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榕柱图片(垂莲柱图片)
1. 垂莲柱图片
垂莲柱是古代中国建筑垂花门或垂花牌楼门角上的两根悬空倒垂的短柱。在垂花门麻叶梁头之下有一对倒悬的短柱,柱头向下,头部雕饰出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种短柱称为“垂莲柱”。常见于四合院,殿堂等建筑
2. 古建筑垂莲柱
龙门古镇美食
龙门面筋、孙权家酒、龙门球拍、孙氏草编米花糕、麦饼、桑果汁、霉干菜、笋干、等等。 农家菜馆
位于龙门古镇旅游游览线上,是一家百年农家老屋:外表古朴,屋内古色古香、高雅幽静;楼下厅堂、楼上包厢,阳台可观古镇风貌,亦可边看古镇边用餐;室内装有空调,四季如春,内设洁净厨房,卫生洗手间,更有棋牌桌供用餐者娱乐。
农家菜馆,米自己田里种、菜自己地里拔、猪自己圈里养、鱼山溪里抓。菜馆严格要求菜肴新鲜生态、有益健康,味道鲜美,充分体现“好菜在民间,美味在农家”。
农家菜馆的掌厨是吴大帝五十七代:孙小群,标准的农家嫂子。她的菜式传承了孙氏家菜的精华,保留了农家菜的地道。
菜馆多年的经营打造得到了多家媒体: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我和你说栏目)、杭州电视台(生活大参考)、上海新民晚报、杭州都市快报等的举荐,菜馆的特色菜曾荣获2008年杭州七县一市民间菜(点)“蒸功夫杯”金奖。农家菜馆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面筋世家,牛肉王、龙门土鸡、剡溪石板鱼等味道纯正,尤具龙门特色。
清代建筑咸正堂(又名百步厅),分前、中、后三部分,后厅气魄最大。走进八字台门,接连就是九开间的门面,正中一间,横梁的跨度九米,纵向有三进,从大门进去,穿过两个天井,到后檐风火墙为止,刚好是一百步。慎修堂(又名百狮厅),厅内各根前檐柱的“牛腿”上都雕有狮子,有一雕一狮,也有一雕数狮,有母狮和小狮,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浙江古代建筑中别具一格。
民国年间建筑的山乐堂,前为门厅,后为正厅,中间有天井,两侧为厢房,门厅后檐和厢房前檐及正厅前檐之间的檐枋交接点施以垂莲柱,雕成花灯状,梁架构件皆雕刻精致。村中有一条反映19世纪农村集市店铺场风貌的小街,小街横贯东西,约400米长,街道狭小,路面以鹅卵石铺砌成,两侧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筑。
小街布局协调统一,别具风采。
3. 垂花柱图片
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宽窄巷子由营房宿舍慢慢与川西民居融合为一,民居内苛具有川西风格的庭院形态也基本保留,建筑构件如窗扇、雀替垂花柱等从细节上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宽窄巷子的街道空间尺度由两旁的建筑和院墙所界定,街巷宽度内宽巷子7米左右,窄巷子5米左右,而沿街建筑为1~2层,高度也在5~8米,这样形成的街道断面高宽比约为1:1。
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还有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宽巷子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宽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这里。
窄巷子: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游客和文青们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4. 垂花门垂莲柱
皇极门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皇极门前有东西狭长的小广场,其西侧为锡庆门,西出不远即景运门,东侧为敛禧门,东出即南北十三排,正南为皇极门前的琉璃影壁――九龙壁。
皇极门北与宁寿门相对,过宁寿门为皇极殿,皇极殿后是宁寿宫,这种门殿交错的独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的。宁寿宫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为工字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将其前殿改建为皇极殿,原有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并在宁寿宫区最南端添建皇极门。
皇极门南向,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3座门洞皆为券顶,上覆门楼,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构件皆为琉璃烧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拱。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琉璃瓦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每座门楼两侧皆有黄琉璃垂莲柱,并向内挑出卷草纹斗拱雀替,故皇极门亦称“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
皇极门形制独特,制作精美,兼有门的形式与壁的特色,恰到好处地承转了南面九龙壁和北面宁寿门的建筑风格,堪称紫禁城内琉璃门之冠。
5. 荷花柱图片欣赏
瓜柱是一种下端立于梁、枋之上的短柱,其断面或方或圆,有金瓜柱和脊瓜柱之分。
瓜柱最常见的形式是下面比上面粗、立面呈梯形,瓜柱下端开口骑在梁枋上,这种属简单的处理。
有的瓜柱下端加一层莲花托盘,有的把瓜柱做成中间有束腰的须弥座形,有的把骑在梁上的瓜柱表面雕刻花纹,有的把瓜柱表面刻出瓜的脉棱,真像一只置于梁上的瓜果。
6. 莲花柱子图片
莲花头芯线接喇叭接线柱的+(一般红色),莲花头外皮接喇叭接线柱的-(一般黑色)。
7. 垂莲柱的介绍
倒垂莲。
也叫卷丹百合,是农村常见的一种种球花卉。
它的颜色以红色居多,也有黄色的,开花时花瓣外翻,上面有小点。
它非常好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因其花瓣向外翻卷,花色火红,故有“卷丹”之名。又因花瓣上有紫黑色斑纹,像虎背之花纹,也被称为“虎皮百合”。卷丹的花瓣橙红色,夏季开放,花开时花瓣完全反卷,花头朝下,看起来像一盏宫灯;花蕊伸长,雄蕊向四面张开,花药褐色。花朵硕大艳丽、花姿雅致,具有浓郁的香味,深受人们喜爱。卷丹在国外已成为重要的观赏花卉,既可做切花,也可以与其他美丽的夏季花卉合理搭配,组成很好的花镜。
8. 垂莲花图片
“守正戒淫花”这个词一定会引起很多男女读者不可描述的兴趣,没错,“戒淫”二字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清末明初的武侠评书中《童林传》写到了“守正戒淫花”的故事。
古时江湖绿林道上乱的很,行走江湖的武功高强之人办个没练过武的或武功低微的人跟玩似的。仗着一身武艺,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客有之;见人家大姑娘漂亮,奸淫掳掠做些不可描述之事的淫贼有之。但是江湖再怎么乱,江湖规矩和道义还是要讲的,况且自古以来,奸淫妇女行为一向为社会所不齿,干其他坏事也是要受谴责和打击的。于是,江湖上不知啥时候开始,也不知啥人起头,江湖上的正人君子大侠小侠们就开始呼吁: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要正能量,我们要弘扬正气,我们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我们要尊重妇女!江湖人士们受到道德典范、江湖楷模们的感召,纷纷表示要向江湖先进典型学习,也不知谁发明出了“守正戒淫花”,名门正派的弟子插在脑袋的鬓角上,表示自家是江湖上高大上的堪比211、985的名门正派,不干奸淫掳掠的坏事。就像现代的苹果手机从开始的有钱人专用最后发展到满大街都能见的“街机”一样,“守正戒淫花”后来也不仅仅是名门正派弟子的专用了,一些普通的,甚至有前科污点的江湖人士也戴上了,表示从此跟过去低级趣味的自己告别,从此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当然,我觉得像云中鹤、田伯光这俩只顾下头不顾上头的淫贼是死活不会戴的。
这玩意是一件用银子打造的并蒂莲花,下面垂着俩花须子,正好垂到眼角上,据说只要行走江湖时看到美女,起了不可描述的羞羞的心思后,花须子就会打眼角上,提示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马上打消不该起的念头。而如果戴着守“守正戒淫花”的人既不守正又不戒淫,干了坏事后,就会成为江湖公敌,谁都可以学雷锋做好事来砍你,维护江湖正义。
以上就是“守正戒淫花”的典故。但是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别急,还有彩蛋!
“守正戒淫花”的形状是并蒂莲花,这花可大有来历。《搜神记》里写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宋康王(也称宋献王)荒淫无道,一天外出游玩时候路过桑林,看到一位漂亮的采桑女,后来知道这美女是手下臣子韩凭的妻子何氏。淫贼宋康王霸占了何氏,韩凭后来自杀,何氏得知后趁宋康王不注意,跳台自杀,死前要求和韩凭合葬在一起。宋康王羡慕嫉妒恨,下令将两人分别埋葬,遥遥相望。很快,韩凭和何氏的坟头分别长出来大树,树枝和树根互相靠近,终于交错连接在一起,还有一雄一雌两只鸳鸯栖息在树上,早晚哀鸣。宋国人为韩凭和何氏感动,就把这树称为相思树。而并蒂莲成为纯洁忠贞的爱情象征。
《童林传》的作者应当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守正戒淫花”。
9. 垂莲柱是什么意思
一殿一卷垂花门构件权衡表(柱径 :d)
面宽 14~15d 一般面宽为3~3.3m
柱高 13~14d 柱高指出台明上皮至麻叶抱头梁底皮高度
进深 16~17d 在一殿一卷垂花门中指垂柱中-后檐柱中尺寸
构件名称 长 宽 高 厚 径
前檐柱 按后檐柱高加举 d(见方)
后檐柱 d(见方)
麻叶抱头梁 通进深加前后出头 1.4d 1.1d
随梁 随进深 0.75d 0.5d
麻叶穿插枋 进深加两端出头 0.8d 0.5d
连笼枋 0.75d 0.4d
罩面枋 0.75d 0.4d
折柱 0.3d 0.75d 0.3d
花板 0.75d 0.1d
雀替 0.75d 0.3d
骑马雀替 净垂步长加检讨 0.3d
垂莲柱 总长4.5~5d或1/3柱高 3~3.25d
(柱身长) 柱上身0.7d
1.5~1.75
(柱头长) 柱头1.1d
檩、脊檩、天沟檩 面宽加出梢 0.9d
脊枋、天沟枋 按面宽 0.4d 0.3d
燕尾枋 按出梢 按平水 0.25d
垫板 按面阔 0.8d或0.64d 0.25d
前檐随檩枋 按面阔 0.3檩径 0.25檩径
随檩枋下荷叶墩 0.8檩径 0.7檩径 0.3檩径
月梁 顶步架加出头(2檩径) 0.8麻叶抱头梁高 0.8麻叶抱头梁厚
角背 檐步架 梁背上皮至脊檩底平 0.4d
椽、飞椽 0.35d 0.3d
博缝板 6~7椽径 0.8~1椽径
门枕石 2倍宽加下槛厚 自身高加二寸 0.7下槛高
下槛 按面阔 0.8~1d 0.3d
中槛 按面阔 0.7d 0.3d
上槛 按面阔 0.5d 0.3d
抱框 0.7d 0.3d
门簪 1/7门口宽 0.56d
七檩前后廊式结构及名称
1.台明 2.柱顶石 3.阶条 4.垂带 5.踏跺 6.檐柱 7.金柱 8.檐枋
9.檐垫板 10.檐檩 11.金枋 12.金垫板 13.金檩 14.脊檩 15. 脊垫板
16.脊檩 17.穿插枋 18.抱头梁 19.随梁枋 20.五架梁 21.三架梁 22. 脊瓜柱
23.脊垫板 24.金瓜柱 25.檐椽 26.脑椽 27.花架椽 28.飞椽 29.小连椽
30.大连椽 31.望板
小式(或无斗拱大式)建筑木构件权衡表 单位:柱径D
类别 构件名称 长 宽 高 厚(或进深) 径 备注
柱
类 檐柱(小檐柱) 11D或8/10明间面宽 D
金柱(老檐柱) 檐柱高加廊步五举 D+1寸
中柱 按实计 D+2寸
山柱 按实计 D+2寸
重檐金柱 按实计 D+2寸
梁
类 抱头梁 廊步架加柱径一份 1.4D 1.1D或D+1寸
五架梁 四步架加2D 1.5D 1.2D或金柱径+1寸
三架梁 二步架加2D 1.25D 0.95D或4/5五架梁厚
递角梁 正身梁加斜 1.5D 1.2D
随梁 D 0.8D
双步梁 二步架加D 1.5D 1.2D
单步梁 一步架加D 1.25D 4/5双步梁厚
六架梁 1.5D 1.2D
四架梁 5/6六架梁高或1.4D 4/5六架梁厚或1.1D
月梁(顶梁) 顶部架加2D 5/6四架梁高 4/5四架梁厚
长趴梁 1.5D 1.2D
短趴梁 1.2D D
抹角梁 1.2D-1.4D D-1.2D
承重梁 D+2寸 D
踩步梁 1.5D 1.2D 用于歇山
踩步金 1.5D 1.2D 用于歇山
太平梁 1.2D D
枋
类 穿插枋 廊步架加2D D 0.8D
檐枋 随面宽 D 0.8D
金枋 随面宽 D或0.8D 0.8或0.65D
上金、脊枋 随面宽 0.8D 0.65D
燕尾枋 随檩出梢 同垫板 0.25D
檩
类 檐、金、脊檩 D或0.9D
扶脊木 0.8D
垫
板
类
柱
瓜
类 檐垫板老檐垫板 0.8D 0.25D
金、脊垫板 0.65D 0.25D
柁 墩 2D 0.8上架梁厚 按实计
金瓜柱 D 按实计 0.8上架梁厚
脊瓜柱 D~0.8D 按举架 0.8三角梁厚
角背 一步架 1/2~1/3脊瓜柱高 1/3自身高
角
梁
类 老角梁 D 2/3D
仔角梁 D 2/3D
由戗 D 2/3D
凹角老角梁 2/3D 2/3D
凹角梁盖 2/3D 2/3D
圆椽 1/3D
方、飞椽 1/3D 1/3D
椽望、
连椽、
瓦口、
衬头木 花架椽 1/3D 1/3D
罗锅椽 1/3D 1/3D
大连椽 0.4D或1.2椽径 1/3D
小连椽 1/3D 1.5望板厚
横望板 1/15D或1/5椽径
顺望板 1/9D或1/3椽径
瓦口 同横望板
衬头木 1/3D
歇山、
悬山、
楼房各部 踏脚木 D 0.8D
草架柱 0.5D 0.5D
穿 0.5D 0.5D
山花板 1/3~1/4D
博缝板 2~2.3D或6~7椽径 1/3~1/4D或0.8~1椽径
挂落板 0.8椽径
沿边木 0.5D+1寸
楼板 1.5~2寸
楞木 0.5D+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