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番茄病虫害防治(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1. 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秋季是番茄病害的高发时期,此时种植户除了番茄的日常管理外还要对番茄病害防治提起重视。下面惠农网小编整理出常见番茄病害防治技术及用药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番茄叶霉病
1、分布为害
叶霉病在我国大多数番茄产区均有分布,以华北和东北地区受害较重。尤其是保护地栽培番茄为害严重,一般可减产20%-30%。
2、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类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
3、病原
Cladosporium fulvun称黄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有分枝,初无色。后呈褐色,有1-10个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变为褐色,中间长出一个隔膜,形成2个细胞。
4、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随病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上越冬。依靠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致病。病菌袍子萌发后一般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9~34℃,最适温度为20~25℃。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病情发展可受到抑制,而光照充足,温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0℃时叶霉病潜育期为27天,20~25℃时为13天,30℃以上潜育期延长,不利于病菌扩展。
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利于孢子形成,也不利于侵染及病斑的发展。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过于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发病严重。阴雨天气或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温室,大环境,尤其是秋大棚,湿度高、光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以山东为例,8、9月份和10月上旬正是病原生育适温期。所以秋大棚比温室发病重,温室比地发病重。重点防治环境是秋大棚番茄。以上海为例,5月上旬气温回升快,且晴雨相向,温度和湿度都有利于叶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5、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杂105、皖粉209,春秀A6,苏粉9号、金粉2号、中研958、朝研219、朝研粉王、合作905、合作919、新改良988、皖粉208、中杂11号、绿亨108、金樽番茄等。提倡采用生态防治,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增加光照,预防高湿低温。加强水分管理,浇水改在上午,苗期浇小水,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浇,开花时轻浇,结果后重浇,浇水后立即排湿,尽量使叶面不结露或缩短结露时间。露地栽培时,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靶,定植密度不过高,及时整枝打权、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
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15分钟或采用2%武夷菌素水剂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睛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后播种,也可以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倍液浸种3~5小时。
该病易于发生侵染,生产上应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注意施用保护剂,防止病害的侵入,可以用下列保护剂: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倍液;
12%松脂酸铜乳油400倍液;
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对水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重,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kg/亩。视病情间隔7-10天用1次药。
在田间开始发病时,部分叶片上有病斑和霉层时,应及时喷施治疗剂进行防治。该病发生后,田间易于再侵染,应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用,可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
25%啶菌恶唑乳油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各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50%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
二、番茹煤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两面产生淡黄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成叶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叶背病部常产生灰褐色至黑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霉层可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病部常破裂穿孔。
2、病原
Pseudocercospora fulgent称煤污假尾孢,属半知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2~7枝成束,淡灰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基部相大,末端细小,无色,有多个横隔膜。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塑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为害。地势低注、土质黏重、栽培密度大、田问郁闭、通透性差、长期闷热、阴雨天多、雨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3年以上。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老叶病叶,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30%异菌脲·环已锌乳油900~1200倍液;
20%丙硫·多苗悬浮剂2000倍液+75%百苗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多·福·锌可湿性粉剂1200~22300倍液;
50%甲硫·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1次。
以上就是惠农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常见番茄病害防治技术及用药方案,上述药剂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用药用量,请结合实际情况决定。
2. 番茄各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西红柿病害种类较多,目前我国可查到的有三十多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和溃疡病等,这些病害在实际生产上常常同时发生,交替发生,而且发病早、来势猛、流行快、危害重。虫害主要是蚜虫、温室百粉虱和棉铃虫等。
3. 番茄病害防治方法视频
番茄视频相当好用!番茄视频app是一款专业的短视频平台,它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众多的优质短视频,涵盖了影视、游戏、动漫、综艺等类型,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由的选择感兴趣的短视频进行查看,能充分的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在这里,用户可在喜欢的短视频下方进行评论,轻松输入文字就可以完成评论操作,清晰的将评论的话语展现在他人的面前,快速的与其他观众沟通交流,十分的方便。
4. 番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在番茄生产上,虫害相对轻, 并且较容易控制,但病害种类很多,往往很严重,可以引起大面积植株死亡 造成绝收, 是目前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1.虫害防治
(1)潜叶蝇对番茄的危害主要出现在苗期,危害严重时, 子叶完全枯死,真叶也很难正常生长,引起幼苗死亡,或秧苗的质量
差,定植后生长十分缓慢。
形态特征
潜叶蝇成虫体小,暗灰色,疏生黑色刚毛,复眼椭圆形,红褐色。触角3节,黑色,第3节近圆形。中胸灰黑色,有4对粗背鬃,小盾片三角形,后缘有4根小盾鬃,列成半环形。翅一对,半透明,白色,有紫色闪光。平衡棒淡黄色色。雌虫体肥大,产卵器黑色。 雄虫体较小,有1对明显的抱握器。卵长椭圆形,灰白色。幼虫长圆形,乳白色到黄色,半透明,前气门有6~10个开口,后气门有6~9个开口,均排成不整齐的双行。蛹为围蛹,卵圆形略扁。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除去并烧毁残株、落叶,减少虫源;用糖醋液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幼虫期可用25%喹硫磷乳油800~
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喷雾,效果均好。
(2)棉铃虫
症状:棉铃虫是番茄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虫害,主要危害果实和花蕾,于果实内部取食,引起果实空洞或腐烂,而且容易大量发生,对于果实的品质影响极大。
防治方法
棉铃虫防治最重要的是早喷药和持续喷药。 所谓早喷药是指一旦发现少量棉铃虫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持续喷药是指每隔7~10天喷一次,直到果实成熟前。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治棉铃虫的危害,3龄幼虫蛀人果内时,喷药则无效。可以使用敌杀死800~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效果。
(3)地老虎
主要危害刚定植于大田的幼苗,地老虎的活动为:昼伏夜出,常在距土表1厘米左右的地方咬断秧苗的主茎,引起缺苗,严重时会引起大片的缺棵,但当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茎部的木质部较发达时,它的危害就小了。
防治方法
一般用敌百虫500~800倍液浇根,由于敌百虫的气味较大地老虎会避而远之,待到定植后3周左右的时间,番茄秧苗荟址部木质化程度高了之后,危害会逐渐减轻。
(4)根结线虫
症状:根结线虫病可危害多种蔬菜根部,造成植株早枯而减产。磊茄根部受害,多肿大畸形呈鸡爪状,也有些根上产生近球形结。 剖开根结或肿大根,可见内部有乳白色或淡黄色雌虫体。话茄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结果少而小或不结果,干旱时中午呈菱蔫状,严重时植株枯死。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在土堰中越冬,可存活2~3年,借病残体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根内的越冬卵孵化成幼虫,或越冬幼虫直接侵染寄主,剌激根部细胞剧烈增生形成根结。幼虫经几次蜕皮后变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雌成虫产卵于胶质卵蕤内。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2龄幼虫破壳而出再侵人寄主或越冬。当土湿为25~30°C,土壤持水量40%时,或重茬连作或砂壤土,该病发生重。
防治方法口轮作实行与不本科作物轮作2~3年或水旱轮作1年,2.无病土育苗或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可用10%力满库颗粒剂,每10平方米用75克,或在播种前15天用滴滴混剂消毒,国外也有用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的。3.深翻土壤将表层土深翻于30厘米以下,可减轻危害。4.加强栽培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培育壮苗,合理灌溉,清除病治体,集中销毁.5.药剂防治:使用茶线虫剂,如10%力满库,每亩5公斤,或30%杀线丹,每亩1~1.5公斤,或40%线虫混杀剂,每亩2公斤,或滴滴混剂,米乐尔在蔬菜生长期也可使用。
5. 番茄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1、选择合适农药
目前农作物的病虫害多种多样,其对应的农药也不同,而且每一种农药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治疗对象,必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症状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治疗。对于西红柿农药的选用似乎不是很简单,最为仿方便快捷的是检查农药上面的标签,一般的农药标签上都会注明其详细的病症及治疗方法,并且都是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进行试验验证过的,可以放心安全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没有标签或相关登记的农药,如果当地农民经常使用并且治疗效果显著的,应当详细咨询当地的农民其使用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
2、选择合适用药时间和方法
西红柿对于种植时间和授粉时间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此期间患病的西红柿。最好根据西红柿的患病特点及农药相应治疗方法,在西红柿的不同生长阶段施用不同的农药。对于西红柿的病害,最好选择在发病初期用药,而对于保护性杀菌剂最好提前使用。因为害虫在幼龄期比较脆弱,对于外界环境还缺乏相应的抵抗能力,对相应杀虫剂还较为敏感,此外,西红柿的病虫害的发生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有针对性的、符合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前提下用药才能起最好的治疗效果。
3、选择合适的农药器械
西红柿的农药治疗还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器械,农药器械选择不合理,将会大大降低西红柿治疗效果。就西红柿农药喷雾治疗来讲,茎叶部分采用大面积喷雾,这样可以扩大治疗面积,防止小的茎叶喷淋不到位的情况;表面部分采用小面积手动喷雾,有针对性的对果实进行细致治疗。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施药前务必清洗干净喷雾器,防止上次药剂残留对西红柿产生不良药害和影响西红柿治疗效果。
4、选择正确施药方法
农药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种子拌种、灌根、熏蒸、喷雾土壤、枝干涂抹、沟施、茎叶喷雾、浸果等,具体根据农药施用对象来定。农药正确施药方法是农药治理病虫害的另一关键部分,对西红柿实施农药的目的是让农药接触西红柿的发病部位,一定根据药物特性及药物使用目的采取正确施药方法对西红柿进行施药,其施药剂量必须按标签内容所规定的要求进行使用,不然会有西红柿药害及农药残留现象的发生。还有需注意的是,当治疗西红柿病虫害的药物使用一定时间后,一定注意换另外一种或几种农药使用,因为长时间使用一种农药治疗西红柿药害会使残留的虫体产生耐药性,而一但虫体产生耐药性后不仅会降低农药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大面积农药浪费,污染环境。除此之外,注意西红柿施药时尽量采取不同农药混合使用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快速杀害虫体,但不要随意混用,一定确保几种农药联合使用时不会发生拮抗。
5、选择正确的安全防护手段
农药中毒是目前农民工作者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归其原因,还是不注重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及不良的施药习惯。在西红柿进行施药前包括配制、储存过程都应注意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戴胶皮手套,防毒面具等,一定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