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栽茨菇的方法(阳台茨菇怎样种)
1. 阳台茨菇怎样种
1、植株选取
慈姑,多长于野外的水沟旁,如果你生活的地方周边有池塘或者是水沟的话,那么周末不妨出去转转,会很容易发现这个物种,然后将它们连根挖出,顺便在挖一些河泥,然后你就可以拿回家将他们种在容器中了。
2、栽植上盆
慈姑本身就生活在水中或者是比较湿润的地方,所以回家之后建议放在水培容器中栽植,半泥半水最好,也可纯水养殖,如果有河沙的话最好洒在河泥表面,这样就能防止水过于浑浊,还能防止小飞虫的滋生。
3、光照温度
慈姑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这样很快就会开出白色有点像水仙的花朵,建议大家将其放置在朝南的阳台之上;慈姑这种多年生的植株,夏季在30度高温下几乎都能茂盛生长,冬季在室外更能忍受零下10几度的低温,如果养殖于室内,冬季温度在15度以上仍然会继续生长。
4、日常管理
慈姑是非常易养活的一种野生绿植,在生长季只需施加少量的有机液态肥料,在初春会在根部萌发新的植株,待植株长出2-3片叶片之时,我们就可以将其与母株分离进行栽种。
2. 茨菇种植与栽培技术与图片
茨菇又叫芽菇或慈菇,是一种生育溪边、水田中或浅水沟种的植物,其球茎可用于食用,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们餐桌上喜爱的食物之一。
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600-2000公斤为宜,带水耕耙、田平泥化,一般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以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土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3. 茨菇盆栽怎么种
当地上部分茎叶完全枯黄时即可采收,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初。长江流域在初霜后,即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华南地区于12月至次年2月种植前,即从地上部枯黄至次年球茎发芽前均可应市场需要随时采收。
但长江流域以12月、华南地区以1月份收获产量最高,因为慈姑地上部叶片经霜冻枯死后,其短缩茎中贮存的养分仍不断地输入球茎,使球茎进一步充实。
尤其是留种田,更要适当延迟收获。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慈姑球茎可在土中安全过冬,故可延至早春采收,但为了增加复种指数,一般多在冬季收完。
收获前10~15天排干田水,割去叶片,用齿耙剥去13~17厘米土层,用手挖取。
4. 茨菇怎么生长的
一、慈姑萌芽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
春季旬均气温达13℃以上时,球茎顶芽开始萌动,顶芽基部1.、2节伸长,第3节上鱗片转绿并张开。随后,由芽鞘抱合的中轴抽生出过渡叶1~2片,呈2叉或3叉状,并在顶芽第3节发生白色线状细根, 长出箭形正常叶1片。
二、慈姑茎叶生长期(5月上旬至8月下旬)
此时旬均气温达18~29℃。开始每7~10天抽生1叶,以后随气温升高,每5天抽生1叶,叶面积亦不断扩大。至8月中下旬植株叶片生长达顶峰,叶片数可达11~14片,叶面积亦最大。当叶片长到7片时,植株短缩茎上的腋芽开始萌发生成匍匐根状茎,每长1片叶,即长1条根状茎。这时合理的水肥有利于基叶生长,氮肥过多,水位过深易造成楦株徒长,延后结球;反之,缺肥、缺水时则造成植株矮小,提前结球而球形瘦小。
三、慈姑球差膨大期(9月上旬至11月上旬)
此时气温由25℃逐渐降至15℃,日照开始变短,植株生长缓慢,每10~14天抽生新叶1张,叶片变小。此时植株养分开始转移至球茎中贮藏, 球基不断膨大,10月下旬以后,地上部叶片开始枯黄。一般每株慈姑可结球11~14个,多则20个。
四、慈姑开花结实期(9月上旬至11月下旬)
随着日照变短,球差膨大,部分植株可抽生花枝,并开花,结实。
五、慈姑越冬休眠期(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
当气温由15℃降至3℃过程中,慈姑植株上部停止生长并枯死,养分全部转入球茎种贮藏,进入越冬、休眠。
5. 茨菇如何养殖
养殖方法:盆土不要太干,温度适宜会正常生长,加上育蕾开花,空气湿度低,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盆土六七分干就要浇。冬天给浇水可以在上午或者下午进行。
6. 茨菇怎么种?茨菇高产种植技术
1、一般我们把农民伯伯种植的农作物称之为庄稼,主要品类包括蔬菜、水果、饲料、药材、粮食。
2、适合种植在水里的蔬菜有空心菜、茨菇、茭瓜、水芹。
3、适合种植在水中的水果有菱角、荸荠;饲料有剪刀草、浮萍。
4、适合种植在水中的药材有山奈、水菖蒲
5、适合种植在水中的粮食有水稻、水芋头、莲藕
7. 茨菇怎么种
一、育苗
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600-2000公斤为宜,带水耕耙、田平泥化,一般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以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二、定植
茨菇秧苗的定植期可根据前作水稻收获时间而定,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底定植好。定植前要准备好本田,定植时拨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叶柄16-20厘米长,以免定植后遇风摇动影响成活。栽植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填平即可,栽植密度30×(40-45)厘米,亩栽3900-4200株。
8. 阳台平菇怎么种植
家里阳台是可以种植蘑菇的,但是要放在阴凉的地方。 种植方法:
1,解开菌包扎带,开口直径1~2厘米,向里面喷点水(存点积水,只要积水没有干,就不要再喷水),要平放在半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不要让阳光直射,适应温度-40~40度(可室内栽培,最适宜温度5--32度之间),当袋口出现小菇蕾再完全打开打开袋口;
2,用湿毛巾或餐巾纸覆盖袋口,常向毛巾或餐巾纸喷水,保持透气湿润,也可以在菌包袋口处套一超市塑料袋(超市塑料袋内壁喷上水,不要套死,保持通气),菌袋内存水要及时倒出。不能弄坏包装的塑料袋,等几天就会出菇了;
3,菌帽直径1厘米以后,要经常对菇喷雾,保持湿润,一般是4天左右成熟,待蘑菇慢慢长大 菌盖边缘呈现波浪状就可以收获了,采收前 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按住菇面,另一手往菇脚的底部左右旋转摘下。蘑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清理干净菇脚,保持高的湿度,就可以等待第2次出 菇了。
9. 如何种植茨菇
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中能形成球茎的多年生草本栽培种。一般为春季育苗,分期栽植,长江流域一带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育苗,6~7月定植,秋季采收。本地区主要选用的品种为“苏州黄”和“宝应圆慈”。在育种前应选用个头较大,顶芽粗细在0.5厘米以上的球茎作种,将顶芽稍带一部分球茎切下,栽于秧田。插芽前先将秧田耕耙,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然后耙平,使田土平整、泥泞,然后按7~8厘米见方插芽,将芽的1/3或1/2插入土中,以免秧苗浮起。待苗高35厘米时定植。
定植前整地施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并配合施入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作基肥。苗高35厘米时定植,株距40×60厘米。定植活棵后10~14天开始追肥,每亩施45%复合肥40公斤,到结球期再施复合肥50公斤,注意施后耘田,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另外施草木灰100公斤,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整个生长期不能脱水,水位保持在15厘米左右,待天气转凉,水位保持在8厘米左右,以促进茎肥大;
另外,在高温季节灌水要求夜间灌入,同时注意及时防除杂草,及时摘除黄叶老叶,促进通风透光,增强同化作用,减少病虫害危害,以提高产量。
10. 茨菇怎么种植
4-5月。
1、种植时间
慈姑一般在每年春季的四月到五月进行种植,此时气候温暖、环境适宜,有利植株生根发芽,种植时需要选在健康、大小合适、成熟的慈姑,然后切除部分球茎消毒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2、催芽处理
为提高慈姑的发芽率,需要对植株进行催芽处理,将慈姑的顶芽用芦席包裹起来,覆盖一层湿草,放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下养护十到十五天,若是气候干燥,可以给植株浇一次温水。
3、播种入土
将催芽处理的顶芽按在一定的行间距进行种植,深度从顶芽往下的第三节,入土一点五到二两,种植完成后,保持水深在三厘米,有利于提高地温,促使慈姑长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