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花卉日本藤(日本插花的花型)

更新:2022-11-15 05:46归类:鲜花知识人气:62

1. 日本插花的花型

主要有立华、生花、盛花、投入花和自由花等。其中以立华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色。

立华。其含义为竖立的花。起源于16世纪,成型于17世纪第二代家元专好时期。立华是池坊流的代表花型,也是各种池坊插花形式的源泉。它是由7-9支花材构图,分上、中、下三段插作而成的一种左右对称而竖立的花型,构图来谨,意今抽象,着力表现山川峻岭、岩石峭壁、溪流山村等大自然的景观之美。每支花材都有一定的长度、一定的位置、一定的伸展方向和插作次序。各花枝必须插在胴内,并由此伸出,花脚集中呈圆柱。立华还有传统立华与现代立华之分。

生花。含义为生长着的花。起源于18世纪,成型于19世纪池坊专定时期的简易插花形式。以三主枝为骨架,组成半月形或不等边三角形的不对称花型,选用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造型优美,亭亭玉立,充分表现出花材的自然形体美、色彩美与组合之美,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花草所寄予的情感。生花的三主枝分别象征宇宙间的天、地、人。

盛花。出现于19世纪,由小原流创建。用浅盘花器和插花器插置花材的一种形式,表现自然景观之美。

投入花。作为投入花插作的容器,一般其颈项较高,以便花材投入,且不用插花器固定花材,仅将花材靠在窗口容器的内壁或底部使之稳定。投入花对于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对于插花熟练者则得心应手。初学者可以选择自然姿态优美的花材直接投入成型,不失为一条捷径。

自由花。为近期形成的一种插花形式。主张表达个性,表达各种花材自然之美和基本特性。其风格有自然式和抽象式两种。

2. 日本插花的花型有哪些

不是,是日本常用的插花造型。

3. 日本现代插花称为

一、根据用途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1、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式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2、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二、根据艺术风格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

1、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2、西洋式插花:形式插花(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插花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三、根据所用花材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插花的道具:

1、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

2、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3、塑料花器 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4、陶瓷花器 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4. 日本插花艺术的插花方式

室町幕府时代。

自9世纪开始,供花开始走出佛堂,从庙宇传入宫廷与贵族官邸。平安时代,贵族们通过将佛画挂于墙上代替佛像,再在其面前供上鲜花。而此时,花材的使用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到达室町时代,池坊专庆的出现,使插花作品超越了早期神之依代和佛前供花的界限,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他成为了花道的集大成者。从这开始,日本花道真正地剥离了宗教色彩,将花道从宗教性活动转变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插花艺术上加上“道”的精神,成为了真正的日本花道。

5. 日本古典插花

传统插花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

主要流程为构思、构图、花材与容器的选择、花材修剪、固定、调整、陈设、赏析。

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

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却并不像西方插花那样讲究花朵一定要丰满、硕大、色彩鲜艳。

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诗情画意。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汉代初始期、南北朝发展期、隋唐兴盛期、宋代极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后代衰落期等阶段。

这种古老的艺术以群体传承的方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它早已成为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自隋唐时期始,中国传统插花传入日本,对日本花道的发展影响巨大。

而其追求线条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对近现代西方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日本插花艺术有几种

1、茶道

  茶道也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都受到了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现代,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

2、花道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3、书道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17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7. 日本插花常用的花材

东方式插花又可以分为东方式传统插花和东方式现代插花两类,它们在选用花材上表现手法和情趣上与传统插花多有差异。

东方式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尤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插花为典型,表现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与风格: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插花以自然为主体,明自然之理,呈自然之态,展现自然之神韵和规律。珍惜花木之生命,赋予花木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性,不仅表现其自然形态美和自然的生机,而且强调其内在的神韵之美,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强调线条造型,尤善用木本枝条,多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的构图为主,造型自然活泼而多变。注重作品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性及其与环境的协调性,使作品、配件和环境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

8. 日本插花花艺特点

插花艺术起源有点争议:一,一种看法是插花艺术是由佛前的供花发展起来的。因此最早的插花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再传入韩国,由韩国传入日本。插花的传播与佛教的传播是一致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部分插花界人士执这种看法。确实某些国家的插花源于佛前供花。二,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认为并非所有国家的插花都是源于佛前供花,还有来源于民间生活的。源于民间生活的插花,西方插花艺术发源地是古埃及,东方插花艺术发源地是中国。这点尚无大的争论。

至于后来插花艺术在各国不平衡的发展,则是另一问题。

9. 日本插花类型

日本花道常用花:樱花、蔷薇、百合、梅花、兰花、桃花、杜鹃花、牡丹花、荷花等。花道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树枝、葡萄藤、树叶、草、浆果、水果、种子和花,当然也包括干枯的植物。 日本室町时期的挂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师傅中风行一时。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元禄时代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种花道流派。提倡尽量保存花的自然样式。随着花道艺术的兴起,茶室内也讲究用鲜花装饰。多装饰茶室服务的投入花强调花枝弯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钱,所以很快在中、下层町民中间普及开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  日本明和、安永年间以投入花为基础,相继涌现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种流仪花。根据它的流仪和理论,起名为生花(把带枝的花艺术地插在瓶里或盘里的一种插花艺术),亦称正花、活花。生花技术讲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态,强调体、用、留、真、副、体的调和,体现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调和的思想。由于以上原因,插花时花形整体必须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仪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统的流派。  十五世纪由立花名家专庆创造的池坊花是当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当年六角堂内的许多僧人都擅长专庆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词。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十六世纪专应创作了《池坊专应口传》、专荣创作了《池坊专荣传书》。通过专应、专荣的努力,池坊立花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别是战后建立了池坊学园。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养花道人材。与此同时,也开展对花道理论、技艺的研究。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户初期由未生斋一莆(1761-1824)创立的另一个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发展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于花道知识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内又相继出现了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会、真养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云派、都未生派、洛阳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将儒家的天地人合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统一体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的特点是明快、简洁。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随父学习池坊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术。接受自然影响的小原插花术以新颖的花型,为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小原插花术的诞生是日本人学习西方文学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试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云心不同于其他流派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进行集体教授。这种教学法在当时可谓划时代的创举。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爱。  由使节河原苍风(1900- )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样。使节河原苍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传统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处理素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组织造形,将西方的艺术观点糅合于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今天尽管日本人对草月流派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实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10. 日本插花的花型特点

薄端花器的开口大小适宜。

开口太小,插入花材后,容易堵塞瓶口,使容器内的水因空气不流通、闷热而导致腐败,缩短花材水养时间,影响插花寿命及观赏效果;开口过大,则不易固定花材,不宜选用。盘类容类的深浅也要适宜,如果过浅,水不能浸过花插,花材吸不上水,也不宜选用。

11. 日本现代插花是几何插花

中式插花主要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西方插花色彩浓烈,多用大量各种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中式插花的基本形式有6种:直立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

中式插花经历各朝不同之生活背景方式,产生各种不同之风格,然归众为宗,仍是以我固有的哲理旨趣为中心,故对花讲求“品味”与“意趣”,同时包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契机与内涵。中式花艺之主要特色为:含蓄、高雅、飘逸、丰盈、和谐。

西方式插花具有西方艺术的特色。它的造型较整齐,多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与平衡,色彩浓烈,用材较多,插作繁密。所选花材有一定礼仪含义。西方式插花的花色通常艳丽明快,花型规整。西方式插花的特点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丰富。

西式插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7种:

半球形插花、三角形插花、扇形插花、圆锥形插花、垂直型插花、水平型插花、弯月形插花。

西式插花的独特是架构,架构花艺告诉我们设计无处不在,它的创作更自由、更多样化,作品可以无器皿、无花,它展示多个中心点(生长点);形成立体的观赏面。

上一篇:花卉猫眼竹竽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猫眼豹纹竹芋的栽培) 下一篇:花卉种子能晒吗(新种的花种子需要晒太阳么)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