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草本(牵牛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1. 牵牛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外形特点,牵牛花花冠呈漏斗状,整个花朵造型和喇叭类似;生长习性,牵牛花属于短日照植物,不耐强光的暴晒,一般只会在早晨或傍晚开花;茎叶特点,牵牛花叶片呈卵圆形,基部呈心形,叶柄长2~15厘米;繁殖特点,牵牛花可采取播种和压条的方法进行繁殖。
外形特点,牵牛花花冠呈漏斗状,整个花朵造型和喇叭类似;生长习性,牵牛花属于短日照植物,不耐强光的暴晒,一般只会在早晨或傍晚开花;茎叶特点,牵牛花叶片呈卵圆形,基部呈心形,叶柄长2~15厘米;繁殖特点,牵牛花可采取播种和压条的方法进行繁殖。
1、外形特点
牵牛花有哪些特点
牵牛花又叫做喇叭花,花冠呈漏斗状,整个花朵造型和喇叭类似,颜色多呈蓝紫色和紫红色,花管呈白色。适合在庭院中栽种,并且牵牛花属于藤蔓型植物,一株牵牛花能够开出多株花朵。
2、生长习性
牵牛花有哪些特点
牵牛花是一种短日照型植株,在生长期间对光照的需求较低,但不耐强光的暴晒,一般只会在早晨或傍晚开花,在中午花朵会呈闭合状态。因而日常需牵牛花放置到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养护,在光照过强时还需做好遮阴措施。
3、茎叶特点
牵牛花有哪些特点
牵牛花茎叶被倒向短柔毛或开展的长硬毛所覆盖,叶片呈宽卵形近似圆形,基部呈心形,中裂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渐尖或骤尖,叶柄长2~15厘米。
4、繁殖特点
牵牛花有哪些特点
牵牛花可采取播种和压条的方法进行繁殖,牵牛花果实的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后会自动裂开,落入土壤中后会开始萌发,人工栽种时需及时采集,然后放置到阴凉的环境中储藏播种。
2. 牵牛花药用功效
有药用价值
牵牛花没有毒,但牵牛花的种子牵牛子含毒,并具有药用价值。
3. 牵牛花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
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4. 牵牛花的药性与功效
喇叭花也叫牵牛花,结的果子叫牵牛子。
牵牛花植物名叫做牵牛,属于旋花科牵牛属。由于花朵形状特别像一个个小喇叭,所以也有人叫它喇叭花。牵牛花种类繁多,所以花朵的颜色也各式各样,因此有着非常不错的观赏价值。牵牛花植株本身没有太多入药的价值,但它的种子牵牛子,则是一味功效丰富的中药。
5. 牵牛花功效及其作用
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曼陀罗花属茄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又叫洋金花、醉心花、闹羊花、喇叭花。
花淡紫色。牵牛花属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又叫喇叭花。花有红、蓝、白等色。两者花形稍有相似,都是喇叭状。曼陀罗花有大毒,其花有祛风除湿,止喘定咳的功效。牵牛花子有泻下、逐水、祛痰、杀虫的功效。
6. 牵牛花的作用和功效
不可以。
其种子虽为中药,但“是药三分毒”而且医术中对植物的叶子并无记载,所以不建议食用,否则容易食物中毒。
牵牛花,原名:牵牛,别名:喇叭花、筋角拉子、大牵牛花、勤娘子,是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叶互生,全缘或具叶裂。
聚伞花序腋生,1朵至数朵。花冠喇叭样。花色鲜艳美丽。除栽培供观赏外,种子为常用中药,名丑牛子(云南)、黑丑、白丑、二丑(黑、白种子混合),入药多用黑丑,白丑较少用。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
7. 牵牛花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1.科属不同
百合花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喇叭花又名牵牛花、喇叭花(各地统称),系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
2.形态特征不同
百合花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绿色。珠芽和籽球均可用来繁殖。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蒴果长卵圆形,具钝棱。种子多数,卵形,扁平。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终花,果期7~10月。
喇叭花为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圆,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喇叭花的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厘米,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喇叭花的花期6-10月。
3.生长习性不同
百合花喜凉爽,较耐寒。高温地区生长不良。喜干燥,怕水涝。土壤湿度过高则引起鳞茎腐烂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中,鳞茎色泽洁白、肉质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壮发达,耐肥。
喇叭花生性强健,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通风适度,对土壤适应性强,较耐干旱盐碱、不怕高温酷暑、属深根性植物, 好生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禁忌积水。
4.地理分布不同
百合花主产于湖南、四川、河南、江苏、浙江,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少部分为野生资源。
喇叭花在我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