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瓜花图片(角刺瓜图片)
1. 角瓜花图片
不会坏。西葫芦开完花五至六天就凋谢了,如果不动它就会自动脱落了,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要把凋谢的花拾出来,不然肉。容易得灰霉病,得了灰霉病会传染到瓜身,瓜就容易坏掉。如果天气晴朗花凋谢后会自然干巴就不会得灰霉,但是还是把凋谢的花拾出来免得留后患。
2. 角刺瓜图片
小南瓜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
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
小青瓜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广州市黄瓜栽培季节较长,露地栽培可达9个月以上,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年生产与供应,年种植面积5-10万亩,是市销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3. 角瓜花图片,他不能吃
西葫芦授粉后是不需要把花去掉的。
授粉最好选在雌花大量盛开的阶段,挑选一个晴天的上午进行人工授粉作业最宜。
进行人工授粉前可以对植株花朵进行筛选剔除,将发育不好,的花朵直接剔除,一方面保证西葫芦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减少了授粉的工作量。
人工授粉方法
1.直接用雄花授粉法
挑选盛开完整的雄花,直接摘下,将雄花的花瓣去掉,方便授粉的操作。将雄花的花蕊对准雌花的柱头,来回轻轻地均匀摩擦,保证授粉均匀又不能损伤雌花,这样子就完成了一次人工授粉。一个雄花的花粉量基本上可以够授粉三四朵雌花。
4. 角瓜花的功效
乙烯利:
1.理化性质: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黄色至褐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放出乙烯,低毒。
2.制剂:40%乙烯利水剂。
3.作用特点:它是一种广谱性的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易被植物吸收,促进植物成熟。乙烯利可以增加植物体内的过氧化酶的活性,减少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果实成熟,亦可矮化、健壮,改变雄雌花比率,诱导作物雄性不育,生产中用于番茄、西葫芦、西瓜等作物蘸花抹果,具有增加雌花催熟与增产作用。
4.使用方法:(1)40%乙烯利水剂500倍液(4毫升加入1千克水),对番茄、西葫芦花抹果或直接喷洒1次,防止落花落果与催熟作用。 (2)40%乙烯利水剂2000~4000倍液(0.5~1毫升/千克),作物3~4叶期全株喷洒1次,可以增加雌花结瓜率。
5.注意事项:(1)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2)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不能应用,喷药后6小时内降雨需补喷。 (3)乙烯利对人眼睛、皮肤有刺激性,注意保护,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喷药器械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
5. 角瓜的图片
凉瓜,欧洲西葫芦,香蕉西葫芦,苦瓜,水黄瓜,丝瓜,广东丝瓜,西葫芦(角瓜),荷兰小黄瓜,佛手瓜凉瓜欧州西葫芦香蕉西葫芦苦瓜水黄瓜丝瓜广东丝瓜西葫芦(角瓜)荷兰小黄瓜佛手瓜
6. 牛角瓜花图片
开封杞县各村的来历是:
二顷园:位于县城关镇政府北约3000米处,最早是为候姓花园,因为其占地两顷(顷:土地面积单位),所以人称为二顷园,后来废园成村,一直没用二顷园此名至今。
边庄:位于县城东北约1500米处,因为边姓百姓最早先居于此处,故得名边庄。
徐楼:位于县城关镇镇政府向西约1000米处。徐楼最早是明进士、监察御史徐鸣鹤的花园,里面建有楼台,后其落败,很多佃户群居于此,后成村名徐楼。
孟岗:位于城关镇镇政府西约1500米处,最早此村名"令狐城",后在清康熙年间孟绍虞的第四个儿子迁到此村,命名为孟岗。
牛角庄:此村位于城关镇镇政府西1000米处,传说在早些年间,每到夏秋季节的晚上,此地会有金牛出现。一日,有位异士来到此处对一位瓜农说让其帮他留两根瓜,到一百天后来摘瓜。百天后,这位异士如约来摘瓜,可惜瓜没能成熟,于是这位异士守在这处瓜田边。到了午夜时分,金牛出现了,这位异士便用未成熟的瓜砸向金牛,金牛角断而逃,此后,此处地名为牛角庄。
张洼:位于县城东红约3500米处,传在明代有位“李半县”在此处取土建窑,至地势洼,后来有张姓人家定居于此,故称张洼。
朱岗:位于县城东北约2500米处,因为传说此处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行宫,所以名为朱岗。
马头/码头:位于县城北约3000米处,此处在宋代为汴河(惠济河)的一处码头,后来马姓人家定居于此,渐称为马头,且东西侧名为东马头与西马头。
李胡寨:位于县城西北约4000米处,传说,李胡寨原是一步姓人家的庄园,多李胡二姓的佃户居于此处。后在清代,太平军到此处,步姓人家随即将良田售于这些佃户,后村名称为李胡寨。
豆贵寨:位于县城西北约5000米处,一种传说是在明朝初期,有名窦富、窦贵两兄弟居于此处,并取村名为窦富寨,后来谐传为豆腐寨或豆付寨。另一种传说是一名为窦贵的人为驸马,后因此取名叫窦驸马寨,后慢慢简称为窦驸寨,后又讹称为豆腐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村名为窦贵寨,后简化称豆贵寨。
南花园、北花园:位于县城西北约3000米处,传说此处最早为明代侯于赵的花园,后来花园废弃,白姓人家将此处建设两村花园与后白庄。到民国年间,此处统称为花园,在1975年此处划为南北花园大队,后改名称为南花园、北花园。
官刘寨:位于县城西南约3000米处,传在明代此处称为常刘寨,后又改名为瓜刘家寨,再至天启年间,刘氏显达,刘诏官至兵部尚书与太子太保,且改村名为官刘家寨,后来简称为官刘寨。
前葛老庄、后葛老庄:位于县城南约4000米处,传在明代此处名为周庄,后又名为周老庄,周姓后人在其村西侧建一火星阁,所以又称阁老庄,历经久远演变为葛老庄。后在清代分为前葛老庄、后葛老庄。
八卦亭:位于县城南约1500米,此处原是明万历进士周九皋的花园。园内有一八角亭,名为周花亭,又名八卦亭。清代,黄河决口,此园废。后赵、王二姓人家居于此处建村,且在原周花亭东侧称东八卦亭,西侧称西八卦亭。后因年久东、西八卦亭毗统称八卦亭。
玉皇庙:位于县城西南约5000米处,原名大王庄。传说四百多年前,因黄河发大水,将上游一庙宇里的玉皇大帝木胎冲到此村村西。水退庙宇主人将玉皇大帝木胎重新请回庙宇神座上。巧的是,在天启年间(1621~1627年),又因水势的原因,此木胎又一次滞留在此村的老地方。后来,附近多个村庄的信佛之人认为玉皇大帝愿意栖身于此村,便集资在木胎滞留处修建一庙宇-玉皇庙,从些,此村更名为玉皇庙。
卷棚楼:此村位于在县城西南约2500米处,传说在宋代王姓人家在此处建一村落,一位妻子因为思念远方的母亲,便在此村建了一座高楼,楼前有卷棚,帮得名卷棚楼
凤凰台:此村位于县城西南约5000米处,传说此村西南侧有一土岗如台,且在春秋时期此台上有落过凤凰,故起名凤凰台。
坟角:位于县城南约5000米处,因明万历进士周九皋葬于此处,名为周坟角。后慢慢简称为坟角。
李见庄:位于县城南约7500米处,早在明代年间此村名李庄。后在清康熙年间,村中李士英喜中解元,百姓纷纷叫作李解元庄,历经年代变迁慢慢演变称为李见庄。
楮皮岗:位于县城西南4000米,据记载,此村在明代称镇岗寨(实无寨)。后在清咸丰年间村民筑土寨,因为此村周边褚林茂密,所以改名为楮皮岗寨,后慢慢简称为楮皮岗。
7. 角瓜花的做法
一、原料
主料 面粉500克
辅料 五花肉170克, 洋葱75克 ,香菇100克, 角瓜1/2个, 碱2克 ,料酒1汤匙 ,豆瓣酱125克 ,食盐5克 ,水235克
二、角瓜花炸酱的做法步骤
步骤1
参照酸辣宽面的面条做法,做好面片,切成1厘米左右宽的面条。五花肉切小丁,洋葱切细碎,香菇挤干水分切小丁,角瓜切丁
步骤2
炒锅油热(油略多一些),先下肉丁,不断翻炒至变色
步骤3
放入洋葱,翻炒至透明
步骤4
放入香菇丁,再炒两分钟
步骤5
淋入料酒,大火炒掉酒味儿。转小火,放入豆瓣酱,翻炒一分钟
步骤6
倒入水没过表面,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盖子煮
步骤7
煮至酱汁浓稠,根据口味决定是否加盐,然后倒入西葫芦丁,翻炒一分钟即可
步骤8
锅中倒入足量的水烧开,水沸后下入面条,用筷子搅散,水再沸后浇入一小碗冷水,再略煮,面条断生即盛出,过凉水,盛入碗里,浇上炸酱,拌开即可
8. 角瓜植物图片
3~9片叶时开始控秧修剪
角瓜属于一年生的蔓生植物,在种植过程中适当进行控秧,可以提高西葫芦的品质。我们通常在角瓜长出3~9片叶子时开始控秧,这个时候是它的最佳时间,修剪后角瓜的恢复能力也更好。
角瓜在种植期间要及时为它进行修剪,这样更有利于它吸收养分,另外它对于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后期种植的时候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0~25℃,温度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控秧之后还要注意及时给角瓜浇水和施肥,以免它导致营养不良。
9. 长角瓜的图片
看角瓜花底下有角瓜的是雌花,反之没果的是雄花
10. 角瓜什么样子图片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植株矮生,主蔓结瓜,侧枝稀少,以采收嫩瓜为主。瓜条长筒形,皮色金黄,可生食。第一雌花出现在第10节左右。抗病性好,每亩产量在3000千克以上。
11. 角瓜花的做法怎么样做美味
1.猪肉馅中调入盐、胡椒粉、香油,搅打均匀,腌制5分钟
2.西葫芦洗净,切成5mm的厚片,中间挖去直径1.5cm的圆
3.把切好的西葫芦片摆在盘里,均匀的撒上盐,腌制一会,用厨房纸吸去渗出的水分
4.将腌制好的肉馅放入西葫芦片的小圆洞中,按实
5.再在面粉中两面裹上面粉,都掉多余面粉
6.把鸡蛋打散,放入少许面粉,调成鸡蛋面粉糊
7.把平底锅置火上,放上油,烧至7成热
8.将塞入肉馅的西葫芦片均匀裹上鸡蛋面粉糊
9.放入平底锅中,煎至两面金黄,熟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