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网站省花卉协会(福建省花鸟画学会)
1.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
学院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4年开始筹建,2006年11月正式成立。学院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的校训,坚持走“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综合发展道路。坚持发展音乐、美术师范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积极培育发展公共艺术等新兴专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扩大校际交流,推动闽台合作办学。学院设有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公共艺术、音乐学(闽台)、公共艺术(闽台)五个本科专业及音乐与美术学科教学方向教育硕士点。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964人、研究生8人,学生在学期间,设有“国辉奖学金”、“凯笙奖学金”、“珠江·恺撒堡奖学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就业前景良好。
专业简介 音乐学(师范) 专业简介:音乐学(师范)专业创办于2004年,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水平音乐师资,立足闽台文化特色,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与音乐学基础教育形成融合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技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音乐教育知识及音乐理论与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工作,具备组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建设校园文化能力的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 核心课程:钢琴、声乐、乐器演奏、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论文写作、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音乐学(闽台合作) 专业介绍:音乐学(闽台)专业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整合两岸优秀师资,立足闽台文化特色,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和研究所从事独唱(奏)、合唱(奏)、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能为闽台文化艺术传承、传播作出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音乐表演才能和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能够满足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传播等方面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能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艺工作者或学校工作者。 核心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乐器(中外管弦乐器)、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论文写作、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美术学(师范) 专业简介:美术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美术创作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设有油画、中国画及综合绘画三个方向,在教学中注重与闽南民间特色美术资源相融合,拓展广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及创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创作技能,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相关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文化艺术领域、研究和管理单位从事美术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现代化社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要求。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古典油画、印象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壁画设计、重彩画、岩彩画、漆画。
公共艺术 专业介绍:我校公共艺术本科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福建省唯一独立设置公共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本专业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创新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形态结构造型基础、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数码图形处理、浮雕与壁画、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造型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公共景观设计等。
公共艺术(闽台合作项目) 专业简介:我校是福建省唯一独立设置公共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2018年起,与台湾东海大学合作办学,招收第一批公共艺术专业(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本专业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探索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城市文化精神与城市风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创新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形态结构造型基础、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数码图形处理、浮雕与壁画、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造型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公共景观设计等。
2.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名单
曾映雪的作品有《瓷盘山水画》,从2004年至今,曾映雪的作品获得包括省级陶瓷精品大赛奖、国家级博览会大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陶艺大奖等。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如《瓷盘山水画》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瓷盘花鸟画》被福建省博物馆收藏,《水乡小景》被清华大学收藏等。
3.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1900年1岁
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11月22日)诞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古称嘉应州)梅江区西阳白宫镇阁公岭村。
1904年5岁
父亲引领临摹《芥子园画谱》。
1907年8岁
入旧制立本学堂,起学名凤鸣。1908年9岁
画中堂《松鹤图》被市里商人购去,首次卖画。
1914年15岁
高小毕业,考入省立梅州中学。
1917年18岁
参加梅州中学生组织的“探骊诗社”。
1919年20岁
梅州中学毕业。告别父老,同林文铮、李金发一同赴上海报名参加留法俭学会。
十二月搭乘邮轮安德烈·雷蓬号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及蔡母葛建豪。
1920年21岁
1月抵述法国马赛港。做油漆杂工,半工半读,到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数学。从此改名为风眠。
1921年22岁
春,入法国蒂戎美术学院,在浮雕家扬西斯先生门下学习素描。
秋,由扬西斯先生推荐,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入名家哥罗孟画室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扬西斯先生收藏了林风眠一幅风景画。
扬西斯先生专程到巴黎看望林风眠。林风眠与留法学生刘既漂、林文铮、王代之、吴大羽等组织霍普斯会即“海外艺术运动社”。
1922年23岁
油画《秋》入选巴黎秋季展览会。父亲林伯恩病故。
1923年24岁
结束巴黎美术高等学院学业。
春,应熊君锐之邀请,与挚友林文铮去德国游学。
在柏林创作巨幅油画《柏林咖啡屋》、《渔村暴风雨之后》等作品。与德国柏林大学化学系学生方·罗拉邂逅。
冬,与方·罗拉结婚。
1924年25岁
春,回到巴黎,同罗拉居住巴黎玫瑰街6号。
5月,参加中国在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展览会,当时由驻法公使及蔡元培发起。林风眠参展作品达几十幅,其中包括油画和国画。展览中作品所蕴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其才华被蔡元培先生发现。
7月,夫人罗拉生产,不幸难产,染上急病,妻儿一并去逝。
10月,油画《摸索》、中国水墨画《生之欲》,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
1925年26岁
春,以多而优的作品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其中《饮马秋水》等数幅作品,由海外收藏家收藏。
秋,与法籍蒂戎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阿丽丝·瓦当结婚。
冬,蔡元培推荐林风眠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偕夫人阿丽丝返国。
1926年27岁
春,同夫人先到上海。旋即赴北京国立艺专就职,同时兼教务长、油画系主任。
在艺专举行归国后首次大型个人画展。
鲁迅到艺专观看林风眠画展。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论文,提出与徐悲鸿相似的“中西融合”艺术主张。
1927年28岁
5月,发起组织“北京艺术大会”。发表《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
7月,艺术运动失败后,被免辞北京艺专校长、教授等职。
8月,女儿蒂娜诞生。
9月,南下受蔡元培之聘,任国民政府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
12月,蔡元培采纳林风眠提出建立江南艺术大学的建议,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院提案》,决定林风眠负责等建国立艺术学院,地点在杭州西湖畔。创作油画《人道》。
1928年29岁
1月,参加南京《第一届艺术展》,展出《人道》等作品。
蔡元培偕夫人专程从南京来杭州参加国立艺术院开学典札。受到学界泰斗、创办人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被聘任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夏,发起成立“艺术运动社”。
10月,国立艺术学院院刊《亚波罗》创刊。是年留法归来的张道藩,欲谋求艺术院之职,被林风眠拒绝。
1929年30岁
1月,“西湖一八艺社”成立。
2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
3月,发表《中国绘画新论》。
4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油画《贡献》、《海》、《南方》,并任评选委员。兼任西湖博览会艺术倌主席,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
5月,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
8月,参加国立艺术院在上海举行的“艺术运动社”首届美展。
10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艺术院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纪念熊君锐牺牲创作油画《痛苦》。组织成立“亚波罗”社,出版《亚波罗》杂志。
1930年31岁
暑假与潘天寿赴日考察教育。并在日本东京举行“艺术运动社”及杭州艺专教授作品展。为《前奏》月刊撰写发刊词。
1931年32岁
春,“艺术运动社”作品在南京举行第三次展览。《亚丹娜》创刊。
5月,蔡元培发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对国立杭州艺专的创建作了充分肯定。
1932年33岁
发表《美术的杭州》。
1933年34岁
发表《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1934年35岁
创作油画《悲哀》、《构图》等。
3月,参加国立杭州艺专在上海中法友谊会举行的第四届展览会。
1935年36岁
其中包括1926年至1934年写的9篇论文及1篇《自述》。
1936年37岁
1月,在蔡元培七十寿辰宴会上,林风眠与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于佑任等人提出捐款办孑民美育研究院。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冬,在上海公学举行画展,展出油画、国画作品百余幅。
1937年38岁
抗日战争爆发,随学校内迁,先至浙江诸暨、江西,后到湖南长沙。
4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在香港大学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
1938年39岁
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三沅陵,委任力主任委员。
秋,学校改组,被迫解职。辞职后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
1939年40岁
春,在上海法租界法国总会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00幅。由上海经香港、海口、越南河内、再转往昆明,到达重庆。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担任抗日宣传任务。
1940年41岁
开始隐居重庆嘉陵江南岸弹子石破军火库中,潜心创作。
1941年42岁
潜心研究中国画。
1942年43岁
画了大批水墨画。
1944年45岁
被邀请到重庆国立艺专演讲,讲中国画如何改良(革)问题。
1945年46岁
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应聘回校任教授。学校实行教室制,林风眠教室的学生有苏天赐等人。
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展出水墨画《猫头鹰》。参加重庆《现代绘画展》,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
抗战胜利。随学校回杭州,继续在杭州任教。与家人团聚。
1946年47岁
在杭州艺专任教,常与傅雷、赵无极来往。画现代美女、猫的水墨画,在上海法文协会举办个人画展。10幅作品参加巴黎东方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
1947年48岁
辞去教授之职,与夫人、女儿同住杭州玉泉住宅,潜心作画。
1948年49岁
又被杭州艺专聘任,主持林风眠画室,苏天赐任助教。做学术报告《关于毕加索与现代绘画》。
1951年52岁
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林风眠又被迫免职。
1952年53岁
移居上海南昌路53号,闭门埋首作画。继续以“我入地狱”精神探索艺术。
1955年56岁
秋,太太阿丽丝与女儿蒂娜移居巴西。
1956年57岁
出席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的座淡会,并座国画问题。继续独自探索,画戏剧人物。创作《宇宙锋》、《南天门》等。
1957年58岁
发表《美术界的两个问题》、《要认真地做研究工作》。
1958年59岁
编著《印象派绘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因此受批判。下乡深入生活。
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风眠画集》,收入作品12幅。
1959年60岁
发表《跨入一个新时代》、《老年欣逢盛世》。数次去舟山渔场写生,创作《捕鱼》。
1960年61岁
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主 席:何香凝;副 主 席:蔡若虹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潘天寿傅抱石;秘书长:华君武。他被选为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国家画廊收藏其作品。
1961年62岁
夏,上海美术馆展出《上海花鸟画展》,并转往北京展出,《秋骛》等4幅作品展出。
漫画家米谷写文章《我爱林风眠的画》,发表于61年《美术》杂志第5期。后遭批判。
1962年63岁
发表《抒情·传神及其它》、《丰富多彩的越南磨漆艺术展》。
1963年64岁
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近70幅。后在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发表《回忆与杯念》。
1964年65岁
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林风眠画展》。
1966年67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逼无奈将自己毕生所画的国画一千余幅浸入浴盆捣成纸浆,从马桶冲掉,一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作品第二次惨重损毁。
1967年68岁
劳动改造。
1968年69岁
8月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开始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
1972年73岁
11月28日晚获释。拖着病躯,继续在申城孤独探索。
1974年75岁
作品被江青定为黑画,将林风眠定为黑画家再遭批判。
1977年78多
10月19日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
1978年79岁
春,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儿。
夏,由巴西返回香港。继续作画。举办个人画展。《林风眠画集》出版。
1979年80岁
7月,上海展览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127幅,12个瓷盘画。
7月,与学生席德进会面。
8月,应法国政府邀清,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
10月,席德进编著的《林风眠画集》由台湾雄狮出版社出版。
年底又赴巴西探亲。
1980年81岁
春,由巴西返回香港。
1981年82岁
为悼念席德进逝世撰文《老老实实突做人,诚诚恳恳画画》。发表《关于冯吐之画》。
1982年83岁
夫人阿丽丝在巴西逝世。
1983年84岁
1月,回巴西探望女儿蒂娜。
夏,回香港作画。香港《美术家》第33期介绍林风眠画作。
1984年85岁
赴日本参加义女冯叶东京画展开幕式。
1985年86岁
继续在香港作画。
1986年87岁
日本友人大桶贵支女士将林风眠作品介绍到日本。
1987年88岁
为吴冠中在香港画展签展目、画集及海报并参加开幕式。
1988年89岁
先后赴泰国、韩国旅游。为中国美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题词“永葆青春”。
4月,《林风眠从艺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989年90岁
爱国华侨实业家姚美良为建林风眠纪念馆捐赠100万元人民币。
9月,荣宝斋出版《林风眠人物山水静物》,吴冠中作序。在香港撰写自述《我还在探索》。
10月,台北历史博物馆庆祝林风眠九十寿辰,举办回顾展。
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六十幅;中国美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召开林风眠艺术研讨会。
12月,在梅州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在香港创作“噩梦”组画。包括《痛苦》《火烧赤壁》、《基督》、《屈原》、《南天门》等。台湾出版豪华本画册。
1990年91岁
第二次应日本西武集团之邀,再度赴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0月,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郑朝、金尚义编著的《林风眠论》。
1991年92岁
3月22日,台湾授予林风眠文艺金质奖章及美木特别贡献奖。
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8月17日,遗体在香港哥连臣角火葬场火化,骨灰寄存于香港某道观。
8月22日,上海举行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追悼会。
9月19日,北京召开座淡会缅杯、纪念和学习林风眠大师。
4.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第三
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列子御风图》、《松韵泉声图》、《芳谷揽秀》、《寒竹幽禽图》、《盘谷山居图》、《银湖吹梦图》等。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传世作品有《山水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金谷园图》、《天山积雪图》和《听松图》等
华岩代表作:《天山积雪图》
【名称】清 华喦 天山积雪图
【年代】清代
【简介】图轴,纸本,设色,纵159.1cm,横52.8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华岩画作:《金谷园图》
华岩画作:《锦鸡竹菊图》
华岩画作:《盘谷山居图》
华岩画作:《古木寒鸦》戊辰(1748年)作
华岩画作(1682~1756) 雨后药阑图
华喦擅画花鸟、草虫、山水和人物,尤以花鸟画享誉画坛。综观华喦的绘画,清新、活泼、俊逸,喜用渴笔,线条蕴润含蓄,如绵里裹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很高
5.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官网
林容生
曾仼福建省画院院长
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曾仼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工笔画学会会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花鸟画艺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6.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第三届
1、檀东铿
福建师大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尤精于工笔花鸟画。
2、陈初良
福州画院专职画师,美术师,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人物兼工花鸟。
3、蒋平畴
现为福州画院高级画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4、陈立德
泉州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泉州市美术家协会,泉州画院专业画师。
5、翁振新
莆田人,现为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画艺委员会委员,画学会理事。
6、王和平,福州市人,福州画院院长。现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花鸟画协会、福建晋京展十大画家之一。
7、张明超
福州人,福州画院画师。现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
8、郭东健
祖籍山东博兴,现为福建省画院院长,美术家协会会员。
9、林容生
福州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曾多次参加美展并获奖。林容生的山水画,墨与色、工与写、雅与俗兼容。
10、陈子
惠安人,现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7.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第三届换届
闽西三杰:上官周、华喦、黄慎
黄慎(1687年-?),卒年不详,清代著名画家,福建宁化人。
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他曾先后三次到扬州,居留生活时间较长,与郑板桥、李鲜等往来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诗、书、画俱佳,尤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他的书画作品在雍正年间就已名扬于世,他曾“出游豫章,历吴、越、维扬,人争客之,得其片缣尺楮者,皆奉为瑰宝。”(徐珂《清稗类钞》艺术类6)黄慎的人物画风格主要体现在以草书入画的写意笔墨技法,郑板桥对此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评价——“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华碞(1682-1756年)原名德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成年后后寓杭州、扬州,卖画为生,能诗善书,工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离垢集》、《解瞍馆诗集》。在中国绘画史上,华碞在花鸟画比较出名,其实他的人物画一样具有特色,他早年以白描面世,中年师法陈洪绶,晚年以简笔成自家风貌。华碞人物画的风格在于“情趣”,比一般民间画师更讲究笔墨和韵致。正如张庚《国朝画征录》评价华碞所说“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能脱出时习,而力求古法,不求妍媚,诚为近日空谷之音”。
上官周(1665-?),福建长汀人,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民间画家,自幼勤奋好学,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其精通绘画。据《福建通志职官志》记载,“汀州知府鄢翼明于康熙三十三年解任,携上官周东下姑苏。”其绘画作品在姑苏当地很有市场,并得到“江南民间神笔”的称赞。清朝宫廷也很赏识上官周的人物画,曾下诏让他与当时著名的画家王翬、王原祁合绘《康熙南巡图》12卷,主绘人物,此图所绘人物近万个,个个栩栩如生,神态逼真。上官周的人物画风格特点在于“传神”,笔法潇洒,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其人物画作品很多,主要有《樵归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晚年,他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晚笑堂画传》,刻画了我国古代120位著名历史人物,所绘人物个个惟妙惟肖,自乾隆八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人物画的临摹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