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竹花卉(四季竹百科)
1. 四季竹百科
常见的竹子品种有单竹、四季竹、斑竹、楠竹等。
这些竹子都是比较好的品种。竹子喜酸性、中性土壤,可选择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进行种植,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竹子喜欢潮湿的环境,在移栽时需要浇水,但平常的时候要少浇水以防烂根。盆栽竹子可在盆土中拌入有机肥,用0.5%的尿素随水浇施。
2. 四季竹图片
四季竹好。
青竹,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
四季竹的竹竿高度约在5米左右,直径2厘米。它的笋期时间5月到10月之间,每年5月份开花。总状花序有小穗,小穗里有4-9朵小花。而毛竹比前者更高大,高可达20多米,。笋期是在4月份,花期是5月到8月之间,小穗里只有一朵小花。
3. 竹子的四季
答: 1、竹子通常在春季可发芽,具体时间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来定,总之是地温稳定在20度左右时才行。若是南方地区,相对较温暖,一般在三月份就可发芽。
2、但北方地区温度较低,春季回温的也较慢,通常要等到四月中下旬才可发芽。因此养护时注意不要太着急浇水,否则根系不能吸收,容易腐烂。
4. 四季竹规格
个人感觉四季竹更适合庭院,管理方便,一年四季常绿,观赏性好。
5. 四季竹介绍
四季竹 Oligostachyum. lubricum (Wen) King f.
一、形态特征 混生竹种,竿高5米,径2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幼时绿色无毛,无白粉,在有分枝一侧扁平;竿每节3分枝,粗细近相等。箨鞘绿色,边缘染有紫色,疏生有白色至淡黄色脱落性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紫色,箨舌紫色,箨片绿色,阔披针形,基部向内收窄,先端渐尖,边缘具纤毛。笋期5—11月。
二、分布习性 产浙江、福建、江西等省。适应性较强,耐荫,近水泽边生长更好。
三、栽培管理 用移植母竹法种植,成活率高。栽培管理同其它混生竹种。
四、观赏特色 竹竿细长、深绿色、光滑清洁。竹叶秀丽,丛形美丽。笋期长,观笋也佳。
五、园艺配置 特别宜在庭园、假山及水榭旁小片成丛栽植。
6. 四季竹怎么种
一、造林地选择技术
造林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四季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以及四季竹的出笋期长短和产量高低。造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空气年均相对湿度80.5%。
二、整地技术
整地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节进行。整地方式应根据劳力、造林地条件、造林方法及环保要求等来确定,一般可分为下列3种方法:全面整地法:适用于坡度不大的造林地,整地时开垦深度40~50厘米;带状整地法:适用于坡度在20~30度的造林地,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宽度为2~3米。未开垦的地带,应在造林后的2~3年开垦完毕;块状整地法:适用于因劳力缺乏或坡度30度以上的造林地,在全面清理灌木、藤丛的林地上,根据造林密度,确定栽植点。块的大小一般为2米×1.5米或1.5米×1.5米,深度为40厘米。以后三四年内将未开垦的地带开垦完毕。
三、母竹选取技术
母竹的选取技术包括母竹选择、母竹挖掘、母竹运输。
1.母竹选择。移栽母竹选择1~2年的竹子,粗细以米半径1~1.5厘米的为宜。母竹应是分枝较低、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健康立竹。
2.母竹挖掘。母竹选定后,在距母竹竹根30厘米的地方挖开土层,仔细找到该竹所连竹鞭。将竹鞭两侧开沟,暴露来鞭与去鞭,按来鞭长20厘米,去鞭30厘米切断,留枝4~5盘。再将母竹连同竹鞭一起掘起。四季竹竹林密度大,通常几株母竹靠近生长在同一条鞭上,挖取母竹时难以分开,可将2株或3株一块挖起,一块造林。
3.母竹运输。为防止宿土脱落和“螺丝钉”受损,远距离运输时需进行包扎。在挑运或抬运时,竹秆须成直立状,并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
四、母竹栽植技术
一般来说,冬初至早春、梅雨季节是四季竹造林的适宜季节。种植穴密度每亩80~100株,种植穴规格为长6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造林时,先将表土回填种植穴内,厚度10~15厘米,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捆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紧实相接。然后浇“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等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土,在竹秆基部堆成薄馒头形。四季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厘米。在种植穴坡的上方和两侧1米处开排水沟,以防积水烂鞭。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杆摇晃。
五、幼林的抚育技术
1.抗旱排涝。新栽母竹经过挖取、运输和栽植的过程,鞭根受到损伤,四季竹生长受到破坏。只有在土壤湿润又不积水的条件下,鞭根才可得到充足的水分,获得足够的空气,才有利于恢复生长发育。新栽四季竹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干燥,要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排水。
2.松土除草。新造四季竹竹林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木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竹林的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竹子生长,甚至发生病虫害。因此,新造竹林第一二年除草2~3次,第三年除草1~2次。第一次在3~4月份,第二次在5~6月份,第三次在8~9月份。若每年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可在7~8月份进行。
全面整地的竹林可全面除草松土,松土深度为15~20厘米,将杂草翻入土中充作肥料。原来带状或块状整地的竹林可在母竹周围扩大松土垦覆范围,深度为30厘米,垦覆时挖掉树桩、石块、草根。2~3年内垦覆范围逐步扩大,达到连片全垦。
3.适当施肥。竹林成活后开始了行鞭或发笋,如栽竹时未施基肥,单靠土壤的自然肥力是不够的,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养分。合理的施肥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竹子生长需要以及造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缺什么补什么。一般来说,新造竹林各种肥料都可以使用,但应以土杂肥为主,如厩肥、堆肥、饼肥,或以草代肥,再混施适量的化肥,以提高肥效。
迟效性的有机肥料在秋冬季施用,它既能增加林地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的鞭芽越冬很有好处。而速效性的化肥、饼肥和人粪肥等应在春夏季施用,以便及时供给竹子生长需要。
六、竹笋挖掘技术
四季竹竹笋出笋期长,数量多,应及时挖掘。挖笋时,5~7月的竹笋出土25厘米时挖掘,全部挖掉。8~11月的竹笋出土10厘米时挖掘,同时在8~9月每亩留养300株左右的母竹。留养母竹应遵循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密留稀,确保母竹留养均衡。
七、母竹留养技术
每亩每年留养的母竹300株。在8~9月底挖除四年生等数量的老竹进行更新。每亩立竹保持800~1000株,龄级组成为一年生占30%,二年生占30%,三年生占30%,个别空处可留四年生5%~10%,立竹半径1.5~2.5厘米。
7. 四季竹的特点
适合做鱼竿的竹子品种有淡竹、紫竹、箬竹、厘竹和四季竹。
1、淡竹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
淡竹通直,材质柔软,是竹编的很好用材。竹材篾性好可编织各种竹器,也可整材使用,作农具柄、搭棚架、鱼竿等。
2、紫竹竿高4-8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一年生以后逐渐变为紫黑色。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鱼竿、乐器及工艺品。
3、箬竹竿高可达2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
其秆可用作竹筷、鱼竿、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亦可包裹粽子。箬竹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
4、厘竹又称为茶杆竹。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由于茶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作台、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蓝、竹画、竹帘、花盆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园艺、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5、四季竹竿高5米,箨鞘绿色,箨耳紫色或淡棕色,卵形或偶为镰形。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四季竹的特点是细长圆直壁厚,适合做鱼竿。
8. 四季竹的生长环境
四季竹子根深1-2米。
四季竹造林的适宜季节是冬初至早春、梅雨季节。按照长60cm、宽60cm、深50cm的规格挖种植穴,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然后回填土壤。四季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cm为宜。
9. 四季竹别名
四季竹,又被称作是唐竹、苦竹或者疏节竹,是一种多年生的四季常绿的禾本科唐竹属植物。四季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芽,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四季竹养护:•习性,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内广泛分布,四季竹喜高温高湿度,喜湿润,喜氮肥,浇水时可以加点以氮肥为主的全元素复合肥比较好,四季竹可以生长更好更快更旺,植株挺拔、姿态潇洒。
•浇水,喜湿润,怕干旱,注意浇水及时点。四季竹在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30%的土壤中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相对含水率40%~90%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长。
•繁殖,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种法繁殖。竹鞭萌芽力与丛生性都很强,早春发芽前剪断竹鞭,连同竹竿分别栽种,当年夏季就可长出新芽。四季竹的人工种植时,逐句以1m为最佳,而且移株后,必须充分灌溉。
•病虫害,四季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经常喷喷多菌灵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