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苗木死亡原因(苗木枯死原因)

更新:2022-12-05 17:57归类:鲜花知识人气:94

1. 苗木枯死原因

可能是我们传统的种植方式是采用春播种植,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土壤质量不一,所以春播种植,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土块太大,土质不好,很容易造成苗木种植后根部与土壤没有完全结合好,或者只有部分完全结合,使土壤中空隙增多,土壤密度低于周边密度,土壤保水性降低,容易积水。

由于夏天温度高,持续时间又较长,养护中都比较注重浇水,大量的水注入土壤空隙,易在土层表面形成土膜,使水份无法完全散发。

一旦水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造成土壤中有机等物质的发酵,引起烂根死亡。

2. 植物死苗的原因

一次施肥过多或过浓,使作物萎焉甚至死亡,造成烧苗现象。主要原因是施肥过多后,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结果是根中的水分流失到土壤中,这样根细胞不仅吸不到水分,反而还要失去水分。

3. 苗木枯萎病的防治

把已萎蔫的树苗放在一个深水桶中,桶的深度与苗高大约相等,让桶注满水,把苗木基部浸于水中,仅留少部分枝叶露出水面(注意:苗木要垂直浸于水中而不能横向浸在水面)。

根据植物上端细胞吸水力比下端强的特点和大气压的作用,1~2小时后,已萎蔫的苗木将很快吸足水分而回复到原来的生机状态。

4. 苗木枯黄枯死说明

旱蔫

绿化苗木长期干旱未能够及时浇水,从顶端开始向下萎蔫,枝干皮层皱缩直至全株枯死。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干旱绿化苗木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切忌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大量温度低的水浇灌土壤。

二、水蔫

土壤中含水量过大,植物根系呼吸受阻或窒息而死,枝叶得不到根系的水分供应,势必萎蔫甚至枯死。对受害绿化苗木要避免强光直射和强风直吹,剪去部分嫩枝嫩叶,减少水分蒸发。地栽的绿化苗木要及时松土;盆栽的要剔除三分之一过湿的盆土,加上干土重新栽植,结合叶面喷水,每隔三天喷一次稀薄的液肥,如此养护10天,受害的绿化苗木即可康复。

三、肥蔫

土壤中肥料浓度过高,导致绿化苗木根系中的水分向土壤内渗透(即反渗透),俗称烧根,造成绿化苗木萎蔫甚至枯死。地栽的受害苗木,可大量灌水稀释土壤中的肥料浓度,并及时排出。盆栽的苗木剔除盆内表土,用水浇灌,使过多的肥料随水从花盆低部流出,再在盆面覆上一层素土。同时对受害花木采取遮阴、叶面喷水等措施,维持花木枝叶生命,经过10天至20天即可恢复正常。

四、虫蔫

天牛、吉丁虫危害严重时,破坏了绿化苗木主干或主枝的输导组织,造成局部或整株萎蔫、枯死,虫害造成的萎蔫是难以恢复的,珍贵绿化木可将枝条剪下,进行扦插或嫁接。

五、风蔫

绿化苗木新生的芽梢,特别是春梢大量生长时,遇上强烈的光照和强风(特别是干燥风),苗木常发生萎蔫。这个时候要采取遮荫、避风、叶面喷水的方法,这样就可防止新梢失水而萎蔫。

六、热蔫

夏季喜欢凉爽环境的绿化苗木,如果放置在光照强、温度高的地方,叶片会出现萎蔫内卷,甚至枯黄脱落。盆栽苗木可将其放到湿润、通风、凉爽的地方;地栽苗木可采用遮荫方法避免。

七、冷蔫

北方气温波动大,夜间气温突然降至10℃以下,一些南方花卉清晨叶子会萎蔫失去光泽,中午气温升高后逐渐复原。短时间的冷蔫对绿化苗木影响不大,但应该注意保暖。

下面列举一些绿化苗木缺乏微量元素时会出现的症状:

缺乏时呈现症状

1、生长势差,全柱黄化,叶片呈淡绿

2、老叶变黄,干枯及脱落

1、叶片暗绿色

2、下部叶片后期出现红色斑点或紫色斑点,并坏疽

1、老叶生斑点(白色或黄色)

2、斑点后期呈现坏疽

1、新叶叶缘波浪状

2、新叶叶缘变红黄

1、老叶黄化,初期由叶肉细胞变黄,叶缘仍保持绿色

2、严重时黄化部位转坏疽,落叶

1、新叶呈淡黄色,叶型不变

2、全柱变黄

1、幼叶黄化,老叶绿色

2、叶片淡黄,不出现坏疽或坏死

1、新叶枯萎并陆续生长新芽又枯萎

2、节间缩短,叶柄表皮有横裂纹

3、表皮龟裂呈横纹

4、维管束曲摺或橫断裂

1、小叶,嵌纹或脉缘

2、根生长不良

3、叶片黄化,坏疽

1、叶片黄化,淡绿或灰白条纹

2、幼叶黄化,严重时有坏疽现象

1、叶片尖端凋萎

2、叶片弯曲呈杯状

1、老叶色泽变淡,黄化

2、全株色泽变黄,落叶

過多时呈现症状

1、叶色浓绿,叶片大而柔软

2、少花,徒长

1、易引起锌及铜缺乏症状

2、易引起铁缺乏症状,下部叶出现红斑

5. 树木枯死原因

1.树木的根系不好,是树木枝叶干枯发生衰弱的一个可能性原因,不过这种原因一般都是发生在刚移植的树木或者移栽不满一年的树木。偶尔也会发生在栽植多年,栽植密度比较大,根系会发生交叉的树木。

2.土传病害是园林绿化植物枝叶干枯的一个可能性原因,不过它一般会有一个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蔓延。

3.根部发生腐烂是树木枝叶发生干枯的一个可能性原因,不过这种原因一般发生在新移栽的树木或者频繁浇水的树木。

6. 苗木枯死原因是什么

更为倾向于认为,树之枯,是源于地气之衰竭,衰竭之地气,会使得该地的住宅的宅运也跟着衰败,所以住宅的主人的运气也会步入衰败。

如果是自己的住宅,也出现了树木不正常的枯萎,就把枯树连根拔起,种上新的树苗,或者是铺上新的草坪。

7. 树苗枯死的原因是什么

一、浇水太多。水是万物生长的根源,苗木生长离不开水,但是给苗木浇水要有一定的限度,浇多了或者浇少了都会对苗木造成伤害。如果苗木叶子暗黄且无光泽,老叶无明显变化,枝干细小黄绿,新梢萎缩不生长表明水浇过量,这个时候就需要控制浇水,遵循“次多量少”原则。

二、施肥不适当。肥是苗木生长离不开的养料,施肥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苗木的质量。施肥过量或者施肥浓度过高均易引起烧根导致植株凋残。如果幼叶肥厚,有光泽,且凹凸不平或者树叶卷缩、一直枯黄极有可能是因为施肥过量,这个时候应该浇水稀释,防止肥多烧根

三、病虫害严重。病虫害是苗木的劲敌。苗木病虫害以钻蛀性害虫危害为主,钻蛀性害虫以咀嚼式口器取食树木的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并蛀食形成虫道,阻碍树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破坏树木分生组织,从而造成树梢枯死,甚至树木死亡。

8. 苗木枯萎原因

枣树病害的防治

一、枣锈病

(一)枣锈病的发生规律及症状

枣锈病,又称串叶病、雾烟病,在全国各地枣树产区均有发生,为枣树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在夏季高温多雨年份常常大量流行。枣锈病主要侵害叶片,受害严重的树多于8~9月份叶片落光,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往往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果实品质差,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的产量。

该病初发生时,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凸出状斑块,其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主脉两侧、叶基和叶尖处,有时病斑连接成条状或片状。受害叶片正面开始时出现失绿斑点,后来斑点逐渐增大,变成黄褐色或黄棕色角斑,最后干枯、早落。

枣锈病主要以落叶上的夏孢子越冬,这是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源。枣股中也有夏孢子越冬,这也 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在6~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气孔侵入,8~16天后 出现症状,产生夏孢子。然后靠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7月下旬出现病症,并有少量落叶 出现,到8月中、下旬,叶片大量脱落。每年的发病时期早晚和发病程度大小,与当年大气的温度、湿度高低关系极大。降雨早、连阴天、空气湿度大时发病早,而且严重;反之则轻。树下间作高秆农作物、通风不良的枣园,发病早而重。发病先从树冠下部、中部开始,以后逐渐向冠顶扩展。

(二)防治枣锈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枣锈病,可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在栽培上要注意搞好整形修剪,使树体保持通风透光。在雨季,要及时排除枣园内的积水。

第二,在平时要及时清扫落叶,集中处理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

第三,提前预防该病的发生。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下旬或8月上、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量式的;或 800倍液浓度的高铜(三碱基硫酸铜)溶液;也可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10天左右1次,连喷3-5次即可。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或不喷;如果雨水较多,则应增加喷药次数。

枣锈病一旦发生后,用粉锈宁(三唑铜)或灭菌铜进行除治。具体办法是,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灭菌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时间为2周。

二、

(一)的症状

,又名丛枝病、扫帚病或火龙病。枣疯病是包括冬枣在内的枣树毁灭性病害,病的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

枣疯病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10~30%,以曲阳、阜平、行唐、唐县和玉田等县市发生最为严重。平原枣区发病较轻,环渤海湾沿海地区的河北、山东等盐渍土地区发生较少,但这一区域非盐渍化土壤上也有发生。

枣疯病病株大多数在3~5年内死亡。主要症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 ,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一般有以下六种表现形态:

1、丛枝状 发病枝条的顶芽和腋芽大量发生,形成丛生枝;芽不正常萌发,萌发枝上的芽不断萌发;丛生枝条纤细,节间短,形成叶片小而黄的丛生状,冬季不易脱落。枝形成丛枝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芽的不正常萌发和花器返祖。

2、在花叶病枝上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或出现叶脉透明状及黄化 叶片和叶脉延伸,形成耳形叶或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发脆。

3、病枝的花变为叶或枝 花期返祖主要是花器变成营养器官,花梗变长,为正常花梗的4~6倍;萼片肥大,变成小叶,花瓣变成小叶,雄蕊变为小枝或小叶,雌蕊变小枝,腋芽萌生,生成短而细的枝条。

4、枣吊变态 发病枣吊先端延长,延长部分叶片小,有明脉 。

5、果实 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果发病晚的枝尚能结果,病枝枣果大小差异很大, 着色不齐或有花脸状绿斑,但果实糖分少,大小不齐,有的病果小而狭变为锥形;有的果面有疣状凸起或坑洼不平;严重的病果干缩或变黑脱落。

6、病根 病根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形成斑点性溃疡斑,导致烂根、腐朽而死亡。病根常萌发大量丛生小根。这些丛生的病根长到30厘米左右长时,便停止生长而死亡,其母根也相继死亡。

(二)枣疯病的发病规律

枣疯病的病源尚未完全搞清楚。目前多数研究人员认同是类菌质体,可通过嫁接和根蘖繁殖传播。拟菱纹叶蝉和橙带拟菱纹叶蝉等昆虫,也可以传播。

据多年观察,枣疯病一般是在一个枝或几个枝的枣股上先发病,有的是根蘖先发病或与枝条同时发病,而后扩展到全株;在一株树上,是上部枝一般先发病,也有全树同时发病的。当年生枣头和同生的根蘖苗,症状表现最明显。冬枣嫁接后,潜伏期最短25~31天,最长 382天;杂草丛生和结果过量的枣园易感染发病。植株发病后,由于芽的不正常萌发,大量破坏分生组织,消耗养分,使树体衰弱,最后导致全株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枯死小树1~3年,大树4~6年。

1、传病途径 研究证明,传播枣疯病的途径有二类:

①媒介昆虫传病 主要有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中国拟菱纹叶蝉,它们在疯病树上吸毒后,转移到健树上取食,健树就被感染。

②嫁接传病 无论是切接、皮接、芽接和枝接,只要有一方(接穗或砧木)带病,即可使嫁接株发病,嫁接后的潜育期,最短25天,最长382天。潜育期长短与嫁接部位、时间有关。

2、病原物的运行与分布 病原一旦侵入7~10天后向下运行到根部,增殖后,又从下而上运行到树冠,引起疯枝。小苗当年可疯,大树多第二年才疯。病原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病枝中有病原,病树健枝中基本没有。生长季节,病枝和根部都有病原,休眠季节末(3~4月),地上部病枝基本没病原。而根部一直有病原。

3、发病与生态条件关系 枣园生态条件对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起着重要作用。

①土壤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低山丘陵枣园,发病较重;杂草丛生,周围有松、柏和刺槐树及间作芝麻的枣园发病重,这与传病叶蝉数量有关;土壤酸性,石灰质含量低的枣园发病重;管理水平高的平原沙地枣园发病轻。

②靠自生根蘖苗培育成株的枣区病情发展快,而单株栽植的枣区病情发展慢。

③发病与坡向、海拔有关,阳坡比阴坡发病重,海拔500米以上的枣园发病轻。

④枣树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含糖分高的品种抗性差,行唐的墩子枣较抗病,有些酸枣则是免疫的。

(三)枣疯病的防治方法

1、采用组培脱病毒苗木、选育抗病品种 目前冬枣组培育苗的单位较多,可以直接购买脱病毒组培冬枣苗木进行栽培,若进行无公害冬枣生产时应该完全采用这种苗木;由于酸枣树一般无枣疯病(个别株也有),故一般栽时可以用脱病毒组培冬枣苗作接穗、用酸枣育苗作砧木进行嫁接;也可以选择抗枣病疯病的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如行唐墩子枣,但需单株选优。注意对病株和病苗的检查,发现后立即拔除烧毁,把病害控制在幼苗期。

2、选择无枣疯病毒苗木,加强苗木检疫 嫁接时,采用无病的砧木和接穗。从外地引进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在嫁接时,应注意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该病交叉感染。

3、及早铲除病株病蘖,防止传播蔓延 对重病树应立即刨除,要刨净根部,以免萌生病苗。轻病树要及早锯除病枝。

4、防治传毒叶蝉,

①新建枣园附近禁栽某些树种和作物 不要栽种松、柏、桑等树,严禁与芝麻间作,以减少叶蝉的吸毒危害。

②防治传病昆虫、为减少传病媒介 防治中国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兼治枣尺蠖、枣粘虫和,一般可在4月下旬枣树萌芽时,喷布50% 1605 的 1500倍液,防治中国拟菱纹叶蝉等初龄幼虫。在5月中旬花期前,喷布10%5000倍液,防治该虫第一代若虫,兼治中国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在6月下旬枣树盛花后 期,喷布80%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喷布20%2000倍液等,喷药后遇雨要补喷。

5、加强枣树的土肥水综合管理 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缺钙土壤要追施钙肥,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增强树抗体抗病能力。

6、手术治疗 目前用药物防治效果不太明显。近年来许多单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冬季手术治疗枣树疯病治愈率可达85%以上,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手术治疗枣树疯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树上、树下齐动手,切忌只治树上部,不治树下部,手术治疗要彻底、干净、不留后患。其手术方法是:

①主干环锯 从地面以上20~30厘米开始,每隔15~20厘米,用手据在主干上锯一环,最少应锯3环,锯口深达木质部。其作用是把枣疯病菌控制在锯口以上的局部枝条内,阻止病菌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至根部。用手锯在病树主干上锯成环状,发病较轻的枣树一般锯三道环。环间距20厘米左右,发病重的枣树可适当增加所锯的环数。锯成环状时,深达木质部表层,即必须把皮层锯透,但不又能伤害形成层。手术时间以落叶后至发芽前这宜。对于轻病树,主干环锯与锯病枝相结合,一般治愈率可达60~70%。疯枝较多的重病树,必须加上根部环锯或断根才能有较好效果。

②锯除病枝 对初期感染、病状轻的植株,将病枝剪除,剪口应在病枝以下的健康部位,将病枝从基部锯除,即使小枝发病,也要锯掉下边大的枝干,;对病势严重的植株,要及早铲除病根及根蘖苗,并将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传播。锯除病枝的时间一般是从入冬枣树叶子全部落光至翌年春季枣树萌芽之前进行。

③主根环锯 挖开树基土层,露出主根,在主根基部进行环锯,要求与主干环锯相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树,在环锯主根的同时,还要切断与疯病枝同一方位的铡根。

④断根 断根手术是治疗枣树疯病的关键性手术。方法是:挖开根周围土层,露出侧根,而后从侧根基部切断。这样就可以清除在病根中越冬的类菌质体,而后浇水施肥,促进树势恢复。

⑤灌药防治 萌芽前(4月份)在病枝同侧树干凿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冰50克,龙骨粉100克,铜绿50克研磨成细粉,混均后用纸筒送入孔内,每孔3克,再用木楔钉紧,用泥封严,杀死病原体。

三、枣炭疽病

(一)枣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是枣树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河南、山东、山西和河北枣区,常局部发生。病果品质下降,重者失去经济价值。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枣吊、叶片、枣头和枣股。果实染病后,肩部或果腰的受害处,最初变为淡黄色,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连片后呈红褐色,造成果实早落。早落的果实枣核变黑。天气潮湿的时候,在病斑上形成黄褐色的小斑点,病果果肉变褐,味道发苦,重者在晒干后仅剩下果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不堪食用。炭疽病果,果肉糖分低,品质差,多数并不脱落,非感病部分果实可正常着色,愈加成熟发病愈轻。但是炭疽病一旦在染有缩果病的枣果上感染,黑褐色病斑的发生非常迅猛,落果严重。

枣吊、枣头、枣股受侵染后,不表现症状,而以潜伏状态存在,病菌以菌丝体在残留的枣吊及枣头、枣股上越冬,和病浆果一起成为次年的初侵染病源。分生孢子堆具有水溶性胶状物,在自然条件下须有露水或风雨交加的天气都能传播。据有关资料介绍,刺伤和没刺伤的果实均能致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苹果、核桃、葡萄和刺槐等也可发病。从6 月下旬开始,即有病菌传播,7月中旬,田间被侵枣树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这时,枣树大量落果,病果多数腐烂变质。该病发生的早晚及其程度,与当地降雨早晚和阴雨天气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降雨早而且连阴天时,发病就早而重;在干旱年份发生则轻或不发生。叶片受害后变黄,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状悬挂枝头。

炭疽病一般零星发生,往往形成不了大的危害。而形成较大危害的多数情况是与缩果病、浆烂果病等交叉感染。缩果病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两种病果的主要区别,在于枣果的果核发黑或不发黑:只患有缩果病的枣果,果核一般不变颜色;一旦感染上炭疽病后,果核则变黑。

(二)防治枣炭疽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枣炭疽病,可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1、清理枣园,翻耕土地 春季结合修剪,摘除枣树上的残留枣吊并予烧毁;翻耕土地,掩埋落地枣吊、叶片及杂草。

2、药物防治 结合防治枣锈病,喷布1:2:200的进行预防,防止分生孢子侵害面性 ,既可防治枣锈病,又可防治炭疽病的感染。

发病前后,可喷布50%的多菌灵700倍液,或75%百菌清农药700倍液,连续喷3~4次,每次之间相隔7~10天。也可结合防治浆烂果病时一块防治。

四、枣苗茎腐病

(一)枣苗枣苗茎腐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枣苗茎腐病又称枣苗烂根病,枣实生苗及归圃苗的幼苗均有发生。

枣苗茎腐病的症状是枣苗生长至3~10片叶时(时间一般在5~7月份),茎及叶片呈现淡黄色,进而苍白、枯萎而死亡,但枯叶不落。挖土观察根茎部,其主茎皮层有黑褐色腐烂,木质部及髓部均已坏死,输导组织中断,苗木枯死,有的根部已腐烂。

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危害枣树外,还危多种针、阔叶树种,以及农作物与蔬菜等。

枣苗茎腐病的病原菌菜豆科球壳孢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该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以菌核和菌丝在病苗残体中或土壤中越冬,喜高温高湿环境。枣苗烂根病在5月初发生,6月中 旬为发病盛期,7月上旬停止发病。

(二)防治枣苗茎腐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枣苗烂根病的技术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要提高土壤的肥力,选择强壮苗木定植,提高枣苗的抗病能力。

第二,在枣树萌芽期对苗床普遍喷施1∶1∶200的;或用50%利得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

五、枣煤污病

(一)枣煤污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

枣煤污病,又叫枣黑叶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危害枣树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叶片、枝条和果实均被黑色霉菌所覆盖,整个树冠变为黑色,新叶萌发少,妨碍叶片的正常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因而造成花量小,花期短,坐果少,落果多,果实小,严重 影响枣树的产量和品质。

该病是由昆虫和霉菌引起的病害在全国各地枣区均有分布,除危害枣树外,还危害桑、柳、杨树和柑橘树等。

造成煤污病发生的病原菌是一种煤污病菌,该菌大多属子囊纲一类的真菌。

该病多以无性世代出现在病部,因菌种不同其无性世代分属半知菌不同的属,其中,以烟煤属为常见。

这类病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详细研究报道,目前知道它是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越冬,当寄主枣树等的枝、叶、果有汁液外渗或粘有蚧、蚜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就以此为培养基在上面生长发育,靠风力、昆虫或雨水传播,一年进行多次重复感染。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介壳虫、蚜虫密度同该病害的发生成正相关。雨量大,空气湿度大的年份,可导致该病害大流行。

(二)防治枣煤污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枣煤污病,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适时防治介壳虫、蚜虫,是防治和减少该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一旦控制住了这几种害虫的危害,煤污病就会很少发生。防治上述害虫的药剂,参看有关时章的内容。

第二,在7月中旬以前适时喷药,药剂为多菌灵8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连续喷布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

六、枣烂果病

(一)枣烂果病的种类和症状

枣在采前和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烂果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被感染的病菌不同、其症状也不完全一样,但枣农一般都统称为烂果病。其中有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等。

枣烂果病在我国各枣区均有发生,尤以河南、河北、陕西和安徽等省发生较重。轮纹病主要危害脆熟期以后的枣果,虽然在冬枣也时有发生,但不太严重,在此不多叙述;其余几种病害主要出现在采收前后及贮藏期,是常见的病害。在贮藏过程中这些病害稍不注意预防就可造成枣果霉烂,不堪食用,损失很大。烂果病的主要症状如下:

①枣软腐病 枣软腐病属于接合菌亚门的分枝根霉菌,菌丝发达且有分枝,分布于果实的内外,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从匍匐丝上产生,与假根深蒂固对生,在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呈球形,里边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壁易破裂。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饰纹。

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随后又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小黑点,这是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囊。

②枣红粉病 枣红粉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红粉聚端孢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自顶端单个的向下陆续形成,聚集成团。孢子为双孢、无色、鞋底形,长12~18×8~10微米。

受害枣果上有粉红色的霉层,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粒线体的聚集物,果肉腐烂,有霉酸味。

③枣曲霉病 枣曲霉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的黑曲霉,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长出放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分两层、顶端串生球形,颜色为褐色的分生孢子,直径2.5~4微米。

受害果实在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的大头针状物,这是曲霉菌的孢子穗,腐烂的果实有霉酸味。

④枣木霉病 枣木霉病也属半知菌亚门的绿木霉属,分生孢子的梗有隔膜,对生分枝,顶端着生分生胞子团,有孢子4~12个,孢子无色、呈球形或卵形,长2.8~4.5微米、宽2.2~3.9微米。

枣果受害后、病果组织变褐、变软,果面生有深绿色的霉状 物。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⑤枣青霉病 枣青霉病属半知菌的亚门的青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1至多次分枝成扫帚状,分枝长出瓶状的小梗 ,顶端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近球形。

枣果受害后、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一层灰绿色的霉层,这是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是菌丝层。

另外,对轮纹烂果病的病原尚未确定,待进一步鉴定。

枣烂果病的各种病菌孢子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及枣树的各个部位,当果实有创伤、虫咬、碰伤及采摘果柄附近采收时伤、装运时挤伤等多种情况局部受伤时,病菌孢子就会立即从伤口侵入。

影响轮纹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和环境温度,病菌借风力、雨水传播,病菌可以从幼果期开始传播,潜伏期很长、到枣果近成熟时才发病。

枣果采收后,由于果实内的水分较高,若不能及时通风、凉晒,或遭遇阴雨天,极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导致烂枣;在枣果的贮藏、保鲜期间库内温度、湿度及空气的成分比例不当,枣果霉烂的机率更大。

(二)防治枣烂果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枣果的各种烂果病,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防治:

1、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对轮纹烂果病的预防,第一要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第二,在幼果期和枣膨大期,喷布50%的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喷施1次,共喷2~3次。第三,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果,集中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贮藏前的预防同其他病害一起防治。

2、贮藏前后病害的防治 对贮藏前后各种病害的防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 。

②贮存前应尽量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贮存时要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

③入库前对全库及装枣用的容器等一并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或新洁尔灭对全库和库外周围环境进行喷洒。也可以用4%漂白粉溶液或直接用高锰酸钾、甲醛气雾消毒,防止周围环境上述各种病菌的感染。

④对于入库的枣果可以提前用硫黄对果品进行熏蒸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硫黄4~5克,在库房内用火点然后(使其产生二氧化硫烟雾)关闭冷库、密封。无论对库内消毒、还是对冬枣消毒,也不管用那种消毒方法消毒,消毒后必须密闭冷库、时间在24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七、黄叶病

(一)发和发生原因及症状

枣树在生长季节中,由于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或者因土壤内的某些微量元素不能被枣树有效地吸收,植株就表现出某些发育不良的现象。枣树黄叶就是常见的一种缺铁症。枣树缺铁在叶片上的典型表现症状是,叶片为黄绿色或黄白色,而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顶端叶片焦枯。缺铁症状以幼树和大树的新梢部位最突出。从土壤类型而言,枣树出现缺铁现象,以石灰性土壤和盐渍土壤上的枣园最重。

形成缺铁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内的碳酸钙含量多。土壤的pH值过高,土壤中的铁多呈不溶状态。由于植物是以吸收二价铁为主的,因此对呈不溶状态的铁离子,枣树难以吸收,或吸收后在树体内运转受阻,从而引起缺铁的现象。另外,某些营养元素过剩,也会因离子间的拮抗而表现出缺铁症状。

(二)防治枣树黄叶病的技术措施

1、农业管理措施 在夏季注意排水,全年保持枣园地面的干燥和土壤的疏松。

2、施肥措施 将1份溶解到10倍水内,迅速将其喷洒到腐熟的农家肥料上,边喷边搅拌均匀;与农家肥料的重量比为1∶1 5。使用时,先沿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或放射状深沟,沟深50厘米、宽40~60厘米,将拌好的有机铁肥均匀施入沟内,覆土后浇水。一般10年左右树龄的大树,每株施80~100千克,10年以下的幼树 , 每株施30~50千克。宜在秋后施用,也可在果树萌芽前施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宜在生长季节内使用,以免造成药害。另外,每年春季或秋季在树冠下挖沟尽量多施优质农家肥。经过3~5年也会慢慢消除缺铁症状。

3、施用有机铁肥 防治枣树黄叶病,目前,多用某些有机铁肥来防治枣树黄叶病,效果优于其他技术措施,如黄叶灵、黄叶青等。可到农资商店购买。

4、叶面喷施 果树出叶后,对幼嫩叶片喷施0.3~0.5%的溶液至嫩叶全湿,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由于硫酸亚铁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使用效果不理想,可与酸性、微酸性农药混喷,效果会更好一点。

5、树干注射 配0.05~0.1%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用树干注射器直接注入树干的木质部。成龄树每株注射500毫升(将溶液用醋调成微酸性)。此方法操作简单,见效快。

6、根部处理 春季化冻后,在树干1米远处挖环形坑,深30厘米,以露出大侧根为好。将侧根两侧各割1浅伤口,把浓度20~30%的硫酸亚铁溶液(调成微酸性)100千克(大树用量)倒入坑中,浸30分钟后,覆土平坑。此法对病重果树效果较好。

八、枣叶斑点病

(一)枣叶斑点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

枣叶斑点病,在山东、河南和浙江枣区发生比较严重。近年来,在河北枣区也时有发生。枣树染病后,一般初期在枣叶上出现灰褐色或褐色圆形斑点,斑点直径为1~1.5毫米。病情严重时叶片 黄化早落,妨碍枣树花期的授粉受精过程,并出现落花、落果现象。

据报道,枣叶斑点病有两种病原菌寄生,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科、盾壳霉属,有枣叶斑病菌橄榄色盾霉和枣叶斑点盾壳霉属两种。在春季和夏季雨水多的季节易发此病。

(二)防治枣叶斑点病的技术措施

防治枣叶斑点病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冬季进行清园,焚烧枯枝落叶,消灭和减少病原菌。

2、在萌芽前发病区域喷施3~5波美度的。

3、5~7月份,给枣树喷布多菌灵800倍液,或800~1000倍液2~3次,每隔7~10天喷布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9. 新种的小树苗枯死的原因

新栽树苗叶子枯了怎么办农村致富 助力三农新栽树苗叶子枯了可以考虑使用遮阳网,同时做好保水工作,加大喷水、浇水的频率。移栽的时候应尽量带土移栽,伤根少,可以缩短缓苗期,早活早发,栽后浇足定根水,在树盘盖细土,然后在苗木上加盖遮阳网,可以预防叶

10. 苗木枯死原因分析

红枫树枯死是虫害,有两种。

1.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等啃咬幼苗的根和基茎部,易造成苗木枯死。

防治措施:可采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乐斯本1000倍液,浇根或拌细土撒施。

2.蛀干性害虫如天牛、蛀心虫等危害红枫枝干,造成红枫大苗枯枝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须采用绿色功夫2000-3000倍进行喷雾。

上一篇:紫薇苗木用哪种叶面肥(紫薇花用什么肥好) 下一篇:艾莎玫瑰属于粉佳人吗?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