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月夜梅花图片(月夜赏梅图)

更新:2022-11-08 22:27归类:花卉大全人气:99

1. 月夜赏梅图

呈蒋薛二友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緼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亦作灵芝,又字灵秀,号天乐,宋太祖八世孙。原籍开封,后迁居永嘉(今浙江温州)。绍熙元年(1190)进士,曾任上元县主簿,高安推官等。与徐玑、徐照、翁卷并称“永嘉四灵”,赵为其中成就最高者。有《清苑斋集》。

这是诗人登天台山时的赠友诗。天台山在浙东,系涌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隋代敕建的国清寺,为佛教天台宗(法华宗)的发源地。此诗的主旨“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正是天台宗所谓“空、假、中”三谛圆融并止观双运修行法的通俗表白。诗人与友朋深秋登山,以茶代酒,谈诗论禅,观竹赏梅。虽衣着粗陋,寒气侵骨,却乐而忘返,中夜不辍。谈笑声惊起宿鸟,倍增雅兴;清辉中人梅相映,尤显高洁。诗人游兴犹未足,相约来春再上山看海,酣畅淋漓地写出了“潇闲”之态之乐。一无所求则心平如水,潇闲自在;有所营谋则百事缠身,难以安心。这是诗人清闲安贫生活的真实写照,亦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出世”观念。

对“欲”,我们应作具体分析。“欲”是行为的目的及驱动力。所谓“修成正果”就是一种欲望,鼓吹“无欲”的宗教的虚伪性于此可见一斑。从诗中来看,诗人的思想是佛与道的混杂物,有较大的局限性。月夜赏梅,品茗清谈,登山观海,都是“欲”的表现。诗作表现出哲学上的某种迷乱。但排除其唯心主义的消极影响,诗也是颇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

诗中的“欲”,其内涵只能界定为追名逐利。如此,则“心似水”就不等于对民瘼国难无动于衷。诗人在那样的社会里无法倾其所学,报效家国,有感于小人专权,物欲横流,不愿混杂其间,同流合污,只能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其梅竹之节,莲荷之志,令人称颂。这也许正是诗人本意之所在。“事如毛”则表明了对利禄之徒蝇营狗苟,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和嘲弄,并非是对兼济天下,安邦定国的种种作为的否定,“无为”是社会不让其有所作为的结果,非作者不愿为也。愈写出出世之乐,愈表明了对社会现状的不平不满,愈从深层表露出不能积极用世,以畅其志的苦痛。

此诗以白描手法记景状物,栩栩如生,尤以“鸟飞竹叶”二句为佳。深夜鸟飞,必受惊扰,则诗友清谈,欢声笑语,鸟声人声,尽入耳底,传达出当时的欢快气氛,逼真动人;朗月映梅,态有余妍,读者亦似可听到众人的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它如从“看海涛”中,传来了海浪欢快的喧闹声,这种以静写动,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

2. 谈月色画梅

画梅须老干如铁,枝柯樛曲,才能描写出它那耐寒喜洁的性格。画枝时须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拿粗笔淡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轮廓,然后用细笔轻勾,在有意无意之间,才见生动。

如果着色,就先用细线条勾成花瓣,拿淡花青四周晕它,不用着粉,自然突出纸上,并兼有水花月色的妙处。若用胭脂点戳,那就不必用花青红。

3. 月下赏梅图 马远

明画家传:浙派开山鼻祖戴进,一代圣手写天下美景

浙派开山鼻祖:戴进(1388-1462)

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制作出的钗花、人物、花鸟,技艺精湛,很有名气。后改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年轻时就很有影响。宣德间(1426-1435)被推荐进入宫廷画院,官直仁殿待诏,当时画院画家如谢廷循、李在、倪端、石锐等,画技都远逊于戴进,因而遭妒忌排挤。

戴进像

戴进被放归故里后,回到杭州有人说穷困落魄而死,却缺乏实证支持。按说他当时名声在外,声名远播是不可能困死、穷死的。可以断定这是后人又无端生出许多新说法,然后说他“困死”、“穷死”、“死后人始重之”。

受荐入京成为宫廷画师任职时间虽短,但拥有很多追随者。晚年重返杭州后,艺术和声名都达到巅峰境地。戴进虽不得志,却并未离京,而是到处结交大臣名流,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他和宣宗画院的同乡石锐、倪端,福建的李在以及江苏的夏昶往来较多。他的画名也正是在北京奠定下的。既仕途无望,则戴进只能选择归杭,“晚之归杭,名声益重”,老来蛰居杭浙达二十年之久。戴进家居钱塘,有西湖之秀,天目之奇,一代圣手写天下美景,自不同于凡手。

戴进《达摩六代祖师像》辽宁博物馆

02

戴进师法马远、夏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工多种绘画。

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

戴进的画风融合承袭了南宋马夏等人,除了在后来形成自己风格外,还树立起明代浙派山水的风格典范,所以被后世视之为浙派的开创者。陆深评戴进为“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郎瑛直推为“画中之圣”,李开先说“戴文进之画如玉斗,精理佳妙,复为巨器”,推崇备至。

明 戴进 《溪堂诗思图轴》 辽宁博物馆

有关戴进的传记资料,多语焉不详,只有入京的一段时间最详备,且大多数都是明末清初的著作,久经传抄,鲁鱼亥豕。这其中,嘉靖年间的郎瑛《七修续稿》最为完备。《续稿》中说,戴进两度入京,三次欲进画院,一次在永乐末,一次在宣德初,一次在正统初年。在宣德初年的时候,宣德帝召谢廷循评戴进之画,谢氏则肆放谗言,恶意附会,致宣德帝勃然恼怒。因此也绝了戴进进宫廷的机会。

明 戴进 仿燕文贵山水图轴 上海博物馆

戴进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又受到更多传统艺术的影响,画风与早期有显著变化。同时代宫廷画家分别宗法的北宋李郭、南宋马夏、元代盛懋等作风,在其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文士所喜爱的宋元文人水墨画风,也较多地在这一时期出现。

约在正统七年(1442)前后,戴进离京返回杭州后,定居课徒,专心作画,交友广泛,创作甚多,声誉随年事俱增,时人推崇他为“良画史”。

明 戴进 灵谷春云图 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他晚年的创作进入鼎盛期,所绘作品有:正统九年(1444)的《雪溪行旅图》、十一年的《携琴访友图》、十二年的《雪山高士图》和《大禹治水图》、景泰三年(1452)的《雪景山水图》等。

明 戴进 携琴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03

作品艺术特点

戴进中年画风,从早年主宗南宋“院体”转为博采诸家,呈现出多种面貌和格调,技艺趋于全面、精熟,但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

其风格:一是从南宋“院体”演化而成雄劲简逸貌;一是融诸家之长而成行列兼具的集大成面貌。

明 戴进 北宗山水 拍卖行 存疑

戴进所创画风,影响后世遂成“浙派”。当时追随者甚多,如其子泉、女戴氏、婿王世详,均得家传;门生有方钺、夏芷、葵、仲昂等;私淑弟子有陈景初、陈玑、吴珵、宋臣、汪贤、谢宾举、何适、释朴中等。

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

明 戴进 临溪濯足图 拍卖行 存疑

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润;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

从构图上讲,戴进的山水画都采用了按对角线分景的布局方式。 戴进虽然汲取了多种画风,但没有完全消化,只是集大成而已。自己的创新处究竟不突出,偶有新意,也仅仅是在古代的画法中融合翻变,由画家人格的流露而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并不多。然而这在明代的画家中已经是优秀的了。沈周、文徽明等大家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不过他们是以师法“元四家”为主罢了。

明 戴进 灵山行旅图 拍卖行 存疑

戴进的笔墨描写技法大致有墨晕与斧劈两类。 除了《冬景山水图》之外的其他作品,山峰明暗对比都很强烈。暗部使用刷笔,笔迹粗放,墨晕浓润;而亮部不施墨色,通过两者的对比,表现明确的界线。他还常在亮部绘上清晰而有特色的墨线,沿着明暗分界线用小斧劈皴和苔点来表现阴影。只是墨线的具体表现略有不同,如春景、冬景山水图中没有采用连续的弧线,故而界线的粗细变化较小;而在《松亭宴寿图》、《雪岩栈道图》中,则采用了连续的小弧线,使轮廓起伏,粗细有致。

除了山水画,戴进还是明代出色的道释画、肖像画家,在南京的报恩寺,杭州的华藏寺、潮鸣寺都有他的手迹,所作宗教人物画卷轴,文献记载中就有相当数量,据说“神像之威仪,鬼怪之勇猛,衣纹设色,重轻纯熟,亦不下于唐宋先贤”。

戴进 钟馗与魔鬼隧道的桥梁 美国弗利尔

04

后世评价

戴进死后约过了八十余年,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说:“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比陆深稍迟的郎瑛则对戴进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他记道:“先生殁后,显显以画名世者无虑数十,若李在、周臣之山水,林良、吕纪之翎毛,杜堇、吴伟之人物,上官伯达之神像,夏少卿之竹石,高南山之花木,各得其一支之妙。如先生之兼美兼善,又何人欤?诚画中之圣,今得其片纸者,如拱璧焉,去后又何如哉。”郎瑛的说法固然有溢美之间,但也说明了戴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戴进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世图 台北故宫

不只限于北宗画派的马远、夏圭、李唐,甚至可追溯自范宽、米芾、关仝、赵千里、刘松年,以及元朝的高房山、赵孟俯、盛子昭、黄么望等人。 就“南北宗论”看,上述画家则横跨了南、北两宗;就这些画家的身份看,他们中有职业画家也有士大夫画家。

明 戴进 鹿洞仙真 拍卖行 存疑

然而,在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吴门画派的兴起,浙派和吴派对抗的天平渐渐倾斜,在文人评画者中,出现了按画家身份,地位来评价其作品的恶劣倾向。但是吴门画派的几大名家同样也是兼学宋代院体画的,始作俑者还是董其昌,而且戴进的画作也被文徵明正面评价过。

文人画备受推崇,浙派则日益受到排斥,地位一落干丈。被奉为浙派鼻祖的戴进,也因其出身职业画家,被贬为“气格卑下”,其作品也被横加指责。

对于浙派的贬斥与攻击,可以说是宗派的门户之见在作怪,同时也同董其昌利用其影响力(非艺术影响力)来抬高自己打击别人有很大的关系,不愧为画家中的小人。

明 戴进 月夜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05

戴进和浙派的历史地位

我们要给予民间画工能正确和公平的评价,不能受董其昌之流所影响。

浙派画家大多为非文人士大夫出身的职业画家。若以文人富于文学修养,更注重诗文题跋,书法意趣而言,自然有所不足,但也决不能因而抹杀浙派绘画之长,在艺术史上给予这一画派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显得十分必要。艺术不能以某些文人的好恶来做评判标准。

但浙派绘画继承的是宋代绘画的优良传统,更注重题材的生活意义,侧重全局结构,画风豪迈。

明初的山水画还带有元代余习,“元四家”中如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明时都尚在,流风余韵广被天下。一时间,徐幼文、马琬,王绂、赵原等人的作品,皆纯然元风(此数人或作元人)。元代的统治者是不太过问绘画活动的,一任其自由发展,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传达一种冷逸寂静的气氛,所以元画重逸趣,重文人隐士所尚的荒率趣味,这是文人自己喜尚的画风。到了明代,画院制度恢复,画家有了进身之阶,于是非专门的士大夫画衰退,专门的院体画则复兴起来。 

戴进 溪边隐士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南宋的院体画风,在经历了元代的沉寂后,又在明代宫廷重新兴起,其中政治原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戴进随父亲在宫廷作画,受宫廷影响颇大,同时他家在浙江杭州,接受南宋院体传统较多。这就使他能够成为一位成就卓著的大画家,又反过来影响宫廷绘画。

按明末画论的立场,所谓“浙派”,是指以浙江出身的画家戴进为首的画派。当时人们称其为“浙派”,这无疑是为了与“吴派”绘画相区别。 作为浙派的领袖,戴进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日寸间,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般都很高。翻检与戴进同时代的文人的诗文,会发现时人眼中的戴进不仅画艺精绝,而且气格高雅,无一丝画工之俗气,似乎与后来的吴伟、张路以及那些被称作“狂态邪学”的浙派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

明 戴进 耄耋图 拍卖行 存疑

而且浙派画家多兼擅山水、人物,所画题材广泛。他们中一些人与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画家更是直接出身于民间画工。浙派绘画自盛极而衰,数百年来一直被冠以“格调不高”的恶名,这固然和浙派的后人只重形式,笔墨粗劣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人画家的偏见以及复杂的历史影响。

作为一代宗师,浙派的开创者戴进,在艺术史上前绪唐宋、后接明清这样一个桥梁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戴进 涉水返家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06

戴进代表作品集

注:同样只着重介绍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对于拍卖行流出的作品,因为众所周知原因是无法判定真伪的,只做上传参考,不做详细解说。

01、【明 戴进 归田祝寿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请翻转手机欣赏)

画面中一所宽敞的厅堂坐落于苍松翠竹之间,主人居中而坐,祝寿者纷纷而至。院落之后有高岭飞瀑,远山隐现。画中景物集中于一侧,明显延续南宋“马、夏”一角半边式的构图。笔墨写意,皴笔简短劲健。人物勾画简括,略具形态而已。

作此图时戴进年仅20岁,这是其已知创作年代的作品中最早的一件,对于了解戴进早年的经历、交际及其早期的绘画风格颇有意义。

画幅引首刘素题:“寿奉训大夫兵部员外郎端木孝思先生诗叙”,由此得知此图是为明初书法家端木智祝寿所画。诗叙款署“丁亥”,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端木智时值60岁。后纸有曾棨、许翰等诸人题诗。

02、【明 戴进 三顾草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的是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人物的描绘生动而细致,例如刘备恭敬的神态、张飞的深色面庞及武夫样的站姿都描绘得十分传神。人物的动态掌握得非常准确。画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枝颀长,明显继承了南宋马远的画风,用笔简劲。整体画面墨色清雅。

在明代宫廷画中以“招贤纳士”为题材的历史故事画为数不少,反映了当政皇帝求贤的迫切心情。

03、【明 戴进 海水旭日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翻转手机欣赏)

图绘海上日出的景象,茫茫海水一望无涯,一轮旭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整幅画面虽景物简洁,却具气象万千的气势。

戴进的籍贯为浙江钱塘,濒临东海,他对海边的景色有真切的感受。此图带有写生的意味,并不强调笔墨的特色。

明 戴进 海水旭日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04、【明 戴进 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采用高远构图表现蜿蜒危耸的峰峦间陡壑飞瀑,巉岩高阁,山脚溪桥上二人相语而过,茅舍掩映在长松秋树之中。

此作以浓重的墨色和刚健的用笔注重表现山水宏伟的气势以及人物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发展了南宋马远、夏圭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呈现出戴进晚年沉雄清劲的典型的个人风貌。

【明 戴进 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5、【明 戴进 雪景山水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延续了北宋李成、郭熙等人创立的“雪景寒林”以及“行旅”的主题,布景险峻,构图紧密。用笔粗犷纵逸,笔法多变,皴擦点染不拘形式,笔划具有强烈的动感,山形皆有动势,表现了北国山林风雪凛冽的豪迈气势。

【明 戴进 雪景山水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6、【明 戴进 关山行旅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所取题材和布局均源自北宋李成、郭熙派系。图绘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伟,左右诸景相衬,呈金字塔形的稳定构图,气势宏阔。诸景系连紧密自然,高远和深远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体现,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与前景的垒石、松树、河面、板桥相连,丛林、山道又与远景的峻岭、城阙相接,由此可由近及远,从下至上。布景已克服了画家中年时期欠成熟的痕迹,即藉不自然的树石堆砌或人为的烟云安插来制造高和远,表明戴进晚年已较好地领悟了北宋山水的优长,重视天然布势,力求真实自然。

画面展现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富有生机。近处板桥上三驴踯躅而行,两位行旅者挑担、背筐后随,显出长途跋涉后即将歇息的放松状态。中景村落中几间简陋茅屋,诸多人物活动其间,有卸担询问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闲坐嬉玩的稚童,还有小狗守立村头,这些情节真实地传达出僻远山村简朴、平和的生活气氛。远景山道上又有拉驴上山者,躬腰挑担下山者,另显一番艰辛情状。环境可居可游,观者如身临其境,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倡导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此图画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体势取诸家之长,高峻主山近李唐,近处垒石如郭熙,劲直松干仿刘松年,繁密苔点和树丛又取自盛懋,而且结合得妥帖自然,少中年时的拼凑、失真痕迹,整体气势既雄伟又浑厚,既郁茂又清朗,体现出画家力图融南北山水特色于一体,集阳刚阴柔于一身的追求。笔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据物象灵活运用。勾皴点染结合,干湿浓淡交融,中锋侧笔并用,圆润劲健交替,皴法多样,有斧劈、披麻、点子诸皴,点叶丰富,有夹叶、点叶、攒针诸法,显示出富有变化又十分纯熟的技艺。此图堪称戴进晚年精品。

07、【明 戴进 墨松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翻转手机欣赏)

此图应为戴进在京期间所作。此图承续宋元文人水墨画的传统,用较放逸的水墨笔法画具体真实的物象,墨色浓淡层次丰富,干湿对比鲜明,松枝草叶笔画凌厉,显示出戴进吸收文人画营养又不失个人笔墨风格的绘画面貌。

此图与朱孔旸《湘江烟雨图》同装一卷。

【明 戴进 墨松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08、【明 戴进 钟馗夜游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钟馗在众小鬼的拥抬下雪夜巡游的情景,四周山石披雪,草木萧瑟,透出阵阵寒意。神仙鬼怪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独立的一科,与人物鸟兽的生动写实不同,神鬼的形象来自人们的想象,画家则赋予这种本不存在的事物以可信的图形。

此图运用“钉头鼠尾”描法,线条劲健,顿挫有力。众鬼面目狰狞,形容猥琐,而钟馗目光犀利,有威严镇慑之态。背景大面积以淡墨渲染,突出夜色,并且衬托出山石积雪的状态。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镇鬼辟邪的象征,钟馗像最初在过年时作为节令画张贴悬挂。明末清初,贴挂钟馗像的风俗逐渐移到了端午时节。

【戴进 钟馗夜游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9、【明 戴进 葵石蛱蝶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盛开的蜀葵一株,两只蝴蝶翩翩飞舞。

在戴进的作品中,工笔设色花鸟并不多见,此图用笔细润,色彩清丽,既保留了宋代院体花鸟的工致,又吸收了元代钱选没骨设色的文雅之气。画面下端的湖石纹理粗糙,凹凸有致,与花卉草虫形成鲜明的对比。

【戴进 葵石蛱蝶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07

其它博物馆藏品

01、【明 戴进 春山积翠图】上海博物馆藏

戴进 春山积翠图 上海博物馆藏

02、【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明 戴进 长江万里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竖版(手机翻转欣赏,超长版)

戴进 长江万里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08

拍卖行作品集,仅上传供欣赏,对作品真伪持存疑态度。

【明 戴进 岩壑孤舟图】 拍卖行 存疑

戴进 观日图(登高远眺图 ) 拍卖行存

明 戴进 归钓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踏雪寻梅图 立轴,(美)私人

明 戴进 溪桥访友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仙云博弈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雪夜访戴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月下舟中眠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云林仙馆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钟馗赏梅图 拍卖行 存疑

明 戴进 竹石菊图 拍卖行 存疑

4. 雪夜赏梅图片

雪中红梅代表着坚强,它不畏严寒,在寒冷的冬季,仍然能正常的开花,能面对冷风和低温。

天气越寒冷,花朵开放的越旺盛,能寓意着坚强的品质,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送给目前面临困境的人,可以激励他迎难而上,坚强的走下去。

红梅独自开放在寒冷的冬季,寓意着高洁、孤傲,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坚守。红梅还寓意着坚定,正是因为它自身的坚定,才会独自在冬季绽放,释放出美丽。

5. 月下赏梅图片

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名画中,去体味名家笔下的“梅花绽放”。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 明 陈录 《万玉图》 明 陈录 《梅花图》 明 王谦 《梅花黄鸟图》 元 邹复雷《墨梅图》 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梅花水仙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明 唐寅 《梅花书屋图》 清 金农 《玉壶春色图》 清 金农《红绿梅花图》清 陈枚 《月下赏梅》 清 沈铨《梅花绶带图》齐白石 《梅花双蝶》 潘天寿 《松石梅月图》 李苦禅 《晴雪梅花图》 黄胄《水墨梅花图》自在居士阚玉敏《坐照图》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6. 半月夜梅花图片

八月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域八月中下旬进到高温季节,梅花也会进到休眠状态。在这段时间,梅花几乎不生长,也不用哪些肥料,这时务必终止施肥,以防导致肥害。

炎炎夏日以往,进到清凉的秋季后,梅花从休眠状态中清醒,再度恢复生机。在这个阶段,梅花完成了花芽分化,刚开始营养成分生长与生殖系统生长并行,一边生长枝干一边创造花骨朵。秋季大家观察到梅花生长的情况下,就得刚开始施肥给它补充营养,枝干和花苞必须的营养成分必须填补上。

7. 月下观梅图

含玉的诗:

春雨 苏轼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

惟诗不可拟,如写天日容。

梦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怀。

一语遭绰虐,失身随蓬莱。

蓬莱至今空,护短不养才。

上界足官府,谪仙应退休。

夜登江楼 陆游

平生胸中无滞留,旷然独与造物游。

无风驾我周宇县,夜半忽过江边楼。

楼前茫茫天地阔,万顷月浸空江秋。

云阶无尘鸾鹤舞,玉笛裂石鱼龙愁。

肺肝澄澈纳灏气,毛发惨栗临寒流。

世间回首真一梦,谁能更念酬恩雠!

月下闻笛 杨万里

天色容成水,蟾光链出银。

碧香三酌半,玉笛医生段。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辛苦。

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拟归院柳边迷诗 杨万里

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

院深归有处,柳暗迹都迷。

紫陌春无际,青丝舞正齐。

风烟忘近远,楼阁问高低。

残雪莺声外,斜阳凤掖西。

少陵化底路,物物献诗题。

奉和刘舍人初雪 欧阳修

夜雪填空晓更飘,龙墀风冷佩声高。

琼花落处萦仙杖,玉殿光中认赭袍。

下直笑谈多乐事,平时*酒属吾曹。

羡君年少才无敌,顾我虽衰饮觞豪。

曲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赋得吴都 虞世南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

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

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

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丛弟幼成令问 李白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兴在趣方逸,欢余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尹水,盈盈焉可穷。

至后十日雪中观梅 杨万里

小树梅花彻夜开,侵晨雪片趁花回。

即非雪片催梅花,却是梅花唤雪来。

琪树横枝吹脑子,玉妃乘月上瑶台。

世间出雀梅梢雪,便是冰雪也带埃。

和简文帝卧疾诗 刘孝威

玉躬耗寒暑。群望崇珪璧。

仁祀盛黄缣,礼坛优绀席。

备钧楚疾愈,俄同宋年益。

岂劳诵赋臣,宁用观涛客。

题画扇 王安石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

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斜特地寒。

新月 赵嘏

玉钩斜傍画檐声,云匣初开一寸明。

何时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

三月三日 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境,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乐府金乐歌 萧纲

槐香欲覆井,杨柳下藏鸦,

山炉好无比,与篝火窗赊。

床头辟绳结,镜上领巾斜。

铁镬钟梁子,铜枢生枣花。

开门抛水柱,城按特言空。

乐府上云乐之玉龟曲 萧衍

玉龟山,真长仙。

九光濯,五云生。

交带要分影,大华冠晨缨。

耈如玄罗,出游入太清。

早春行 王维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喜绿草时。

赠傅休奕诗 程晓

茕茕独夫,寂寂静处。

酒不盈觞,肴不掩俎。

厥客伊何,许由巢父,

厥味伊何,玄酒瓠腑。

三光飞竟,玉衡代迈。

龙集甲子,四时成岁。

权舆授代,徐趁当秽,

元服初嘉,万福咸会。

赫赫应门,严嫣朱阙。

群后扬扬,庭燎皙皙。

采药大布山诗 吴均

我本北山北,缘涧采山麻。

九茎日反照,三叶长生花。

可用蠲忧疾,聊持驻景斜。

景斜不可驻,年来果如驱。

安得昆仑在,偃寨三珠树。

三珠始结蠲,绛叶凌珠台。

玉壶白凤肺,金鼎青龙胎。

韩众疾王子,何世无仙才。

安期傥欲顾,相见在蓬莱。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岑深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做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二十四诗品[典雅] 司空图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随,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瞻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无题司首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咏玉阶诗 王枢

玉阶已夸丽,复得临紫薇,

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

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

青苔梁珠履,微淀拂罗衣。

独笑昆山曲,空见青凫飞。

华清宫 杜牧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云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关于“玉”的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 月下赏梅图 高清

【日出】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入 佚名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日出行 /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陌上桑 佚名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击壤歌 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南池 李郢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望秦川 李颀 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 韩翃 日出南昌郭。竹露点衣巾,湖烟湿扃钥。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高适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杂剧·布袋和尚忍字记 郑延玉 日出冰消原是水,回光月落不离天。【月下】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菩萨蛮(双松庵月下赏梅) 李廌 月下几枝梅。为谁今夜开。渡荆门送别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9. 秋夜赏月图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ソ鹁?。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l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秦淮看月记》明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上一篇:图片鹿角蕨种植过程(鹿角蕨如何繁殖) 下一篇:竹节海棠的图片(竹节海棠的图片及养殖)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