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养花人作者枣枣(养花的作者)

更新:2022-12-05 00:38归类:鲜花知识人气:88

1. 养花的作者

《养花》一文中作者是老舍从养花的过程中摸到了养花的门道,获得了知识,觉得很有意思;老舍写作时出去摆弄一下花草,有益身心;昙花开放时,赠给朋友一些,朋友们高兴,自己也高兴;夏天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砸死了一百多棵菊秧,全家都很伤心等来写养花乐趣的中华第一龙有用贝壳砌成的、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等特点

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2. 养花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

1、写作背景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个小花园。

1950年,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一共养了100多种,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2、作品简介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3、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老舍作品很多,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他其中的名言有: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 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3. 养花的作者原名

养花

老舍非常喜爱花,也爱养花。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因此,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再意,只要开花,对花他很有感情,看到一棵好花死了,会难过的流泪。所以,注定他无奇花异草,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护的花。当然,不等于不管。不付出劳动,一棵花也不能养活。尤其他写作累了,把花鼓捣一番,便是极好的休息。每当秋天,他养上好多菊花,次第开放了,就热情邀请请朋友来,一同观赏,分享开放的喜悦。喜悦中,会把心爱的花拱手送人,毫不吝惜。其实,这一切都是老舍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在院内,他亲手栽下两棵柿树,一方水土下,一抹阳光里,已然枝繁叶茂,一嘟噜一嘟噜柿子,坠弯枝头。老画家于非暗曾为老舍绘“丹柿图”,并题语:“老舍家有菊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清秋时节,地上菊花盛开,枝头柿子彤红,上下交相辉映,确是壮观,难怪触动了画家情怀。后来,老舍夫人胡青女士称这小院为“丹柿小院”,是否缘于此呢,仅是我揣测而已。

【课文题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点句子解析】

1.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如此循环”就是像这样循环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先写一会儿再到院子里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养花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耐人寻味。“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这段话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养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质,各自然段相对独立,可分为七段。

第一段:写养花的目的。

第二段:写养的是什么花。

第三段:写怎样养花。

第四段:写养花须付出劳动。

第五段:写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果实的乐趣。

第六段:写养花也有忧伤。

第七段:总述养花的乐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作者写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写作特点】

1.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像对老朋友叙谈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

2.课文围绕中心,写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前后照应运用自如。例如前面写到:“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后边写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前面写:“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后面写“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这样写就使文章结构严谨。

【知识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猫》《草原》《养花》《林海》等曾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4.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吗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三、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5. 养花的作者是谁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老舍先生认为养花的乐趣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老舍说: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先生觉得养花是一种乐趣,他从中体会到的乐趣有可以从养花中学到知识,而且老舍先生有腿病,养花可以是老舍先生进行适量的活动。

6. 养花的作者是谁写的

1.《养花》作者舒庆春,也称老舍2.小学语文五年级《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 .3.《跳水》作者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4.《渔歌子》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5.《游园不值》作者是南宋叶绍翁

7. 养花作者是

《草原》《养花》《林海》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舒庆春)

8. 养花的作者是巴金吗

不是巴金是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中《猫》《母鸡》、《养花》﹑《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9.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原名

1、文中作者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创作背景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个小花园。1950年,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一共养了100多种,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上一篇:养花常见的病虫害清单(养花常见的病虫害清单图片) 下一篇:春季养花春季养花知识(春季如何养花)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