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鸟尾花养殖(鸟尾花养殖方法)

更新:2022-11-25 14:47归类:鲜花知识人气:52

1. 鸟尾花养殖方法

:

摘要鸟尾花一盆适合种2棵,土壤:它喜欢微酸且肥沃的沙质土壤,方便排出积水。养分:它并不需要太多肥,但每两周施一次肥有助于它更好的开花。光照:它喜欢光照,只要有太阳就可以摆到阳光下,而且在微弱的阳光下也能很好的生长。温度:它喜欢高温却害怕低温,应控制温度在15℃以上和30℃以下。

一、养护方法1、土壤:鸟尾花最喜欢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了,而且得是肥沃的沙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可以利于排水。2、养分:鸟尾花本身不需要施太多肥,如果为了有更高的开花质量,观赏性更高,可以每隔两周施肥一次。

3、光照:鸟尾花是喜欢阳光的植物,不过它对光照时间要求不高,有微弱的阳光都可以生长,不过最好是多多的晒太阳。4、温度:它是喜欢高温的植物,所以它的耐热性很强,可以承受30℃的高温。但低温它就受不了了,一旦低于15℃,就会影响它的生长。

二、养殖技巧1、扦插:鸟尾花繁殖用的是扦插法,在春秋季节最为合适。直接剪下健壮的顶芽,扦插到河沙中,注意保持湿度。2、播种:鸟尾花也可以使用播种法,它在开花之后会长出很多种子,只需要进行采收,然后在下一年进行播种就行。

三、问题诊疗1、软腐病:软腐病会在高温且排水工作没做好的情况下出现,一开始叶片上会出现很多透明半点,后期会让叶片开始腐烂。如果发现这种症状,要喷洒农用链霉素防治。2、灰霉病:灰霉病一般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容易滋生,危害最严重的就是花朵了。最初会有斑点出现在花瓣上,慢慢的斑点会越来越大,非常影响观赏价值,严重时花朵会凋零。如若发现,先做好通风采光,保持干燥,再喷洒代森锌即可。

四、其他问题1、花期多长:鸟尾花的花期是出了名的长,可以从夏季开始一直开到深秋,花期长达一百多天。2、能否在家中养:鸟尾花是很适合在家中培养的,而且很好养殖,只需要放在光照充足的阳台上就可以生长的很好。

2. 鸟尾花用什么土

1、缺光引起叶子发黑

尽管凤尾竹是比较耐阴,但是也是需要一定的阳光来促进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的。如果凤尾竹长期没有光照,那么凤尾竹植株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会缺少叶绿素,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叶子变深、叶尖发黑现象。

花友们需要及时未凤尾竹提供合适的光照,特别是在冬季,要尽可能补充充足的光照。

3、施肥不合理

一般凤尾竹成株的株形比较高大,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如果花友们施肥过多或过少,对凤尾竹的植株生长都是不利的。如果施肥过多,势必造成肥害;如果长期不施肥或施肥过少,凤尾竹会缺乏生长所需的营养,那么凤尾竹自然会出现叶尖发黄、叶尖发黑甚至掉落现象。

花友们平时养护需要适当追肥,为凤尾竹植株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来促进生长。

2、缺水引起叶子发黑

凤尾竹是不耐水涝,但也并不是说可以长期不用浇水,其实给凤尾竹浇水不仅要及时,同时也需要适量。否则,凤尾竹会出现叶色加深、叶子发黑的现象,同时还可能伴随黄叶、掉叶的现象。

浇水也需要适量,避免长期不浇水,同是要避免浇水过多。这往往都会引起生长不良现象的。

4、温度低引起叶子发黑

凤尾竹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一般在在南方地区,如果温度过低,特别是在冬季气温低于0°C以下是,不仅容易引发凤尾竹叶尖发黑、枯萎等冻伤现象,同时也会让凤尾竹难越冬。

如果气温过低时,花友们需要及时为其采取保暖御寒措施,一方面避免受冻而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同时也利于安全越冬。

3. 鸟尾花好养活吗

一,将花转移到温度适中的地方;二,修剪花卉冻伤的枝条;三,视情况停止给花卉浇水;四,选择阳光较好的位置放置。

将花转移到温度适中的地方通常在气温下降到0℃左右时,在花盆内会结出薄薄的一层冰把盆土冻住,花盆内植物的茎和叶也会变硬。这时我们第一时间是需要将冻伤的花草及时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但要注意的是冻伤的花草抵抗力下降,转移过程一定要让气温平稳,如果没有过渡,温差过大,花草容易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整盆枯坏掉。一般建议开始将冻伤的花草转移到5℃左右的环境下为宜,帮助植物和土壤缓慢解冻,随后再转移到更温暖的环境中。

2,修剪花卉冻伤的枝条

在转移花草后,因为有些枝叶可能只是刚冻伤,还能够有恢复机会,因此最好不要贸然修剪掉冻伤的枝叶。可以先在温暖的环境下观察一段时间,确定枝叶真的冻害坏死了再去动手。修剪时要注意从根部开始,弄完后最好在剪口涂抹愈合剂或者多菌灵避免感染,再用保鲜膜包裹,以避免伤口再次被冻伤。

3,视情况停止给花卉浇水

在寒冷天气如果植物吸收过多水分,抗寒性会下降,容易直接结冰造成冻害,非常危险。因此这时是要控制水分,只要土层不是过干,浇水也必须要谨慎。用保鲜膜固定完花草可以放置在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以便其自然吸收水分,有助于恢复。等植株休缓过来,叶子恢复到可以正常生长时,再逐渐恢复原来的浇水频次。

4,选择阳光较好的位置放置

冻伤的花草在恢复期间不适合直接晒太阳,但也不要直接养在光照差的地方。过暗的光线会影响光合作用,恢复起来就更难。因此发现花草冻伤后,要根据植物习性转移至光照充足或者半阴的环境下照顾。

4. 凤尾花的养殖方法

首先,选种,盆栽凤尾花适合选择矮生品种,体型比较小,适合在室内养殖。盆栽土壤用腐叶土、园土、泥炭土、山泥等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混合拌匀配制,并施入豆饼、骨粉等有机肥作基肥。

  其次,分栽,选择健康的根茎在3-4月进行分栽。根据根茎大小切成若干,切口平滑,并在切口上涂抹草木灰。分栽时将有2、3个茎芽的根块埋入盆土,芽尖留在外面。

  最后,养护,按照季节和凤尾花生长习性进行适当养护。分栽后第一次浇水要透,之后保持盆土湿润,长出5片叶子时,每隔10-15天施液肥一次(腐熟的稀薄豆饼水并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或复合化肥溶液,浓度以0.3%左右为宜),开花时停止施肥。开花期将凤尾花移至荫凉处可延长花期。花期后剪除花茎可促进其再次开花。在炎热夏季,水温过凉和高于40℃的气温会引起凤尾花叶缘枯焦、变黄。

5. 鸟尾花的养殖方法

答:1、土壤:鸟尾花最喜欢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了,而且得是肥沃的沙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可以利于排水。

2、养分:鸟尾花本身不需要施太多肥,如果为了有更高的开花质量,观赏性更高,可以每隔两周施肥一次。 一、养护方法

1、土壤:鸟尾花最喜欢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了,而且得是肥沃的沙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可以利于排水。

2、养分:鸟尾花本身不需要施太多肥,如果为了有更高的开花质量,观赏性更高,可以每隔两周施肥一次。 一、养护方法

1、土壤:鸟尾花最喜欢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了,而且得是肥沃的沙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可以利于排水。

2、养分:鸟尾花本身不需要施太多肥,如果为了有更高的开花质量,观赏性更高,可以每隔两周施肥一次。 3、光照:鸟尾花是喜欢阳光的植物,不过它对光照时间要求不高,有微弱的阳光都可以生长,不过最好是多多的晒太阳。

4、温度:它是喜欢高温的植物,所以它的耐热性很强,可以承受30℃的高温。但低温它就受不了了,一旦低于15℃,就会影响它的生长。 二、养殖技巧

1、扦插:鸟尾花繁殖用的是扦插法,在春秋季节最为合适。直接剪下健壮的顶芽,扦插到河沙中,注意保持湿度。

2、播种:鸟尾花也可以使用播种法,它在开花之后会长出很多种子,只需要进行采收,然后在下一年进行播种就行。

6. 鸟尾花怎样养

鸟尾花喜欢微酸且肥沃的沙质土壤,方便排出积水。它并不需要太多肥,但每两周施一次肥有助于它更好的开花。

它喜欢光照,只要有太阳就可以摆到阳光下,而且在微弱的阳光下也能很好的生长。

它喜欢高温却害怕低温,应控制温度在15℃以上和30℃以下。

7. 鸟尾花盆栽

北方的朋友想要养鸟尾花盆栽,在冬季就是要增强通风,并且要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以将它养在灯光下,但一定要保持早晚有适当的温差,在夜晚有适当凉爽的环境,对它的生长更有好处。

8. 夏季怎样养鸟尾花

可以。

最好养了一、亲鱼选苗 每年十月份以后选留亲鱼,年龄以2~3龄为宜,要求体长在13~15cm,无病无伤,黑白分明,色块界限清晰,躯体短肥,丰腴饱满,尾鳍双开叉,前后左右四方平展,以前端超过胸鳍为佳。

  根据雄鱼体型及尾柄略长等特征,准确鉴别雌雄。

  亲鱼选留后,雌雄分池饲养,饲养池面积15平方米、水深30~40cm,放养密度15尾/平方米。

  二、亲鱼培育 亲鱼入池后,精心饲养,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绿藻,将水色控制在深绿色,饲料以鲜活鱼虫为好,也可用鱼粉、骨粉、麸皮、青糠、面粉等组成的混合料,其动物蛋白的含量在30%左右。

  投饵点设在避风向阳处,多点投饵,投饵量视气温变化决定,以投后2~4h食完为宜。

  三、繁殖 1.繁殖前的准备 (1)产卵池的准备 产卵池面积15平方米,用普通的金鱼养成池即可。

  先排干池水,让太阳暴晒池子数日。

  进水前10d左右用生石灰消毒,10 d后注入过滤后的新鲜水。

  (2)鱼巢的准备 通常用马尾草、棕片或杨树须扎成束,并用高锰酸钾和敌百虫溶液浸泡1h左右再用清水洗净备用。

  (3)检查注排水设施和增氧设施。

  2.再次选种 3月20日左右,对预留的亲鱼再次筛选,剔除色差不明显、体色不鲜艳、体态不符合标准的次品鱼,然后进行专池强化培育。

  每天投喂新鲜鱼虫,每隔2~3d辅以微流水刺激,促进其性腺发育,调节水质,使水色呈嫩绿色。

  3.产卵 一般采用自然产卵法,其好处是亲鱼死亡率低,可以重复使用。

  4月5日左右,当水温达到16℃以上时,雄鱼体表出现追星,不时地在池边挤擦,呈亢奋状态。

  此时,选择晴好天气,将雌雄亲鱼按2:3的比例放入产卵池,面积15平方米的池子,每池放养100尾。

  适当加注新水,再置入已经消毒过的鱼巢,每池一束,在池中均匀散开呈伞状。

  亲鱼产完卵后,要立即放入其它池中精心饲养,强化培育,以促其恢复。

  大约1个星期至10d后即可第二次产卵,整个产卵周期可产卵4~5批。

  要注意遮阳挡雨、增氧,尽力保持水质环境稳定,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雌鱼每季的产卵量在1~2万粒。

  四、孵化 1.孵化池的消毒 孵化池要用硫酸铜,敌百虫,生石灰清除青苔,杀灭虫卵,再用高锰酸钾全池浸泡消毒。

  2.增氧设备的安装 使用罗茨鼓风机,铺设PVC管道到各池,供气量的动力配备为每平方米1W。

  3.孵化过程中的管理 要及时把粘满受精卵的鱼巢移入孵化池中,孵化池水深30~40cm,每个15平方米的孵化池放受精卵3万粒左右,并放人0.1kg的鲜湿鱼虫(俗称“定水虫”)。

  “定水虫”不仅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可以作鱼苗的开口饵料。

  水温18~20℃下,孵化7d出苗。

  水温越高,出苗时间越短,一般孵化率可达70%~80%。

  五、鱼苗培育 鱼苗孵出后,次日就要投喂蛋黄水、豆浆水或“灰水”。

  将熟蛋黄用水揉开,用130~150目筛绢网过滤。

  黄豆浆要用180目筛绢网过滤,稀释后用喷水壶均匀泼洒。

  一天喂3~5次,若鱼苗腹内有黄点,即表示鱼已吃食。

  “灰水”是以轮虫为主的浮游动物,对鱼苗的促长效果较好,投喂“灰水”7d后鱼苗即可长到1cm,而用黄豆浆则需要15d。

  鱼苗长到1cm后即可投喂红虫。

  大约20 d后待鱼苗长到1.8cm时,要根据尾花形状进行第一次挑选,剔除单尾、夹尾、三角尾的劣等鱼,一般剔除率在30%~40%。

  挑选后重新分池,按照每平方米200尾的密度进行夏花培育。

  饵料以鱼虫为主,10d左右换一次水。

  当鱼种的规格达到3~4cm时,再次进行筛选,主要以尾型、体型、眼型为筛选标准。

  六、商品鱼养殖 根据计划的养成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00尾,当年可长到10cm。

  投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5%的金鱼专用饲料。

  每天1~2次,以投后1~2h吃完为宜。

  定期进行鱼病预防工作。

  养殖用水以井水为好,整个饲养期间保持一定水色,否则会影响金鱼的转色和色彩表现。

  换水时,留用一部分绿水,加入适量的新水,使水环境条件前后相差不大,金鱼不致出现应激反应。

  金鱼池要用网罩遮阳,既可挡雨,又可防止高温烫伤和水鸟等敌害侵袭。

  配备增氧设备或增氧药品(如双氧水等),以备恶劣天气下鱼缺氧浮头,最大程度地维持水温、溶氧、酸碱度等理化指标的相对稳定。

  黄颡鱼属鲶形目,黄颡鱼属,俗称黄刺鱼、黄腊丁、黄姑鱼等.、单养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

  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

  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

  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

  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二、套养 (一)、套养是目前黄颡鱼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

  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

  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kg,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1、成鱼池套养。

  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

  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m,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cm,每亩可增收10kg左右。

  2、成蟹池塘套养。

  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

  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cm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kg。

  3、大水面套养。

  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cm,可亩增黄颡鱼10-15kg。

  (二)、套养注意事项: 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

  3、套养黄颡鱼后不适宜套养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塘中不宜套养黄颡鱼。

  4、套养过程中,注意黄颡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如生长规格过小,需适当补放小杂鱼虾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饵料。

  投喂人工饵料时,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

  5、蟹池中套养黄颡鱼,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kg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青虾,让起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1、水质控制 鱼缸中的水质对蝶尾金鱼的色泽和生长的速度有重要的影响了,我们宜选择“熟水”进行养殖,尽可能多地使用“熟水”,少掺点“清水”,加入的地下水必须经过曝气。

  水的颜色一般为淡酱红色或者淡绿色,深度以控制在10~20cm,酸碱度宜为7~8。

  当夏天或者秋天水温容易过高,一定要补水和遮阳,将水温保持在20℃以下,以免蝶尾金鱼中暑患上烫尾病。

  2、放养密度 蝶尾金鱼的放养密度对其成活率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定型培育前。

  蝶尾金鱼的投放采用“两密一稀”的方法,在幼鱼定型培育前通过“初密、中稀、后密”的方式,控制性状特征,提高成活率。

  详细的密度需要根据蝶尾金鱼的花色、品种、体型及水质、水色而定。

上一篇:流苏嫁接桂花养殖(流苏嫁接桂花和原生桂花) 下一篇:可以用水养殖的造景花(可以用水养殖的造景花草)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