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常见的病害(隧道常见的病害)

更新:2022-12-05 06:15归类:鲜花知识人气:82

1. 隧道常见的病害

衬砌漏水是现在隧道的通病。主要在施工过程中,衬砌背后的防水板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漏洞,或者是在搭接的部分质量未得到保证。现在有很多专业公司处理隧道渗水的问题。先阶段处理主要为排、堵两个方式。一旦发现隧道渗水,要是量比较大,而且渗水点很多,就只能采取引排的方式,就是在衬砌表面开槽,然后把引水管埋里面,让渗水点的水通过水管流水隧道两侧的水沟。管道埋设完成后,再用高强度砂浆抹平槽。

堵的话现阶段主要采用环氧树脂,效果比较好,但是堵只适用于渗水量比较小的。渗水量比较大,你堵了这个点儿,又会从另外一个点儿出,无法根治。而且隧道渗水这个病害不可逆。隧道要是设计成排水型,问题不大,要是设计为全包型,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出现。

2. 隧道常见的病害维护方法

随着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隧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隧道在运营期出现衬砌严重裂缝、局部挤压破碎,造成隧道结构变形或出现大量渗漏水等病害,直接威胁到行车安全,必须进行彻底整治处理。

在隧道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在既有隧道内表面增加套衬,可以有效地阻止隧道进一步开裂变形,同时起到加固、防水等作用,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套衬加固技术在隧道衬砌裂缝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3. 隧道常见病害及检测

定期检查是按规定周期对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隧道土建结构物的完好程度、破损或病害情况、功能状态等)进行全面检 查。

通过定期检查,应系统掌握结构基本技术状况,评定结构物功 能状态,为制订养护工作计划提供依据。隧道定期检查一般每年1次,高速公路隧道应每年不少于1 次。检査宜安排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新建隧道应在交付使用1年 时进行首次定期检查。

4. 隧道常见的病害包括

限速每小时40公里

该隧道于1972年底竣工,1978年6月交付运营。现因整体道床病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限速每小时40公里运行;且渗漏水亦颇严重。

为此,铁道部科技局会同基建总局,于1980年5月26日至6月11日,在路内有关单位参加下,对大巴山隧道病害进行现场调查,提出整治意见和科研课题如下: 1.排水系统的整治加长水沟,其深度应保证最高流水位低于基底20厘米以下。

5. 隧道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1、隧道按其横断面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马蹄形、连拱形。

2、隧道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城市隧道。

3、公路隧道一般指的是山岭隧道。

4、为克服地形和高程上的障碍、避免山区公路的各种病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修建公路隧道。

5、公路隧道按其长度的不同分为四类,特长隧道(L>3000)、长隧道(3000≥L>1000)、中隧道(1000≥L>500)、短隧道(L≤500)

6、隧道主体建筑物包括洞口和洞身。

7、洞门是为了保证边坡和仰坡稳定。它是隧道外露的唯一部分。

8、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至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1米,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坡脚0。

9、洞门墙需要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泄水孔。

10、洞身分为隧道洞身、明洞洞身、棚洞洞身。

6. 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1、总则-隧道养护的基本要求

针对性: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山岭隧道;

范围: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设施、安全管理;

养护的特殊性: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结构和设施状况、营运条件、病害等制定计划;

连续性:工后观察和监测;

施工安全:一般不中断交通;

技术资料及管理的连续性:设计、施工、维修、加固、改造等有关技术档案的完整性;

适应性:技术、经济性要求。

2、土建结构

土建结构是指隧道的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物,如洞门、衬砌、路面、防排水设 施 、斜 ( 竖)井、检修道及风道等结构物。

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四个部分:

清洁维护

结构检查

保养维修

病害处治(加固、恢复、改造等)

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清洁维护:扫除隧道内垃圾、清除结构物脏污、清理(疏通)排水设施,保持结构物外观的干净整洁。

结构检查:发现结构异常情况,系统掌握结构技术状况,判定结构物功能状态,确定相应的养护对策或措施。

保养维修:预防性地对结构物进行维护,修复结构物轻微破损,经常保持结构物完好状态。

病害处治:修复破损结构,消除结构病害,恢复结构物设计标准,维持良好的技术功能状态。

2.1 清洁维护

一般要求:经常性、周期性进行,频率综合隧道特点确定。

路面清洁:

高速公路 >1次/日,其他公路 >1次/月;

机械作业为主,以人工作业为辅;

必要时采用特殊方法。

顶板和内装:

顶板 >1次/2年;内装 >1次/季度,高速公路内装1次/月;

机械作业为主,以人工作业为辅;

湿法、干法清洁的选择。

排水设施清理和疏通:

>1次/半年,雨季应加强;

对纵坡较小的隧道或隧道的洞口区段应加强。

标志、标线:>1次/月

7. 隧道常见的病害有

通过“减荷载,防渗漏,固地基,强结构”的系统化隧道病害治理技术,即通过合理减小隧道上部荷载、防治隧道渗漏、改良隧道周边地层和提高隧道自身结构强度来由外及内的全方位修复隧道,从而为维护隧道结构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一、减荷载——卸载换填隧道上方土体

1、工艺原理

卸载换填隧道上方土体是将受损隧道上方的指定区域土方开挖置换成轻质土,从而减轻隧道顶部压力、改善隧道结构受力状况的治理技术。

2、工艺特点

▲可通过理论计算,合理确定隧道上部的卸载范围和卸载量;

▲分区域逐步开挖,控制隧道单次卸载量,可有效控制开挖引起的隧道附加变形;

▲采用一定强度的轻质材料,及时回填开挖后的区域,既可减轻隧道上部荷载,又能提高土体强度;

▲全过程监测监控隧道变形情况。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因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受损等隧道上部荷载变大因素,造成隧道沉降、收敛变形不稳定的现象。

二、防渗漏——隧道多向注浆堵漏

1、工艺原理

在管片的迎水面进行封堵,以壁后注浆的方式完成,在靠近拼缝处避筋进行开孔注浆,相邻注浆环处开出气孔,使浆液均匀发泡,将失效处的渗漏点封闭,在迎水面形成有效的防水层。在背水面嵌缝注浆的堵漏方式,整环灌注弹性环氧浆液或聚氨酯浆液。

2、工艺特点

(1)针对渗漏部位开设注浆孔,并在临近管片开设出气孔兼做观察孔;各孔均分次开设,并安装防喷装置,防止开孔期间渗漏;

(2)采用双液注浆泵设备,配合特殊的端部四周开设小孔的注浆管,使双液注浆泵在注浆时旋转注浆管,实现出浆过程中浆液向四周流动。

(3)针对地层特性选择不同注浆材料,如聚氨酯(油溶性、水溶性)、聚丙烯酸类浆液、超细水泥浆液、环氧浆液等,或考虑几种浆液组合使用。

(4)注浆堵漏过程中严格控制压力和流量,并观察旁边出气孔(观察孔)的实际情况决定注浆量;

(5)管片因施工原因造成的开裂,优先采取骑缝(针眼法)压注亲水性环氧浆液以补强止水处理;

(6)注浆过程加强隧道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隧道、车站结构的渗漏治理。

三、固地基——“微扰动”隧道注浆加固

1、工法原理

微扰动注浆治理是一种新型注浆技术,它利用“双泵”将“双液浆”打出,通过特制的混合器使得双液浆充分混合,再通过注浆芯管将浆液注入土体,浆液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土体劈开,随着注浆芯管的提升,在土体中形成脉状注浆体,快凝且后期强度高的浆液对于隧道的下卧、侧向土层有填充、压密和加固土体的作用,能提高土层的强度和变形模量、控制隧道沉降、变形,遵守着“均匀、少量、多次、多点”的注浆原则,在对隧道变形控制的同时兼顾隧道线型的平顺。该工法能够信息化施工,施工完全可以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对周边环境和地面交通影响极小,对土体扰动微小,能满足对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的严格要求。

2、工法特点

(1)在运营轨道交通隧道中落地块两端没有设置垂直于下卧土层的注浆孔的情况下,采用专有设备在隧道底部管片开设安装注浆孔,并且不损害管片;

(2)针对隧道沉降、变形可迅速进行整治;

(3)浆液可克服注浆过程中的跑浆现象,浆液流动范围(注浆加固体)较易控制,对土层扰动能降低到最小。浆液有效地提高固结土体早期强度,避免了因次日地铁的运营振陷而产生的二次扰动、沉降及变形;

(4)采用螺杆式及齿轮式连续出浆,且流量小的注浆设备注浆扰动微小,且施工设备体积小,易搬动,适用于狭小的施工场地;

(5)可以根据土层的不同层次和深度,按不同的加固要求分别处理,并且可以针对同一范围反复进行注浆处理;

(6)根据隧道沉降变形预判和现场注浆控制相结合,实施实时信息化施工措施,避免了因注浆引起的隧道位移或收敛变形过大;

(7)与传统注浆工法相比,对周边的土体只有微量扰动,隧道的稳定性得到很好的控制;

(8)良好的整体施工组织安排适合于运营地铁隧道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施工。

3、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隧道下卧层为流塑性淤泥质黏土或受扰动的软塑黏土,粉土及砂性土地层,需控制和改善隧道差异沉降、收敛变形,以及需地基加固和融沉注浆的敏感结构部位。

四、强结构——隧道内张钢圈加固

1.工艺原理

以原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基础,辅助以管片内弧安装一圈2~3cm的钢板形成钢圈支撑,钢圈与

混凝土管片之间通过充填灌注刚性环氧浆液连成整体,形成一个新的圆形受力结构。而在结构补

强的同时还可以在管片外通过浆液(聚氨酯浆液等)的压注改良土体,在环纵缝内采用灌注环氧

浆液, 形成多道防水防线,确保渗漏水封堵的效果。

2、工艺特点

(1)对原隧道结构进行了结构补强,提高了隧道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同时改善了综合防水效

果。

(2)对于运营隧道,可在有限的停运时间里实施,对隧道内各种运营限界要求影响可控,且无

需改变运营电力、信号等配合要求,可确保隧道的运营不受影响。

(3)通过对受损隧道进行测量放样,预加工弧形钢板或钢牛腿,使内张钢圈符合受损隧道现状

(4)在运营隧道内采用钢牛腿、弧形钢板和道床拉杆钢板拼接;在施工隧道内采用弧形钢板拼

接,使内张钢圈自身具备良好的整体性。

(5)弧形钢板安装时采用膨胀螺栓进行临时固定,钢板间安装接缝采取焊接工艺,并可采用专

用隧道加固机器人安装,工艺安全可靠。

(6)钢圈整体成环后,对钢圈两侧边缘进行封堵,然后对钢圈与管片之间的间隙充填和压注环氧树脂,可有效实现内张钢圈和管片的一体化。

3、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隧道结构受损、管片错台踏步或隧道收敛大变形工况的结构加固施工。

8. 隧道常见病害有哪几种

山区铁路短隧道裂隙较发育,洞口多为接长明洞,此种隧道按明洞开挖方量较大,施工中易发生边坡坍滑、溜滑,甚至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

套拱是在洞口段施工时,采用管棚超前支护,固定或支撑管棚端部的拱形结构,明洞主要用于遭受坍方、落石或流石、流泥危害的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有时也作为整治路堑出现落石滑坡等病害的有效手段。

9. 隧道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1、隧道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明确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3)编制施工组织的同时应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交底。

(4)安全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5)施工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体检,凡患有某种疾病的不得从事有关工作。(6)作业场所应有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现场人员应配劳动保护用品。(7)临时房屋应修建在常年洪水位以上,应根据气象、水文、等情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上一篇:家庭种薄荷的常见病害(家庭种薄荷的常见病害是什么) 下一篇:中国常见花树(花树有多少种)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