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苏派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法)

更新:2022-11-24 22:57归类:鲜花资讯人气:67

1. 苏派盆景技法

上盆过程

选盆:梅花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浅,斜干式、曲干式多用于中深的马槽盆或圆盆、方盆、六角盆等;悬崖式则多用于千筒盆。

用土: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透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盆栽常用经冻酥的掺拌30~40%砻糠灰的塘泥土作为培养土。

栽种:宜在11~12月进行为好,开花后亦可。一般宜斜栽,便于造型时取势。栽前可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时盆底可放置基肥。

梅花盆景

整姿技术

加工:梅花的造型多采用“粗轧细剪”,主干达到1厘米直径即可攀扎,侧枝也可粗轧一下,用棕丝、金属丝均可,其余均采取修剪造型。对于每年新生的花枝,根据造型需要,也可用棕丝攀扎一下。主干及大枝的加工宜在冬季,新枝的加工则宜在秋季9月份,注意不要碰伤芽。

树形:我国梅花盆景一般来说主干宜斜横,枝叶宜舒展,但也不是一味稀疏,要做到疏中有密,疏密得当,方富有画意。我国各流派盆景中有许多传统的梅花盆景样式,常见的有以下的几种:

游龙式

为徽派盆景的传统式样,即主干从基部到顶部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上下在同一平面上,很富趣味

游龙式盆景梅花

三台式

亦为徽派传统式样,主干作2~3个弯曲,上部枝叶分成三片,高低交错,层次分明,每片作成水平的馒头状,端庄而平稳。

劈干式

苏派盆景的传统式样,将粗大而不成形的梅庄劈开,去除部分木质部,并进行雕琢加工,以达到“枯木逢春”的效果。

疙瘩式

为扬派盆景的传统式样,是在梅的幼苗期将主干打一个结或绕一圆圈,日久便形成疙瘩状,显得苍古奇特。

2. 苏派盆景技法视频

第一种是九里香,九里香是岭南盆景树种的首选品种,树胚多从野外挖掘。生长在荒郊野外的胚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树干回旋穿插,符合盆景的野趣风味。它广泛栽培于我国南部,常绿灌木,叶小,光亮,树皮灰白。花白色,芳香,春季及秋季两度开花,果实赤红色。九里香萌发力强,枝干古劲,受弯曲蟠扎不易折断,切割伤口不会影响树干的生长,适用于截干蓄枝技法。若自幼进行人工栽培,可以塑造出优良的盆景作品。

第二种为福建茶,常绿灌木,原产于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地。叶长椭圆形,叶尖有三棱或五棱,色深绿,叶小,叶厚有光泽,树皮厚,灰白色,皮孔多。常年开白花。有大叶、中叶以及小叶三种。中叶和小叶是很好的岭南盆景树种,中叶福建茶树皮壳肥厚,愈伤性良好,较大的创伤面也能愈合,愈合后生成嶙峋结节,凹陷的部位可以用“挑皮”手术使其隆起,可塑性强,是岭南盆景的上等树种。小叶福建茶的根系非常发达,曲折错节,以其作为合植并林式、附石式和石山树最为合适。小叶福建茶生长较慢,大株干得非常难得,所以多用于小型盆景。

第三种为雀梅,又称酸味,常绿攀援灌木,原产华南各省。叶小,对生,革质而有光泽,叶子边沿有小锯齿。花色浅黄,冬季开花,果实小,圆形,黑色,带酸味。雀梅有大叶、中叶、小叶三种,其中中叶品种无论叶片的大小、叶质、叶色,枝条的生理条件都比大叶雀梅好,是岭南盆景的常用之材。小叶品种为岭南盆景树种的上品。雀梅枝干嶙峋,萌芽力强,耐修剪,枝繁叶茂,可随时修枝摘叶,长出新芽,很利于进行截干蓄枝。

第四种为榆树,落叶乔木,原产我国南部及中部各省。叶小、形美,发芽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枝条可任意柔曲,树桩可任意改造,是创作岭南盆景非常理想的树种。榆树有大叶、中叶、小叶品种之分。中叶的生长速度比小叶的快,但是小叶的观赏价值比中叶的高。榆树是塑造岭南盆景的最理想树种,其生长速度是五大名树中最快的,容易造型,伤口愈合能力强,根头发达,萌芽壮及全身,给截干蓄枝造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塑造附石型也非常理想。

第五种是满天星,常绿半落叶矮小灌木,分枝多,叶小,椭圆形,对生或丛生。春夏间开白色小花,下部筒状,尖五裂。6月暑天开白花,皑皑满枝头,仿佛白雪压满枝头,故又名六月雪。满天星躯干曲折,树皮嶙峋,分枝密集。满天星是小型岭南盆景的好素材,是近年出口的重要盆景树种之一。

3. 苏派盆景最常见的手法

、苏派盆景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

  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二、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4. 苏派盆景造型艺术特点

一、《姑苏志中》中记载虎丘人善于种盆景。

二、苏州盆景历史悠久,唐苏州刺史白居易就以玩石为癖,宋代苏州诗人范成大制作的山水盆景已非常有名。

三、明代苏州人王鏊所著的《姑苏志》有盆景记载,可以说“盆景”之名称自苏州人始。

四、到了清代,出现了虎丘、光福等盆景制作基地。清代胡焕章是当时用梅桩制作“劈梅”盆景的大家。

五、近代苏州文人周瘦鹃先生,既是著名的作家又是盆景艺术大师。

六、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周瘦鹃和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共同努力下,苏派盆景的创作开始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5. 苏派盆景造型技法

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AAAAA级风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令人流连忘返;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07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二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6. 苏派盆景技法介绍

苏州盆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苏州刺史白居易就以玩石为癖,那是早期的山水盆景。至宋代,苏州诗人范成大制作的山水盆景已非常有名。宋代苏州人朱冲、朱勔父子已建造了绿水园和金谷园,陈列者许多山水和树桩盆景。

上一篇:盆景赏石年会总结工作部署(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分会) 下一篇: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在线交易大厅)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