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别名(胡颓子的药用价值)
1. 胡颓子的药用价值
质量很好,因为宜昌胡颓子耐干旱瘠薄, 具根瘤, 可作为荒山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树种,并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很受大众喜欢
2. 胡颓子药用部位
可以的。
胡颓子的根系比较发达,野外挖大型桩难以形成土球,挖桩以后尽快栽种以免失水。挖桩时尽量留出须根。须根越多成活率越高。小型桩材容易带土球,建议挖桩时带有土球。
胡颓子野生资源丰富,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挑选一些根茎粗壮、形态奇特的老桩,在初春的时候进行采挖。采挖前,先进行一次重剪,把不需要的枝干全部剪除,只留下造型枝和备用枝。采挖时,如果主根过长,直接短截掉,但要尽可能多的保留侧根和须根。
3. 胡颓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
应该没有什么妨碍吧,胡颓子本来就适合庭院造景,还可以适当造型,果实甘洌可口,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4. 胡颓子的作用与功效
胡秃子,是一味常见中药材,果实可以食用,叶根枝皆可以入药。主要产地在长江以南地区,按叶片的大小分为,大叶,小叶,柳叶。作为盆景作为盆景的树种胡秃子有很多的优势,生长快,萌芽超强,根系发达。唯一的缺点是叶片太大。在果实成熟以后观赏期时建议修剪掉部分叶片。胡秃子的下山桩相对其他杂木算是比较好种的。
胡秃子有较好的抗寒性。一般在华南地区冬季温度不低于零下8摄氏度,可以直接户外过冬。在福建这个地方可以在春秋两个季节挖桩。但是在部分地区冬季有多日的0度地区,建议在春季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再去挖桩。
胡秃子的根系比较发达,野外挖大型桩难以形成土球,挖桩以后尽快栽种以免失水。挖桩时尽量留出须根。须根越多成活率越高。小型桩材容易带土球,建议挖桩时带有土球。下山后栽种管理注意以下细节:
第一,栽种,土壤使用方法:
下山桩在栽种前,需要做二次的修整。将粗根的伤口修剪到平滑,伤口皮层光滑无毛边。树枝也要做相应的删除。嫩枝全部修剪。二年生枝条上尽量留取叶片。栽种前浸泡生根剂水溶液2小时。栽种前大伤口用愈合剂封口。
胡秃子野外生长的位置,土壤无要求,微酸性,中性,微碱性的土都有生长。但是挖桩下来的时候很多新手不会查看原土的酸碱性。栽种时候可以全部以淡水河沙作为育桩花土。育桩阶段花盆使用较大的花盆。
胡秃子生长能力较快,花盆底部可以少量的埋进去混合的营养土。使用(颗粒沙+腐叶+沤熟的羊粪球)各取1/3混合。在花盆底部埋进去一层约5到8公分的厚度。后期可以长时间的补充部分的生长所需的养分。
第二,栽种后期管理:
栽种好的胡秃子下山桩,先适当的遮荫避开强光,保持有良好的通风。须根多的桩材直接浇“定根水”。伤口多,伤口大的第三天以后在浇水。栽种好胡秃子要经常使用喷雾打湿主干叶片。一星期以后去掉遮荫物,慢慢增加光照,光合作用下根系的生长会加快。
春季栽种的胡秃子,20天左右就可以发芽。胡秃子的不定芽较多。此时不宜抹芽,叶片数量增加可以更好的光合作用,栽种好以后45天,新生长的叶片基本成熟,先抹去主干以及树基部位的不定芽。枝条末梢新芽放任生长。
生根发芽以后的下山桩胡秃子,浇水的方式主要以花土的干湿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前期尽量多喷雾打湿主干叶片,周围环境,增加空气的湿度。
春季栽种的胡秃子,可以在秋季进行施肥。生桩到施肥时间最好半年以上。生桩前几次次施肥需要比正常时的倍数更加稀释。施用固态有机肥也要注意“薄肥勤施”。在花盆面施用“沤熟的羊粪球”可以缓释,长期的供应生长所需养分。
5. 胡颓子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胡颓子在春秋季长势是比较旺盛的,消耗的养分也比较多,最好是每月都施加一次稀薄的有机肥,保证营养足。
秋季还要施加磷肥为主的肥料,可选择骨粉、过磷酸钙等,促使花果繁茂,长势旺盛,为了保证来年的生长,入冬后还要施加一次基肥。胡颓子的萌发能力强,在环境适宜、肥水足的环境下生长速度很快。
6. 胡颓子的营养价值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常绿直立灌木;
株: 高达5米;
枝: 棘刺粗短,刺长0.8-2厘米,稍弯曲;幼枝被鳞片;
叶: 叶革质,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5厘米,幼时被褐色鳞片,先端骤渐尖,基部圆钝,上面深绿色,下面银白色,密被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5-7对,网脉在上面不明显;叶柄粗,长0.8-1.5厘米;
花: 花淡白色,质厚,密被鳞片,1-5花生于叶腋短枝成总状花序;花梗长2-5毫米;萼筒圆筒状漏斗形,长6-8毫米,在裂片之下扩展,向下渐窄,在子房之上略溢缩,裂片三角形,长1.2-3毫米,内面具白色星状柔毛和少数褐色鳞片;雄蕊4,花丝极短;花柱无毛,连柱头长7-8毫米,稍超过雄蕊;
果: 果长圆形,长1.8厘米,幼时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丝状绵毛;果柄长5-8毫米;
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 陕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
生境: 疏林或灌丛中;
海拔: 450-2300m;
物候期: 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