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衣服的价格查询(云南昆明苗族花衣服)
1. 云南昆明苗族花衣服
苗族因居住地不一,故服装也不相同,主要差别表现在颜色、式样、花饰镶边部位等。苗族服装可分为裙类和裤类,湘西贵州松桃一带多为穿裤,衣袖和裤边镶有花饰,衣领周围有花边称“托肩”;云南一带的苗族大多穿大领短衣,下穿白褶裙,分便装和盛装,便装较素净,盛装衣服边上绣有花纹,同时拥有多种装饰。便装衣裙不绣花,染成藏青色,朴素大方,其腰带用自织的花椒布做成,裙为白褶裙,长一尺四五寸,裙多不绣花,裙围有两块,分别系在裙外的前面和后面,前一块素净,后一块下摆镶有宽约三四分的花边,用彩色丝片做成,裙子短,常包绑腿。盛装的上衣是花衣,用藏青色缎子作面,布作里,两袖下摆绣有彩色花纹图案,下摆用缎子作底,绣以彩色花鸟虫鱼等纹样,绣衣用绸缎子作底,多为绿色,以彩色丝片剪成葵花子大的等腰三角形贴在上面,其边用细丝线缝合。
蜡染桃花是苗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每个女子七八岁就学会刺绣桃花蜡染。蜡染是用蜡刀把蜡涂在布上制成图案,浸入蓝靛缸内染好后脱去黄蜡使其现出白色花纹而成。
传统的滇南彝族服饰,男子各支系大同小异,一般头绕玄色盘头,上身穿镶边的偏襟或对襟紧身上衣,扎腰带,下身穿肥大的撒腿裤,外面披宽大的毛织披风,彝语称“瓦拉”。
妇女的服饰则多用大色块组成,色彩对比鲜明,绚丽多彩。上衣大多是右衽襟衣,立领窄袖,外罩绿边背心,下身穿拖地长的白褶长裙或大裤管裤子。裤饰虽多为大裤管,但其中又分盖膝和盖躅两种,如聂苏支系的多为盖膝的大管裤,裤带是一条约丈许长的两头有刺绣且饰以流苏垂缨的花布巾,用中部从腰际绕过一圈,打结后将有刺绣的两个尾角如翅似的露于臀后,很是美丽。在妇女的打扮中极为重要的是围腰,其形状是凸字形的,中间镶有四方形腰芯,周围用彩丝线刺绣着各种彝家喜爱的花草,整块围腰色泽鲜艳,耀眼夺目,美观大方。妇女头上戴鸡冠帽。帽子是用硬巾剪成鸡冠的形状,再用1200多颗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像一只啼鸣的雄鸡。据说在远古时期,一对青年恋人在森林中约会,遇上森林魔王,正当魔王欲加害于青年人时,雄鸡啼叫驱走魔王,此后,佩戴形似雄鸡的鸡冠帽便成了彝家少女吉祥幸福的像征,帽上镶绣的银泡则表示星星和月亮,意喻为光明幸福。
2. 云南的苗族服装
你好!云南这边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3. 云南丽江苗族服饰
不可以,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
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苗族妇女的头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制作别致,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另一种是小花帽,这种花帽在平常农闲、休息时,她们都爱戴,是平顶式的,做工精美,绣有花纹。
4. 云南昆明苗族花衣服男
一、各地苗族服饰的特点
1)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妇女的服饰款式复杂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种以上。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
2)湘西、黔东北、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苗族妇女服装属湘黔渝鄂型,都是上身着大襟右衽衣或中长衣,下着长裤,衣袖、裤脚和衣领周围都镶有花饰,胸系绣花围腰,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多数包头巾。
3)黔东型包括苗语黔东方言的全部苗族,女装都尚藏青色,大领衣(少数为大襟衣),不分截的百褶裙,衣、裙花饰以刺绣为主,用织锦为饰较为普遍;多数挽椎髻,少数盘发包头。
4)黔中南型属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妇女服装多为大领对襟和大领左、右衽,着大襟衣的占少数,百褶中裙,长裙较少,衣外多披附属饰件;衣裙多数以挑花、刺绣、蜡染为饰,少数无花。
5)川黔滇式分布在苗语川黔滇方言的滇、黔、川、桂四省,妇女服装的基本款式为大领对襟或大领左、右衽短衣,部分衣外有附属饰件,部分着外披,大多着百褶多截中长裙,前系裙围,后垂飘带;多数地区为盘发或挽髻后,外包头巾,个别地区大量掺假发或麻后挽成大盘,不缠头巾。
6)海南苗族妇女着对襟半长青布衣,一般仅颈部及胸前各钉一颗纽扣,下穿蜡染短裙,长与衣齐,穿时,裙在内,衣在外;天冷时,缠青色绑腿。
二、对银饰“情有独钟”的民族
① 佩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
②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③ 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5. 昆明苗族服装批发市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县是属于文山州,不属于昆明,
6. 云南花苗苗族服装图片
凤凰古城内,租苗族服装的摊点很多,完全可以租到。
7. 云南昆明少数民族服装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 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 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 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你想去吗?问这个长学问啊。
8. 云南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均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彝族花衣服
手镯的作用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显示身份,突出个性;二是美化手臂;三是保健身体。手镯一般佩戴在左手上,镶宝石手镯应贴在手腕上,不镶宝石的,可松松戴在腕部。只有成对的手镯才能左右腕同时佩戴。
彝族手镯: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其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寓意除上述外,在不同场合有不同意义,如:定情、表友谊、长辈表关怀慈爱等。
10. 云南苗族服饰绣花图片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