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盆栽冬季防寒(冬季绿植怎么防寒)
1. 冬季绿植怎么防寒
1、准备一个较大的空花盆,将盆栽花卉放入,然后在两个花盆之间填入些锯末、谷糠等能保温的东西。当夜晚来临气温降低时,再在花盆上套一个大塑料袋,低端扎紧。这样处理的保温效果较好,但实行起来较麻烦,毕竟如今锯末谷糠等不太好寻到。 2、找一些细木棍、铁丝等,将两端插入盆土边缘处,使顶端呈类似于蔬菜大棚的半圆形(注意顶端要跟植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在这个支撑的基础上套上塑料袋。这样一个简易实用的“袖珍大棚”就完成了。此办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3、最简单的办法:可以找一个大口的玻璃瓶,直接扣到花卉上,此方法仅仅适用生长低矮的花草。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利用暖棚的原理给花草创造出一个适宜的小环境防寒保温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当中午气温升高时都要注意打开遮盖物,增加空气的流通,以保证小环境里的空气清新。另外“暖棚”里过度的湿度也会影响花草的生长,容易引发植物根茎的病变。
2. 冬天绿植如何防寒
冬天天气寒冷,各种植物仍能渡过严寒的冬季,来年继续生长、开花、结果。奥秘在哪里呢?
原来植物在寒冷到来之前,在生理上相应地做出各种适应性反应:如可溶性糖渡度的提高,就可以提高细胞溶液浓渡,使水点降低。还可以缓冲原生质过度脱水,保护原生质胶体不致遇冷凝固。另外糖分子还有巨大的表面活动能力,可以吸附在细胞器的表面之上,减弱它们的生命能力。细胞内糖多,渗透压加大,保留水分多,减少外出结冰。还有的植物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条件,安全渡过寒冷的冬季。
当初冬温度降到5度左右,冬小麦的地上生长基本停止,但光合作用仍继续缓慢进行,这时所合成的产物并不转化成淀粉或其他非溶性物质,而是以可溶性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积存于细胞中。由于冬季麦苗叶绿素形成少,细胞呈中性或微酸性,此时,麦苗颜色开始变
红,这才是麦苗抗寒能力强,生长正常的一种标志。
果树花芽也能安全越冬,才能使来年花开满树,结出丰收的果实。这主要靠得是花芽内部含水量的变化。当气温下降时,花芽迅速排出内部的水,使芽内的汁液达到高度渡缩的程度。这种高渡度汁液具有极强的抗冻能力,它在严寒时也不会结冰因此,防止了细胞膜由于冰冻而引起破裂,即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时,花芽内细胞仍能安然无恙。
植物的抗寒性
1.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
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coldhardening)或低温训化(coldacclimation)。
·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袭击植物就易受害
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
我国北方晚秋时,植物内部的抗寒锻炼还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温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渐下降。
植物抗寒锻炼过程中体内发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1)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高。
(2)呼吸减弱消耗减少.有利于糖分等的积累,植物的整个代谢强度减弱,抗逆性增强。
(3)ABA含量增多,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冬小麦的核膜口逐渐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物进入休眠。
·植物进入深度休眠后,其抗寒性能力显著增强。
·ABA含量
(4)保护物质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和生物膜起保护作用。
可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提高原生质保水能力,保护蛋白质胶体不致遇冷变性凝聚;可进一步转化为其它
保护物质(如磷脂、氨基酸等)和能源.
在抗寒锻炼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多.
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更为明显,是防冻剂或膜的稳定剂,对植物适应多种逆境具有重要作用。
2.低温诱导蛋白(Coldacclimationprotein)
植物经低温诱导能使某些特定的基因活化,并得以表达合成一组新蛋白。
近年来,已有近百种植物低温诱导蛋白被发现和研究,但还不清楚它们在提高植物抗寒性过程中的机理。
抗冻蛋白(antifreezeproteinAFP)
是生活在两极冰水中的鱼类血液中含有的糖蛋白.能降低细胞间隙体液冰点。
植物本身也可能具有与动物中类似的抗冻蛋白和基于相似原理的抗冻能力。
拟南芥冷调节蛋白(coldyreguatedprotein.COR)COR6.6蛋白
油菜的BN28蛋白
拟南芥叶绿体的COR15蛋白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ndantprotein,LEA)
植物在胚胎发育晚期,种子脱水时大量产生的蛋白质。
多数是高度亲水、沸水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
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也能表达多种LEA蛋白。
有助于提高植物在冰冻时忍受脱水胁迫的能力,减少细胞冰冻失水。
多数LEA蛋白也能为干旱或外源ABA诱导。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从两个方面着手:
提高植物自身抗寒性
改变植物生长小气候
(1)抗寒锻炼
用人工或自然的方法,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的低温处理,提高其抗寒性。
经过抗寒锻炼后,抗性增强。
细胞内的糖含量增加,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增大,原生质的粘度、弹性增大,代谢活动减弱.
(2)化学控制
生长延缓剂AMO-1618、多效唑
广泛用于果树,使其矮化,促进花芽分化。
能抑制GAs的合成,提高树木的抗寒性。
外源ABA处理
能在常温下使植物抗寒性提高,同时诱导多种低温诱导基因表达,产生低温诱导蛋白。
(3)其它农业措施
选育抗寒品种
提高越冬和早春作物的土壤温度,保护植物抵御寒害
适时播种、培土、增施磷钾肥,特别是厩肥和绿肥压青。
在寒流霜冻来临之前,熏烟、冬灌、盖草等保护植物.
采用塑料薄膜苗床、地膜覆盖
保护春播作物抵御早春寒流.
3. 冬季绿植怎么防寒最好
1、用落叶方法过冬:原理是能够迅速产生冬眠素,并达到抑制生长以防过分消耗养料的作用,其次,在叶柄下部组织内产生离层细胞,也能使叶很快脱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2、用种子方法过冬:一般是发生在根茎叶植物身上,例如韭菜、莲藕等。但这类植物普遍会采取两种方式与严寒抗争。一种是结籽传宗,其次是“丢叶图存。
3、用蜡质膜或油脂过冬:这也是常青绿树过冬的常见方法,这主要是类似于松树、柏树等,容易在其树皮和叶表面分泌出一层蜡质,一方面能够御寒,同时又可防止自身水分蒸发。
4、用根过冬:其原理是部分植物能够通过体内糖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和淀粉转化为糖并溶于水,从而增加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组织不易结冰。从而增加植物的御寒能力。
5、用幼苗过冬:其实就是植物先在快到冬天时聚积了大量养分,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失去蒸腾作用,减少体内热量和水分的散发。
4. 冬天怎么保护绿植
养花室内光线不足,可以用人工增加光照的方法,弥补室内光线不足。 用日光灯和白炽灯增加光照是常用的方法。生产性的室内种花,要根据花卉的喜光程度,决定安置灯光的位置、数量。一般一盏40瓦日光灯吊在距植物1米高处,有250勒克斯的光照,一盏125瓦的高压水银灯能有1200勒克斯的光照。如果在室内摆放盆花,供观赏和装饰,而白天的光照时间又短,就可在晚上用白炽灯或日光灯增加光照数小时。假如白天光照较弱,也可开灯增加光照,这样花卉就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假如需要完全依赖人工光照,那么,至少要用一组灯光来提供不低于1000勒克斯的光照。 光是花卉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因此,室内光线不足以致影响到植株生长时,就一定要补光。
5. 冬季植物如何防寒?
在很多花友看来,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是植物比较难度过的,夏季还能够注意遮阴的方式来改善一下,寒冷的冬季如果家中没有暖气的话,那么植物的越冬问题就会很重要。究竟植物应该如何安全过冬呢?月季 一些畏寒的盆花,可放在大一号的花盆内,两盆之间和盆面上放些锯末、谷糠、珍珠岩、木炭等保温物,再罩上塑料膜或玻璃罩,保温效果也很好。 在阳台上搭简易温棚,放较耐寒的花木,如茶花、杜鹃、含笑等,这对来年生长、开花有好处。对于一些喜温暖畏严寒的树桩盆景和浅盆、小盆栽植的盆景,冬季易遭冻害,进入冬季后应根据其耐寒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对于耐寒性强的梅花、榆树、银杏、五针松、雀梅、石榴等,可以放在室外,但也要注意防冻和冻裂损伤,可适当增施钾肥,增加抗寒能力。对于较耐寒的六月雪、南天竹、罗汉松等要移入室内,但室内不需加温。 对于不耐寒的九里香、棕竹、榕树、凤尾竹、罗汉竹等,就要放在加温的室内,对于那些用浅盆、小盆栽植的盆景和生长不良的盆景也要放在室内,并适当加温。观叶植物大都喜高温、中温,它们不能忍受低温,否则会产生冻害,甚至死亡。因此,观叶植物在越冬时,要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不同的观叶植物,对越冬温度要求也不相同。能耐5℃以下,2℃以上温度的有:一叶兰、棕竹、苏铁、文竹、橡皮树、吊兰、南洋杉(详情介绍)等;能耐5℃以上,10℃以下温度的有:彩叶草、芦荟、朱蕉、八角金盘、龟背竹等;温度需要在10℃以上的有:绿萝、广东万年青、喜林芋,变叶木,凤梨等。
6. 绿化植物防寒越冬的方法
四种方法
方法一:涂白法
用生石灰、石硫合剂等作为涂白液对树干涂白,可以保护树皮防止开裂,还能起到防虫、杀菌的作用,减轻冻害。
方法二:覆盖法
对幼龄树和小苗,可用稻草包裹,并用草帘或编织袋覆盖树冠,保护树体;
对成年树,可搭棚覆盖,减轻雨雪对树枝叶的伤害,避免昼夜温差造成树皮冻裂、枝干冻伤;
对于花木,可以将枝条剪短,然后在花木上部覆盖麦秸、枯草落叶等,待翌年春季晚霜过后去除覆盖物即可。
方法三:包扎法
对于一些高大的树木,可采用包扎法。在树干基部培土保温,最后用麦秸(多用几层)、塑料布等材料包裹树干,可避免产生冻害。
尤其是本年新种植的树木,必须做好防寒工作,否则很容易被冻死。对于其他一些耐寒性高的树木,可在树木的来风口用挡风材料设置屏障,进行保温防寒。
方法四:灌水法
冬季灌水能够减少或防止冻害。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灌水后可有效提高土壤的导热量,使深层土壤的热量传导到土壤表面,从而提高其温度。尤其是在严寒来之前1-2天灌水,能够防止温度突变造成的冻害。此方法可结合上面几种措施一起使用。
此方法在果园使用的更为广泛,即结合修剪清园、翻耕施肥,挑选塘泥、河泥、田土等,对根颈树盘培土10-20厘米厚;果树进入休眠后浇防冻水,在低温冻害发生前进行充分灌水,利用水的潜热提高地温,能有效减轻冬季冻害与春季冻害的发生,减轻冻害,同时还能明显降低地温,起到推迟果树萌芽和开花的作用。
7. 绿化冬季防寒措施
1、根部浇灌防冻水和根颈培土。
2、地表覆盖草苫子、防寒布、塑料薄膜等。
3、树干涂白。
4、树干缠保温布或草绳薄膜等。
5、搭风障或围挡、全包裹或部分包裹。
6、喷防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