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繁殖的花卉(植物的组培快速繁育技术)
1. 植物的组培快速繁育技术
零阶段 母本的选择和处理
在组培实验开始前,必须慎重选择母本材料。母本的品种/物种特性要典型,没有任何病害迹象。需要考虑对母本材料进行一定处理,以降低stage 1 的外植体污染率。适当的环境条件或化学试剂处理有可能提升后续组培阶段的生长、形态发生和增殖率,例如一定的高温处理、细胞分裂素和/或赤霉素的喷施。对母本可能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检测是商业化植物组织培养的必要环节,但常常被忽略了。
第一阶段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本阶段主要是建立起外植体的无菌培养体系。成功的标志是外植体没有微生物污染,并且有一定的生长,例如茎尖的生长或愈伤组织的形成。本阶段通常会有大量的外植体接种,经过短期培养应该将有污染出现的培养容器丢弃掉,不再继续培养。本阶段只要获得目标数量的无污染,其表现生长的外植体即可,不需要100%的成功率。
第二阶段 繁殖体的增殖
本阶段主要目标是扩增繁殖体的数量。例如,侧芽的生长,不定芽的产生,体细胞胚的形成和微型储藏器官(块茎和鳞茎)的形成。本阶段产生的繁殖体通常再次进入增殖循环中,以扩增到需要的数量。
第三阶段 移栽前培养
Stage Ⅱ产生的小苗或者芽(shoots)通常不具备在基质中自主生长的能力。在stage Ⅲ,需要通过一些培养措施使得这些小苗产生足够的光合能力。有些植物需要在stageⅢ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生长停滞或休眠。
生根培养是stage Ⅲ的重要工作。通常需要将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有的情况下,在生根培养前,需要将芽培养到足够的长度。为了降低成本,有很多实验室会将未生根的芽转出组培瓶外进行生根培养。
第四阶段 移栽驯化
本阶段为组培苗从组培瓶转入温室驯化培养。本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损失。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 组培苗容易失水死亡。组培苗通常在高湿度和低光强条件下培养,叶片表面的蜡质未形成。组培苗的气孔在遇到湿度降低时可能不会闭合。以上原因会导致组培苗在移栽后迅速失水死亡。
2. 组培苗以蔗糖为碳源且处于低光强下,光合能力较弱。如果在移栽后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光合能力,也会出现死亡。
通常组培苗从组培容器中取出后需要洗净根上的琼脂,转入移栽基质中。在驯化早期,需要高湿度和低光强的条件,随后逐渐减低湿度和增加光强,直到适应温室环境。
2. 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因为无籽西瓜是三倍体,
如果正常的进行有性生殖会发生联会紊乱,
不能够产生可育的种子,
所以,为了避免每年都重新多倍体的育种的麻烦,
一般都会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无籽西瓜可以采用瓜蔓扦插、组织离体培养和配种三种方法传宗继代。快速大量繁殖一般要用到植物组织离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营养液)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一)培养材料经济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单个或小块组织细胞培养即可再生植株,这在研究上有重大价值。在生产实践上,以茎尖、根、茎段、叶、子叶、下胚轴、花芽、花瓣等作材料进行器官培养时,只需几毫米甚至不到一毫米大小的材料。由于取材少,培养效果好,对于新品种的推广和良种复壮更新,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如非洲紫罗兰只取一枚叶片培养,经3个月就可得到5000株苗。
(二)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的,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气候变化频繁,以及不时受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利于植物生长,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三)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可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离体部位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快,往往1个月到2个月就可完成一个生长周期。所以,虽然需要一定的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数大量繁殖生产,总的来说还是成本低,利于生产应用,能及时提供规格整齐一致的优质种苗。
(四)管理方便,效率高,利于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场所,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等条件,进行高度集约化、高密度的科学培养生产,可比盆栽、田间栽培繁殖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繁杂劳动,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土地,可通过仪器仪表进行自动控制,利于工厂化生产。
3. 植物的组培快速繁育技术有哪些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1、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
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yi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4. 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汇总
作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或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改造的,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择育种法: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杂交育种法: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种后,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这种方法是广泛应用而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诱灭育种法:是指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来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的目标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5. 植物的组培快速繁育技术包括
组培即组织培养,也属于无性繁殖,不过是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组培属于先进的植物繁殖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部分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培养的方式,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长出不定根、不定芽,继而发育成新的植株。
组培苗出瓶后需要在温室环境下养护一段时间,经历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否则难养活:
组培苗属于生长激素培养苗,在人工控制的近乎理想的环境下长大,可以说得上是不经风雨的,所以出瓶后并不能直接上市,还需要在温室环境下进行驯化,完成无菌环境到土壤环境的过渡,待其适应自然环境顺利转化为实生根、叶片变硬后才能上市,这个过程专业人士称之为"炼苗"或者"硬化",只有顺利完成炼苗的组培苗才能健康的长大。
6. 植物组培快速繁殖
繁殖方法
挖取多年生野生紫萁地下根状茎,一般茎粗以0.8-1.0厘米为宜,尽量带土移栽,亩可栽植5000-7000株,栽植时使叶基颈部向上.覆土4-6厘米后,立即浇水。大面积种植的,可委托科研机构培养组培苗繁殖。
田间管理:栽植后及时中耕松土,割除影响紫萁生长的草类,遮荫浇水,每年开始采收前15天左右加强肥水管理。
适时采收:栽植当年一般不采收,第二年视其生长状况可适当采收、平均气温10度(C)以上时,幼叶出土后6-10天,适时进行第一茬采收;再过7-10天,当第二茬幼叶出土后,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采收。每年采收两茬,以后幼叶保留,使养分积累在根状茎中,以利下年幼叶生长。采收时以采收20厘米左右长,且顶端钩状未伸直的幼叶为宜,一般不用刀割,以免根部受伤。采收后的薇菜,如能卖鲜品的,尽快出售;要加工增值的,应及时放在荫凉处,尽快加工。
7. 植物组培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培中酒精灯主要的作用是:对接种针和培养基瓶口的消毒(在灯火上烤一下)。
8. 植物的组培快速繁育技术是什么
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补充:
微型繁殖技术有短枝扦插、芽增殖、原球茎、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发生。适用的品种多,据文献报道组培成功的植物种类达1500多种,正真能产业化生产的有几百种。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扦插繁殖植物的快速繁殖,如兰花、百合、非洲菊等等。虽然木本植物的组培比草本要难,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已在杨树、桉树许多植物上获得成功。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9. 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草莓的繁殖有两种方式:
(1)收集草莓表皮上的种子,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均匀的放在一张打湿的餐巾纸上,将纸巾放在碾碎的土壤上,最后在种子上轻轻的撒上细土,用喷壶将土喷湿,在土上蒙上一层透明的薄膜,扎几个小洞,可以给土壤保湿保温促进早日发芽,(2)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夏天草莓苗抽条时将繁殖的小苗用别针固定在育苗盆里让他生根长大,待长成四五片叶子就可分离出一盆新的草莓苗,一般一棵成熟的草莓苗可以这样分离出好几盆新的草莓苗。这个方法成活率高!
10.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方案设计
优点:
1、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用试管快繁技术繁殖, 可节约繁殖材料,只取原材料上的一小块组织或器官就能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市场所需的优质苗木, 每年可以繁殖出几万甚至数百万的小植株,既不损伤原材料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繁殖方式多:有短枝扦插、芽增殖、原球茎、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发生。适用的品种多,据文献报道组培成功的植物种类达1500多种,正真能产业化生产的有几百种。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扦插繁殖植物的快速繁殖,如兰花、百合、非洲菊等等。虽然木本植物的组培比草本要难,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已在杨树、桉树许多植物上获得成功。
3、繁殖后代整齐一致,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试管繁殖是一种微型的无性繁殖,它取材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而不是性细胞,因此其后代遗传性非常一致,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对保质、保纯有着特殊作用。可获得大量的统一规格、高质量的苗木,苗木商品性好。
4、可获得无毒苗:采用茎尖培养的方法或结合热处理除去绝大数植物的病毒、真菌和细菌,使植株生长势强、花朵增大、色泽鲜艳、抗逆能力提高、产花数量增加。
缺点:
1、和常规营养体繁殖比生产成本高问题:在进行组培产业时通过选择高效益、名特优、珍稀等植物进行组培商品化生产,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组培苗炼苗难、移栽成活率较低问题:现在通过培育健壮的组培苗、调控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基质,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按外植体分,植物组织培养可分以下几类:
1、胚胎培养植物的胚胎培养,包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和子房培养,以及离体受精的胚胎培养技术等。
2、器官和组织培养器官培养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的培养,包括茎段、茎尖、块茎、球茎、叶片、花序、花瓣、子房、花药、花托、果实、种子等。组织培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类型外植体的培养。狭义:包括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其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
3、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包括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的,旨在促进细胞生长和生物合成的大量培养系统和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直至形成完整植株的单细胞培养。
4、原生质体培养植物原生质体是被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的、具有生活力的裸细胞。
扩展资料:
组织培养推动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的研究, 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 是研究细胞遗传的极好材料。在细胞培养中很容易引起变异和染色体变化, 从而可得到作物的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新类型, 为研究染色工程开辟了新途径。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曾在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 有益于了解植物的营养问题。
用单细胞培养研究植物的光合代谢是非常理想的,光自养培养研究也是十分有效的。在细胞的生物合成研究中, 细胞组织培养也极为有用, 如查明了尼古丁在烟草中的部位等。细胞培养为研究病理学提供了方便, 如植物的抗病性就可以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鉴定, 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结果。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
一般意义上讲,所有活的植物都可以进行组织培养,但是组织培养受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筛选等,不同的植物通常会选用不同的部位做组织培养,一般会选用新鲜的嫩叶片,胚,嫩的茎段等,同时也要考虑外植体的带菌状况,本身带菌或分泌粘液的植物很难组培成功,如杨树的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