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落针病图片(黑松松针锈病图片)
1. 黑松松针锈病图片
松柏类盆景在养护的过程中,真菌性及细菌性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典型疾病包括叶锈病与叶枯病(有数种类型:赤枯病、叶落病、赤斑病、褐斑病)。这类植株病害主要是由于真菌所引起的,大多数病害会在雨季来临时开始爆发,主要是由于是长期的雨季气候,高温多湿,而使根部受损时就容易引发病害。
患病的盆树落叶上附着有细菌。在这类叶片萎缩或掉落的疾病中,除了细菌和害虫的损害之外。植株本身的根系堵塞造成培养状况不佳,或根系薄弱并且水的分配不充分,或介质过度潮湿等,诸如此类状况之下,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因此,盆景的维护与定期药物管理,是预防该病发作的第一步。
防治方式:
通过日常的管理进行控制,此类病害在长势衰弱的植株里特别容易发生,因此养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善植株培养环境,用来恢复树势,以及维持树木的活力。例如:尽可能改善日照和排水,维持植物健康可以增加抵抗力。
如果植株已经有病害发生,务必及时将病叶置于下风处清除,焚烧销毁,以防止病菌扩散。
定期做好杀菌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施这类药物的主要目的并非治疗,而是以预防为主!治疗此类
其中较为有效的药物有石灰硫磺合剂,一般在冬季施用;有机硫磺合剂(如:日本曹达杀菌剂);以及铜水合剂。这类都属于预防性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原性孢子萌发和防止组织入侵的作用。
前一年十二月份发现这株黑松部分针叶泛黄,并伴有枯叶、枯枝现象。当下就对枯叶及时进行了摘除,并杀菌处理。
而后每个月定期进行杀菌管理,生长出的新芽状态较为健康,4月份左右已确定黑松已经能在新芽上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便开始为它换上新衣,将老叶彻底剪除后,将旧叶隔离清除。新叶再从新做消毒杀菌作业,以避免新叶遭受新一轮的病害侵扰。
当然枝叶有点泛黄就当成病菌侵害的话有时候未免会觉得小题大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呢?以下面这株黑松小品实生苗为例,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素材样本分析
这株盆友初入手的实生黑松小苗的新芽嫩黄,而底下的旧叶健康,叶色深绿,但松针硬挺,品种变异的情况基本可以排除,那么在先不考虑病菌害侵入的情况下,大致的造成此种现象的情况便可做一简单推断:
原树主在养护过程中将盆树养护环境改变,导致植株缺少光照从而引起新的叶色较浅。
一般植物适合在中性至弱酸性的环境中生长,栽培介质的PH值过高或低时,亦可能会发生类似情形。
部分植物在缺乏养分,或者某一养分过于充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肥黄的状态;
当然还有根系的发育不健康、有烂根的状况发生时,也有可能产生新芽孱弱叶色偏淡的现象,新长的叶色是否健康,亦需要靠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断定。
用肥过量时,亦会导致介质内电解质过高,引起根系无法吸水,这是一种急性的症状,若是慢性的 症状会像急性失水一般,叶色枯黄且针叶下垂
改善措施
增强植株日照时间:置放的场地更换之后,平均日照时长约为9个小时左右。
更换栽培介质:新的栽培介质为大颗的风化页岩,中上是小号赤玉土混和少量活性碳,确保疏松透气,排水通畅。在脱盆时发现新根白嫩,生长状况尚可,因此改良的措施并未做全株杀菌,但之后做了控水的作业。
谨慎用肥:黑松在松类盆景树种中虽然较喜肥,但整体而言并非嗜肥性的植物,即使缺乏肥料(特别的微量元素)原先植物体内就会有贮存所需元素,亦不会在短期内就显露出来,选择长效的有机肥即可确保生长过程中的大部分养分供应,尤其在生长健康状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切忌贸然施肥,以免得不偿失。如果是施用有机肥导致叶色偏黄,则较大的可能是由于过量碱性有机肥,导致介质pH值急剧上升引起,待日后树势状况稍微稳定之后,再施以长效的固肥较为妥当。尤其天气转热入夏之前,施肥的量更要做好控制,无论是否肥伤,这项作业对树的影响都只有正向的。
而后的树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新芽开始有部分转绿的现象,根据当下的情况可以确定了以上的改善措施并无太大功效,叶绿素分布不均,一段一段的,且新叶形卷曲等状况都有发生,实锤了真菌感染引起的赤枯病的症状,针对赤枯病正常是以预防为主,当病害已经发生时,就需要对症下药了。
参考:针对黑松赤枯病的状况,多菌灵等药物一般为防治之用,当病害开始影响植株健康时,若树势整体状况健康,可隔离养护让其自身抗性与病菌做相抵抗,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用依普同1000倍液进行消毒,每周消毒一次,为避免有潜在的炭疽病菌侵扰,同时混合吡唑醚菌脂2000倍液混合交替使用,为确保药效稳定有效,在此基础上,添加展着剂以确保效果稳定。
2. 松针锈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图)
(一) 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黑松适生于阳光充足、湿润通风的环境,但小型盆景在盛夏高温时,不宜强光曝晒。冬季可置于室外,最好连盆埋进向阳背风的地里,仅将枝干露出土面。如放在室内越冬,则室内温度不宜太高,并须在清明前出房。
浇水:黑松喜干燥,浇水不可过多,宜干透再浇,但经常在叶面上喷水,对生长有利。春、夏季适当扣水,可使新枝低矮,针叶短小。
施肥:黑松不喜肥,每年春季生长旺盛期可施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秋季再施一次经过发酵的饼屑即可。
修剪:黑松的修剪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间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进行。一般摘掉每根顶芽长的1B2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此外,对于影响树木姿态美观的枝叶,可在冬季休眠期剪除。
翻盆:黑松的翻盆,可每隔3~5年进行一次,时期以2~3月间为宜,秋后亦可。翻盆时剔除旧土1B2左右,剪去枯根、烂根,剪短部分长根,最好同时进行枝叶的修剪。
病虫害防治:黑松的病害主要有叶锈病、落针病、曲枝病和松瘤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松梢螟等。
松针锈病乃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的300倍液,进行防治;落针病可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松梢螟及红蜘蛛等虫害可用50%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观赏
黑松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四季浓绿,冬芽银白色,可终年陈列观赏。黑松为阳性树,要求光照充足,在生长期,尤其在抽芽发叶期,不可长时间放置室内观赏。多年培养的黑松盆景,呈龙蟠凤翥的奇姿,老干苍劲,虬根盘曲,表现坚韧不拔的生机。林中百丈松,岁久苍鳞蹙,这是宋代文学家赞颂松树姿态的诗句。
3. 黑松针锈病防治
(一)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黄山松是喜光树种,在全光照下侧枝轮生整齐,针叶刚直,深绿有光泽。故宜置于阳光充足,较湿润通风的环境中,盛夏高温时,可适当遮荫。冬季 可置于室外,小型盆景最好连盆埋进向阳背风的地里,仅露枝干在外。如搬进室内越冬,则要注意通风,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影响春后生长。
浇水:黄山松喜燥恶湿,盆土宜略干,浇水不可过多,须干透再浇。针叶可经常喷雾水,利于生长。春、夏生长旺季适当扣水,使针叶短小,增加美感。
施肥:黄山松不甚喜肥,过多浇肥易伤根。每年春末夏初生长旺季可用田螺、蛤蜊、河蚌等贝壳打碎煎煮1小时,冷却后,对水使用。如要改善土壤酸碱度,可施以矾肥水。秋后冬前再施一次经过发酵的饼屑即可。
修剪:黄山松的修剪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间在新芽尚未抽生针叶时进行,一般将顶芽摘去1B2左右。摘芽多少可依据树形和今后造型需要决定。如枝条 不需要增长,可将顶芽全部摘去,枝条薄弱需增长处则可少摘或不摘。此外,对影响造型美观之枝叶,可在冬季休眠期剪除,剪枝后的伤口如遇松脂外溢,可用蜡或 油漆封口。
翻盆:黄山松翻盆宜隔3~5年进行一次,时期以2~3月间为宜。如在温室内进行,可提前至1月进行。秋后亦可,但不如春季为好。翻盆时要保留1B3的宿土,整理根系,剪去烂根、枯根和影响上盆的长根,再按上盆的技术要求进行栽种。也可同时修剪枝叶。
病虫害防治:黄山松的病害主要有松栎锈病、松针锈病、叶枯病等;虫害有松梢螟、松黑叶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
松栎锈病和松针锈病可用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的300倍液喷洒防治;叶枯病可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波尔多液喷雾防病。松梢螟及黑叶蜂等虫害可用50%杀螟乳油或用50%马拉松乳剂,浓度都为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观赏
黄山松郁郁苍苍,生气勃勃,枝干挺立,凌霄直上,瘦叶如针,梳风掩翠,四季常青,是松类最佳观赏树种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赞美其品格曰:"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森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岁暮满山雪,松色郁苍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4. 松针病害图片
荷花、碗莲、睡莲等水生植物不适合!
1、松针土是生活中养殖花卉植物的常见营养,它与腐叶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种营养土是把松针腐熟以后,与土壤混合的产物,它属于腐叶土的一种,这种营养土还有多种植物正常生长是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土质松软,透气性和透水性都特别好。
2、松针土虽然是一种质量特别好的营养土,在野外,手机的松声图并不能直接用来养殖花草,因为这些松针土中会有大量的细菌和虫卵还有一些比较粗壮的树枝,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会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所以松针土在收集以后一定要经过杀菌杀虫等专业处理,然后才能使用。
松针土是一种比较疏松透气的土壤,所以适合的花比较多,但是像碗莲、荷花等一些喜欢粘性土壤的植物是不适合用松针土进行栽培养护的。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5. 松针锈病病原
种植方法
以有性繁殖为主,亦可用营养繁殖。其中枝插和针叶束插均可获得成功,但难度比较大,生产上仍以播种育苗为主。苗床播种、容器育苗应用都很普遍。
以攀扎为主,修剪为辅。黑松树桩养坯一年后,方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抗烟尘污染能力强。
管理养护
培养环境:黑松耐寒耐旱,可常年陈放在庭院中台坡和阳台、乎台上,光照充足、空气流动之处。但小型盆景在盛夏时,不宜强光暴晒。冬季可露地越冬,最好连盆埋入向阳背风地方。若在室内越冬,室温不宜太高,清明节即可移到室外。
浇水:黑松喜干燥而忌积水,浇水不可过量,见干才浇,浇则浇透。在生长期适当控水,可使枝干粗矮,针叶短小,增添观赏价值。夏季高温时,可经常喷叶面水,有利生长。
施肥:黑松耐瘠薄,土壤缺肥,也能正常生长,且促使干矮、枝密、叶短。但在生长期适当施1~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有利于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修剪:黑松盆景为保持其优美古雅树形,要进行适当惨剪,修剪在生长期以摘芽为主,每年3~4匀,当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可摘去每个顶芽的1/2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对于影响树形美观的枝条,可于休眠期修剪。
翻盆:黑松盆景一般3~5年翻盆一次,以2~3月进行为宜。翻盆时要保持原来盆土完整倒出,去除1/2旧土,剪去过长根系,以及枯根、烂根,同时修剪部分不必要的枝叶,以保持盆土上下部分的平衡。如原盆容量不够,可换以稍大的新盆,栽植方法与上盆同。
病害防治:黑松常见的病害有曲枝病和松瘤病等。防治措施:松针锈病及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300倍液;落叶病可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松梢螟等。红蜘蛛和松梢螟等可用50%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之。
栽种要点
一是在采挖时要扩大采挖面,注意尽量多带土。因为黑松长在山坡砂石土中,土壤较少,而且冬天天气干燥,土壤含水少粘性差,所以在采挖时尽可能要保护好根部的土壤。因为根部土壤中富含根上霉菌,是黑松共生菌,极利于根的生长。采挖后应及时用塑料袋做简易包扎,以防止搬运中土壤散失,以便移植。二是采挖时要注意保护黑松的根系部分,应在距松树稍远一些的地方开始采挖,先将四周泥土挖空,主根要尽量多保留一些,断根切口要平滑,烂根剪除,要尽量避免伤及根系。尤其是黑松扎在砂石里的侧根、须根,根系较弱,尽可能留长些,采挖时特别要保护好。三是采挖回来的黑松要及时入土,时间越快越好,时间长了会造成根部失水、干枯,影响成活。为防止根部埋的过深,可采取高植、浅栽,然后上面加土陇起覆盖,没条件在地里栽培的要及时上盆。四是黑松的上盆十分重要,栽培前先将盆底垫层碎石、瓦片,以利透气排水,再用土将四周填实。土中空隙过大,容易造成冻根,盆上加盖草帘以防冻。五是土壤用山上原土最好,也可采用粗黄沙、煤灰、黄泥配制成的混合土,比例为0.5:0.25:0.25。六是上盆后要及时强修,枝叶过多会影响根系供水不足,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营养
6. 松树的松针锈病的照片
松盆景的养护管理
(1)培养环境
松耐寒耐旱,可常年陈放在庭院中台坡和阳台、乎台上,光照充足、空气流动之处。但小型盆景在盛夏时,不宜强光暴晒。冬季可露地越冬,最
好连盆埋人向阳背风地方。若在室内越冬,室温不宜太高,清明节即可移到室外。
(2)浇水
松喜干燥而忌积水,浇水不可过量,见干才浇,浇则浇透。在生长期适当控水,可使枝干粗矮,针叶短小,增添观赏价值。夏季高温时,可经常喷叶面水,有利生长。
(3)施肥
松耐瘠薄,土壤缺肥,也能正常生长,且促使干矮、枝密、叶短。但在生长期适当施1~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有利于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4)修剪
松盆景为保持其优美古雅树形,要进行适当惨剪,修剪在生长期以摘芽为主,每年3~4匀,当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可摘去每个顶芽的1/2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对于影响树形美观的枝条,可于休眠期修剪。
(5)翻盆
松盆景一般3~5年翻盆一次,以2~3月进行为宜。翻盆时要保持原来盆土完整倒出,去除1/2旧土,剪去过长根系,以及枯根、烂根,同时修剪部分不必要的枝叶,以保持盆土上下部分的平衡。如原盆容量不够,可换以稍大的新盆,栽植方法与上盆同。
(6)病虫害防治
松常见的病害有叶锈病、落叶病、曲枝病和松瘤病等。防治措施:松针锈病及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300倍液;落叶病可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松梢螟等。红蜘蛛和松梢螟等可用50%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之。
7. 黑松松针锈病图片高清
松树针叶出现突起的小黄点,是由病菌侵染而发生的一种病害,叫做松针锈病。这种病害发生初期,首先在针叶上出现黄色段斑,其上生密黄色小点,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并排出黏液,此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常数个沿针叶纵向排列,随后在其附近又产生橙黄色扁平舌状突起物,此即锈孢子器,常数个相连,排成一列。锈孢子器成熟后开裂,散出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最后病叶枯黄脱落。
松针锈病病原菌属于完全锈菌,除在松针上危害外,还需转到另一种寄主植物(称转主寄主)上为害,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北方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黄檗鞘锈菌,为害油松,转主寄主为黄檗;另一种是白头翁鞘锈菌,为害赤松,转主寄主为白头翁属植物。这两种锈菌是以性孢子器在松针上越冬,来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在松针上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气流传播,分别侵染黄檗和白头翁。7~9月在叶背产生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堆,随后又产生冬孢子堆,8~9月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染松针,并形成性孢子器越冬。病害发生的条件,一般坡顶较坡脚为重,迎风口较背风面严重,树冠下部较上部重,7月份细雨连绵的年份病害易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