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如何栽种(绿竹如何栽种成活率高)
1. 绿竹如何栽种
一般情况下,使用多菌灵浸泡植物根部约1-2分钟左右。不同用途下泡根的时间不同,如果用作植物根部灭菌需浸泡3-5分钟左右,如果用作砍头后灭菌要浸泡半小时左右,如果烂根后用作消毒杀菌要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多菌灵需稀释1000倍后用来泡根,浸泡根部后需放到通风处阴干1-2天,之后重新栽种到土壤中。
多菌灵浸泡植物根部要多少时间,使用注意事项
一、多菌灵浸泡植物根部要多少时间
使用多菌灵浸泡植物根部,一般情况下要1-2分钟左右。多菌灵的用途很多,不同的情况下浸泡时间不同,用作植物根部灭菌的话,要浸泡3-5分钟左右。如果砍头之后用来泡根杀菌,可以浸泡半小时左右。如果植物出现了烂根的情况,使用多菌灵需浸泡的时间长一些,可以浸泡两个小时左右。
多菌灵浸泡植物根部要多少时间,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多菌灵时,可以稀释后再使用,将多菌灵和水按照1:1000的比例混合制成溶液,用来浸泡根部。浸泡多菌灵溶液之后,植物不能直接用来栽种,需要放到通风处阴干1-2天,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之后再重栽到新土壤中。
2. 绿竹如何栽种成活率高
水生竹和种植新生竹生根时间为15一20天左右。
竹子一般是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形成成片式的生长的,它的繁衍方式可以通过开花结籽来繁衍,它的种子也称作竹米。竹子的枝干修长、挺拔、一年四季都是青翠的,很受人们的喜爱。
竹子中矮小的品种它的杆有十厘米至十五厘米高,大的品种它的杆可以达到四十米甚至更高的都有。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下雨之后,种植十五天左右就可以生根了。
3. 绿竹在家能种吗
佛肚竹折的枝养在水里不可以生根吗,是很难水培的,一般不会成活,竹子繁殖一般是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基质
佛肚竹基质以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的基质有:(1)沙质壤土(加适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烧土)+农田表土(1:1);(3)农田表土+河沙+适量腐熟基肥(4:2:1)。
育苗
装育苗袋:将配制好的基质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后装入8厘米x12厘米的育苗袋内,整齐排列备用(袋内基质以浇透水后达九分满为宜)。
采集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采枝后的母竹仍可作绿化或工艺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约20厘米,将所采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时后捞出清洗,以备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来水)。
保温
将泡浸后的种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厘米为宜,扦插后即浇透水并用75%的遮光网覆盖。此法春夏秋冬均可实施,但冬春两季应用农用薄膜覆盖,确保温度在18℃以上,湿度在80%以上,育苗袋内基质保持湿润,夏秋两季每天早中晚浇3次水,经过约25-30天,即可萌发新根(从气根发育而来),这时可施一次较淡的腐熟有机肥,此后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长出育苗袋并抽生两次叶子后即可出苗,但出苗前应有10天左右的炼苗期(逐步减少遮光及浇水次数直至全日光照)。
选笋
佛肚竹主要观赏其节间短缩膨大似佛肚之杆茎,但往往会长出一些无大肚的平直竹竿,其长势比观赏笋尤为旺盛,至长成删除,养分已被其大大消耗,树冠造形被破坏,因而致使观赏笋发不出来,所以笋期疏除最好。而以辨别初笋外形比较可靠,观赏笋笋体较粗钝,长势较慢,笋尖开裂,外观有较松感觉,用手捏摸确实较松,内有空隙。而徒长笋长势较快笋体较细锐,笋尖不开裂,外观有紧实发亮之感,手捏坚实无空隙。将徒长笋尽早疏除,很快就会有新笋出土。
浇水
佛肚竹属于耐水湿植物,应经常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出现积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长旺盛期,气温较高,早晚进行浇一次水。冬季应将其移入室内,叶面尘土较多,应适当对其叶面进行喷水,使叶片看起来更加青翠美观。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即应控制浇水,抑制其生长,在盆土较干燥,竹叶轻度萎蔫时,可先在叶面喷水,约1小时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到40厘米左右,竹节基本定型时,恢复正常浇浇水。
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会导致植物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钙镁磷或腐熟禽畜粪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茎秆黄亮,叶片翠绿,但氮肥不宜施用过多,以免出现每节生长过长,不形成佛肚状,降低观赏价值。
修剪
当新笋出土10厘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剥壳,可隔天剥一片,能把长2-3米的竹子缩短,矮化到30厘米左右的小竹。竹笋长定后应将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造型美观的枝条剪除;生长过长的竹笋要剪短,促其发侧枝,使整体造型美观;对生长位置不适当的、过密的、节长腹平的竹笋也要及时剪掉;靠近基部的侧枝一律剪去,以显出绿竹扶疏与挺秀;定型后的植株,一般应将再出土的新笋及时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风姿。
佛肚竹植物生长相对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进行剪除,以免消耗其营养。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进行剪除。当竹笋长到25厘米高时,把基部的箨剥1-2个,以后每周再剥1个,剥箨可使侧枝生长,促佛肚竹矮化,节间变短变粗。待竹子长到一定高度时,把竹笋顶端剪除5-6厘米,使植株结顶,侧枝生长,待侧枝达到一定的长度时,也要除去梢尖。
4. 绿竹盆栽怎么养
竹子自古作为刚直、真挚和虚心等美德的象征。它翠绿能傲霜,强劲而又清秀,且有潇洒的风姿,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用竹类作盆景,既可观叶,又可观竿,还可观其姿。将盆景竹放在明窗净几间作清供,除可赏心悦目外,还如同徜徉于茂林修竹之中,听碎叶细雨,看倩影婆娑,领略山林野趣。 适合盆景的竹类很多,丛生性竹类有:凤尾竹、米竹、佛肚竹、青皮竹、小琴丝竹等小型竹子,用来制作盆景,要多疏枝。而散生性竹类,都是大型竹子,如刚竹、淡竹、水竹、斑竹等,用来制作盆景,要进行人工矮化处理,才适合盆景的竹类很多,丛生性竹类有:凤尾竹、米竹、佛肚竹、青皮竹、小琴丝竹等小型竹子,用来制作盆景,要多疏枝。而散生性竹类,都是大型竹子,如刚竹、淡竹、水竹、斑竹等,用来制作盆景,要进行人工矮化处理,才能“缩龙成寸”于盆中。()竹类盆景制作方法是: 一、当笋子长到’"厘米左右时,用清洁的镊子,小心慎重地把笋箨从箨环上剥去。不要在中午气温高时剥,要掌握生长旺盛时多剥,早期、晚期少剥,弱的笋子慢点剥,笋子在晚上生长快,要及时剥,同次只剥1-2张箨叶。 二、当竹笋生长出’"厘米左右时,减少浇水,抑制长高,使竹笋及早发出枝叶,从而达到矮化的目的。竹类盆景的栽培,一般在#月)%月间的阴天,在竹林中,选择竹鞭较浅,发育又好的’年)!年生竹子,作为种苗。在挖掘时,要从竹杆与老杆基的连结处截断,连同竹笋芽一起挖出,并注意少伤根毛,多带泥土。栽前要进行修剪,如系散生类大型竹,将竹杆齐上剪去,保留笋芽;而丛生类的小型竹子,则要多疏枝,并适当去叶,以利成活。盆上用腐烂的竹叶土加等量粗沙栽植为好,也可用酸性腐殖土配粗沙栽培。栽时不宜过深,可先栽于泥盆中,栽后置于阴处和保持环境湿润,经常喷水,就会成活,当笋芽生长成竹杆后,再移于浅的宜兴盆中定植。定植前要根据竹株多少、大小、姿态和不同的布局来进行修剪。在布局上,应注意主次分明,高低相宜,疏密得当,切忌平均一律。最后布青苔放摆件,一盆可观的竹类盆景就制作成功了。 竹类盆景宜置于温暖、湿润、背风、透光的地方,夏季不可曝晒,冬季丛生性竹类不耐寒,要入室内越冬。而散生性竹类耐寒可在室外越冬。竹类盆景如养护不当,会引起盆竹的变态和生长不良。竹类虽喜湿性土壤,但不能渍水。春夏新竹生长旺盛期应减少浇水,可使竹杆矮化。每年5月--8月,施1次2-次稀薄的腐熟豆饼肥水,并注意夏季炎热天气的养护,就能经常保持竹叶的新鲜翠绿。每隔2年-3年于3月-4月间换盆一次,除去部分旧根和宿土,培上新土。竹类萌发和生长较快,平时要注意修剪,才能保持姿态优美,每年,月)-月间,当新竹生长完成,再行更新与造型修剪。以后再出新笋,要立即除去。只要平时稍加细心养护,一盆竹景就可供长期观赏。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竹类的繁殖通常采取母竹移植、竹兜栽植、埋鞭、笋栽等无性繁殖法,也可用种子育苗繁殖。母竹移植的时间以春季2~3月为好,选择2~3年生的健壮竹母,连同鞭根挖起,母竹留枝2~3盘,余均砍去,栽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疏松之地,或上泥盆培植。 竹兜栽植:选用1~2年生的健壮竹母,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截断竹秆,将竹兜挖起,包装好进行移植,此法运输方便,水分蒸发少,竹兜、鞭根不易损伤和失水,栽后易于笋发成竹。所出新竹也较细小,盆栽较为适宜。 制作竹类盆景,大、中型竹种在鞭根、竹兜栽植后,可采取剥箨法使之矮化。剥箨法即在竹笋出土后,高达10厘米左右时,进行剥箨手术处理,小心把笋箨(即笋壳)从箨环上剥去,在生长旺盛期剥箨最好,通常以清晨或中午剥箨最为适宜,每次剥去1~2个箨片,剥箨数次即可。通过剥箨措施,使笋期节间分生组织早日停止生长,提前发出枝叶,可达到限制生长、节间变短,竹形矮小的目的。一般经过剥箨处理,可使3米多高的竹子,矮化成30厘米左右的小竹,以适应盆栽观赏的需要。此外,在竹笋生长期,采用控制灌水法,也可抑制高生长,达到矮化的目的。 (三)上盆过程 选盆:竹类宜用釉陶盆或凿石盆,盆不宜深,但也不可过浅,视竹的大小而定。盆形以选用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宜。 用土:竹类栽培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以利鞭根的发育。盆栽常以腐叶土和沙土混合使用。栽种:以春季为好,上盆时要疏剪枝叶,并尽量保护好根鞭的须根。上盆后,务必注意庇荫和保持盆土湿润,还须常在叶面喷水,以防止竹叶枯卷。 (四)整姿技术 加工:竹类制作盆景,除了人工矮化以外,主要通过修剪与配置来造型,修剪造型宜在新竹长定后进行,一般将过密的枝条或植株进行疏剪,将靠近基部的侧枝剪除,以显出绿竹的萧疏与挺秀。 树形:竹类盆景造型均宜丛植,但一般杆数不宜过多,3~5秆即可。在配置时,务须注意主次分明,高低相宜,疏密得当。在多杆丛植表现竹林风姿时,排列上要有鲜明的节奏感,切忌平均一律。竹类还可配以山石,模拟中国画的"竹石图"。配石常采用峰状的石笋石,以象征"雨后春笋"之意。也可取用玲珑剔透的石料,如太湖石一类。竹类装饰水旱盆景时,可表现水边竹景,别具风味。竹类还可与松树、梅花合植,体现"岁寒三友"画境,但竹子不宜作主体植物,而宜选择矮小的植株作配景用。
5. 景观绿竹的养殖方法
绿竹配土比较简单,珍珠岩混合了泥炭,加了蛭石和煤渣,比例随意,透气为主,土表铺设了浮石。
绿竹这个品种还是比较耐暴晒的,生长期干透给水,成株尽量少点水,不然就容易徒长的很长哦,节间会拉开很长,群生绿竹长的都比较高,光照不够也容易长高。平时是看土壤非常干了,才给水,基本是浇透。夏季是生长期,植株也需要轻微遮阳且通风,7~9月高温期基本是半遮阳通风养护,9~12月水分也是干透给水。整个寒冷的冬季,温度低于2度以下,几乎不给水,这时植株进入了休眠期,少水也可以防止低温出现的冻伤和烂根,盆土干燥的情况下绿竹还是比较耐低温的,阳光房零下4度,绿竹不会出现任何变化,这个温度是在阳光房内测得的哦。一般会在阳光房内摆一盆水,如果水结冰,就要加温了,只要不是露天,这样的温度绿竹都是可以承受的。生长期给水基本是干透再给水,一般不兜头淋,不然容易可能会引起植物的腐烂。这个品种没有毛,倒是不太容易,不过水分弄到球体上,刺座边上就会有痕迹了。春季给水必须循序渐进,注意天气的变化。绿竹还是比较好打理的。繁殖主要是扦插,不过生长非常缓慢,要有耐心哦。6. 绿竹怎么种植
原文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清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赏析
松、竹、梅经冬不衰,古人崇尚它们耐寒的品质,称之为“岁寒三友”。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于寒冬腊月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本诗借写居住之处要种植这样的植物来表明自己的内心志向,要拥有“岁寒三友”的品质,能迎风霜,能散播馨香,成为一名君子。
7. 绿竹如何栽种方法
怎样区分丛生竹、散生竹?丛生竹:即密聚生长在一起,株间间隙小,结构紧凑的竹子。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散生竹:即分散生长,每裸竹子间互不相连,株间有一定间距的竹子。一般需成片种植,形成竹林景观。
散生竹、丛生竹和混生竹的区分是根据竹子地下茎的形态特征而划分的。散生竹竹鞭在土壤中横向延伸,地下的茎上有节,节上有芽,其节上的芽发育成笋或鞭,地上的竹株分布成稀疏的散生状,如毛竹、雷竹等。丛生竹的地下茎无横向生长的竹鞭,它的地下茎实际是由秆基和秆柄组成的,粗大短缩,节密根多,合称为竹蔸。秆基两侧着生一芽,排成二列。这个芽又称为芽目或笋目,大都可以出笋成竹,长成的新竹靠近老秆,其地上的竹株分布成丛生状,如绿竹、麻竹、大头典竹等。混生竹地下茎即有散生竹地下茎的特征,又有丛生竹地下茎的特征,形成混生型竹林。如苦竹、茶秆竹等。
8. 绿竹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1.
土壤:养殖仙人柱,要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和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作为栽培基质,这样最利于仙人柱生长旺盛,不宜用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来栽培,每隔1-2年还需要为仙人柱更换一次新土,以免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
2.
光温:仙人柱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日常养护把温度控制在20-25℃,夏季高温时段注意降温。冬季需要把它搬到室内养护,避免出现冻伤的危险。它也喜光,日常养护的时候尽量把它放在采光好的位置,但是夏季需要进行遮阳,避免阳光暴晒灼伤植株。
3.
浇水:仙人柱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和储水能力,所以养殖它时不需要经常浇水,要等到土壤干燥后再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在冬天时就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浇水不要有积水,也不能长期不浇水。
4.
施肥:仙人柱缺不得铁、硼、钙等微肥,在生长期内,一般每周施一次,选肥应选高磷高钾而低氮的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