叶面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冬季进入休眠期,应少浇水。
三、补充养分
杜鹃根浅而细,施肥时一定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开花前每隔10-15天应追施一次以磷为主的液肥,促进花芽分化,利于更好的开花。施肥时要注意不能用浓肥或生肥,否则容易出现肥害,导致根部烂掉。
四、酸性土壤
杜鹃花养护期间,可每隔两年左右换次盆,养在酸性土壤中,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园土、沙土来均匀配制土壤。
五、注意事项
杜鹃萌发力强,分枝多而密,要注意修剪枝叶,保持通风,防治好病虫害。
6. 杜鹃花病害防治
杜鹃花小叶病是杜鹃较常见的营养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杜鹃缺锌小叶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发生,在夏季发生较为普遍,当气温超过30℃时,极易发生小叶病。 植株发病后,枝梢近顶端叶片明显变小,叶质薄而脆,叶缘向背面翻卷,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间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枝条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聚生,呈簇叶状。小叶病的发生可使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着蕾率明显下降,花期延迟或不开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春季可视杜鹃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锌1~2克,尽量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免降低锌的有效性;由于锌肥在土壤中保持时间较长,可两年施一次。
2.发病后向嫩芽嫩叶处每隔10~20天喷施1次500~600倍液的国光锌,或稀释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显著。 1 改善土壤结构,浇水要干湿交替。 2 防止高温闷热,夏季加盖遮阳网,适当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锌肥,也可喷施稀土复合肥或小叶敌3~4次,效果比较明显。 投稿人:
7.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图解
1、通常甲霜恶霉灵灌根的用量是稀释600-800液。
2、恶霉灵喷雾1克兑水约4公斤左右,浇盆1克约兑水10公斤左右。
3、恶霉灵兑水稀释后,可灌入植株的根部,5-7天使用1次。
4、药剂灌根可用于植株发病初期,可防治根腐病,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苗木、果树等作物。
8. 杜鹃花日常病虫防治
花盆中出现小飞虫有几种原因: 1)在种植花草时,泥土没有经过消毒和杀菌。一般泥土中都有虫卵,在你种植花草前应该在太阳下晒土,并且加入除虫剂。 2)土质关系,一般来说泥炭土比堆积土更容易出现虫害,这是由于堆积土属于腐熟土,出现虫害的几率低。 3)与种植的花草的种类和养护的环境有关。一般小飞虫的出现都是因为在施用动物性肥料如牛奶水、蛋壳时出现,在盆土潮湿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平时尽量不要使用没有腐熟的肥料。 如何消灭花盆里的小飞虫: 一、用抽剩下的烟头泡水,然后用水浇花,很快就会去除小飞虫。一般而言,十颗左右烟头配置一矿泉水瓶水即可。 二、用花椒泡水浇花也可以除虫。 三、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除了农药就是杀虫剂了。一般市场上都有销售,但同时对人也有伤害,而且虫子还可能产生抗药性,除非虫子大泛滥,否则不推荐多次使用。(化学药剂对人体有害,那么试试自己做给花除虫的药剂吧。为您推荐:自制花卉药剂防治虫害) 四、利用虫子的化学趋性,使用糖醋液诱杀。具体方法为:向一个小盆中加入糖醋液,并向其中喷一点杀虫剂,放在植物旁边。半小时作用后会发现很多小虫尸体。但此种方法不易把小飞虫“赶尽杀绝”。 五、如果上述方法都不管用了,那就把招虫子的那些植物剪枝,枝条一定要丢弃或销毁。否则几乎不可能断绝虫源。
9. 杜鹃花的病虫害有哪些及如何防治
杜鹃花叶片出黑斑是患了黑斑病,杜鹃花的主要病害多发病在6-9月之间,叶面产生黑斑遂导致叶片由下往上脱落,直到叶尖,环境闷热、缺乏光照引起,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一方面促使其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喷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另外,以可杀得,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疫霜锰锌、代森锰锌等一些杀菌性农药,
10. 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图谱分析
也叫黑斑病,是杜鹃花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杜鹃叶片
(1)病害症状发生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稍隆起,正面色深,背面稍浅,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的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枯萎卷曲脱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在25~28℃及高湿条件下发病最普遍此外,土壤含水量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时,都易诱发此病在6~8月高温多湿季节为发病高峰期
11. 杜鹃花叶子病虫图片
一、土壤原因
杜鹃花是一种比较喜欢酸性土壤的植物,持续的浇水会让土壤变成碱性,不利于它的生存条件,自然就出现掉叶的情况,因此在选择土壤的时候要选择酸性的土质,适当加一些肥料,保持它土壤的酸性程度。
二、季节变化
天气突然变化,植物处于本能保护,减少体内水分,从而导致落叶,这种情况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恢复。
三、浇水
浇水如果把握不当也会造成叶子掉落,冬季水分蒸发慢,浇水过多同样也会导致落叶。
四、环境因素
我们在栽培杜鹃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环境的湿度,还要保持土壤的微湿,但是又不能让寒风直接对着它吹。不要急着换土、施肥。冬天的时候还要给它充足的光照,在室内养护的时候尽量放在南边的窗户下面,环境的温度不能低于5度。还不要随意的变换地方,防止它的温度发生变化。但是不能把它放在空气比较浑浊的地方。
五、施肥不当
如果你施肥不适当的话,也会容易促使叶片出问题,要知道冬季植株的生理活动都会减弱,如果肥料的浓度太高的话,就会比较容易让它的叶子落下。所以我们这时候要施加一点薄的液肥。
杜鹃花冬天为什么落叶 叶子发黄怎么回事
杜鹃花叶子发黄怎么回事:
1.土壤偏碱
我国北方的土地和水都是含碱比较多的,而杜鹃花需要生长在偏酸的环境下,再加上如果水中缺少可溶性的铁元素,杜鹃花就容易出现黄叶的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土壤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或颗粒,这样既能补充铁元素,又能让土壤变得偏酸,一举两得。
2.光照不当
杜鹃花喜欢凉爽阴凉的生长环境,但若长期放在遮阴不见光处,或者光照过强,会导致杜鹃花枝叶徒长,叶片薄而黄,不开花甚至开花少,这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把杜鹃花移到向阳处或者背阴处来栽培,最好是给杜鹃花一个固定的晒太阳的时间。
3.刺激过强
植物和动物一样,也不能受到强烈的刺激。当然这里的刺激并不是指惊吓这一类的刺激,而是会对植物造成的刺激,包括防治病虫害的药剂浓度过大,气温骤变等,都会造成杜鹃花叶尖或叶面局部发黄焦枯。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污染,同时在气温多变的季节要注意给杜鹃花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来生长。
4.温度影响
杜鹃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冬季温度在10℃以上可安全过冬。但冬季天气多变,若未及时移到室内或有冷风直吹,杜鹃很容易受到冻害,导致黄叶,严重时还会枯黄而死。所以,每年10月中旬将杜鹃移到室内养护,放在向阳处,控制室温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