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卉国是哪个国家(花卉之国是什么国家)
1. 花卉之国是什么国家
中国:丝绸之国、玉石之国、乒乓球王国
日本:拉链王国、地震之邦、酒徒天堂、醉人之国、樱花之国、围棋王国、柔道王国老挝印度支那屋脊
泰国:万佛之国、白象之国、佛教之国、黄袍佛国
缅甸:佛塔之国、稻米之国、柚木之国
锡金:山顶之国
不丹:花卉之国
孟加拉国:黄麻之国、池塘之国
印度:孔雀之国、黄金玉石之国
巴基斯坦:清真之国、棉花之国
马来西亚:锡和橡胶王国
新加坡:东方直布罗陀、狮城、花园城市国家、美丽果园、都市动物园
菲律宾:椰子之国
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羽毛球王国
文莱:东南亚的科威特
马尔代夫:无猫之国、宫殿之岛、印度洋上的明珠
斯里兰卡:东方十字路口、印度洋的珍珠、宝石之国、印度洋的宝石、红茶之国
尼泊尔:亚洲山国、寺庙之国、神秘山国
塞浦路斯:黄铜之国、爱神之岛
伊拉克:枣椰树之国
科威特:金色的国家
也门:宫殿之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油海七珍
2. 花卉之国是哪个国家
不丹与印度的国界位于南部。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
不丹国土74%被森林覆盖,其中有26%的地区被划定为保护地。
“不丹”在梵语中意为“西藏的边陲”。又有森林之国、花卉之国的别称。
不丹重视保护环境,每年只允许7500名游客入境旅游,而且行程必须经政府仔细审核。
3. 花卉王国是哪个国家的
鲜花之国是荷兰!
荷兰有1万多公顷土地种植花卉,年产鲜花60亿株,每年都有大量鲜花出口,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斯麦尔花市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场,每天平均约卖出600多万份盆花和剪花,其中80%销往国外。每年4~6月份,每天都有装载郁金香等鲜花的飞机和冷藏车,直抵伦敦、巴黎、柏林等大城市,远销125个国家和地区。鲜花给荷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 花之国是哪个国家?
花园之国指的是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因为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因此,称为花园之国。
5. 花卉王国是什么国家
荷兰被人们称为鲜花之国。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境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水网稠密。从13世纪开始围海造出7100多平方公里桑田。其拦海大堤和圩田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奇景。1581年成立荷兰共和国。矿产、天然气开发居世界第四,是世界上11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以进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又是农业强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土豆、可可和奶制品出口居世界首位,工业发达,食品、化学、炼油、造船、电子信息技术居世界前列,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人均一牛一猪,世界少见,蔬菜一半供出口,花卉出口和生产在世界独占鳌头,占世界花卉出口的43%,有“鲜花之国”美誉,其中尤以郁金香为主。宜人的气候、秀丽的风景、大风车、郁金香、木鞋“三宝”、海牙国际法庭、鹿特丹世界大港和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珍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1972年5月18日与我国建交。
6. 花卉王国是哪个国家的别称
不丹在古代,自公元7世纪起被称为吐蕃国,9世纪成为独立部落 ,1616年在西藏竹巴噶举派僧侣夏仲·阿旺南杰的领导下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
在清代,其世俗领袖德布王受中国册封。 18世纪后期起遭英国入侵。1907年乌颜·旺楚克建立不丹王国。
7. 花的国度哪个国家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节期因地而异,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由来已久。 最早在春秋时代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当作纪念她的节日。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明朝田汝成《熙朝乐事》记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日事,世俗恒言……宋俗有扑蝶之戏,今虽不举,而寺院启涅盘会,谈孔雀经,拈香者麇至,犹其遗俗也。”可见该节与佛教的祭祀礼仪有关,赴会进香、祭神拜佛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钱国旗《佛教与中国岁时节日》)。 花朝节是个风雅的节日,做的事自然也是风雅之事。花朝节正值二月仲春,芳菲盛开、绿枝红葩,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会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有时也会选择一个风影优美的地方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的话动,或在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 有的地方还有花朝节吃百花糕的习俗。据说,百花糕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发明。有一年的花朝节,武则天率众位宫女游园赏花。看到那些千娇百媚、争奇斗妍的花儿,她突发奇想让宫女们采集各种花朵,回宫之后和米捣碎,蒸制成香糯可口的糕点,就是百花糕。以后,每逢花朝节武则天都把百花糕作为礼物赏赐给大臣们。 民间还有以“花朝日”天气晴雨预卜年成丰欠的,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天,切忌有雷雨,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 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一般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江南一代,花朝节有采戴荠菜花(相传可保一年不头痛),文人宴饮赋诗,男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等习俗。 在现代,花朝节多举行各种各样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