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中种植的植物看重的是什么(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
1. 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 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为高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连高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可见桂花的高贵。
二.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松柏为长生和子孙兴旺的象征: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梅”和“眉”谐音,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罩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视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竹还有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竹子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荷花为佛教的象征,为佛土神圣洁净之物,成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梧桐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
三.历史的见证 古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园林中的活文物。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征。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2. 园林植物具有哪些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从布置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 : 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3. 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没有日光时又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要多很多,因此,总的计算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人们在树林中散步会感到空气新鲜。
(2)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同的绿化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气、乙烯、苯、醛、酮等。
(3)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
(4)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浓密的树叶使风速降低,稍大颗粒的灰尘沉降下来,树叶表面的细茸毛能粘附较小颗粒的灰尘.树叶上的灰尘经过风吹雨打的清洗后又恢复了它的吸尘作用.所以树木是一种绿色过滤器。
(5)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绿化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原因,一是因为绿化地区空气清洁灰尘少而减少了细茵;另外,有些植物本身含有一种杀菌素,如洋葱、大蒜等,树木中象桦木。
4. 园林植物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园林树木的资源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园林树木大都体型高大,枝叶茂密,根系深广.它们应用于城市绿化,能有效地起到调节温湿度、防风.防尘,减弱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尤其明显的是在炎热的夏季,街道上种植行道树,就可以直接遮荫降暑,使行人感到凉爽。
此外,绿色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城市空气保持新鲜。
有些树木还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有些则能放出杀菌素.这些都直接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因此园林树木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对改善和保护环境,起着相当显著的作用。
很多园林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砚花、观果、观叶,或赏其姿态,都各有所长.只要精心选择和配置,都能在美化环境。美化市容、衬托建筑,以及园林风景构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许多园林树木可以在不影响其防护和美化两个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积极为社会创造一些物质财富,如果品、油料,木材(包括薪材).药材,香料等。
5.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有哪些
计成的《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唐朝王庆芳的《庭院草木疏》、宋朝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清朝汪灏的《广群芳谱》、民国黄氏的《花经》、近年陈俊愉等的《中国花经》,这些著作系统全面地记载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园林植物概述
6. 论述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
1、美化环境。植物界中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以其优美的姿、丰富的色彩增添了城市的景色,具有良好的美化环境的作用。
2、保护和改善环境。植物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清新。高大的植物树冠可有效的阻挡空气中的粉尘,多毛的叶片表面可吸附粉尘和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
3、调节改善环境小气候。高大的植物具有良好的遮荫作用,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并通过吸热降低空气温度,有效的调节和改善环境小气候。有些植物还可以分泌大量的杀菌素,有效的杀死空气中的有害菌。植物还可以有效的阻挡噪音。植物的根系可有效的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7.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一、花匠
花匠一般指的就是园林部门或者是一些事业单位从事园林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有花卉、果树、育苗、绿化、植物养护等工作的人,被称作的花匠。
花匠的工作就是天天和植物打交道,比如给植物播种、育苗、修剪、施肥、扦插芽接等比较专业的关于植物方面的活儿,除了这个还有关于植物的病虫害问题,也是由花匠来解决。还会根据季节的因素,合理栽种一些植物,负责定期修剪这些植物,让这些植物长成适合园林绿化的样子,基本上从事这样工作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花匠啦~
8. 草本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地被花卉是指那些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优点:①地被花卉的枝、叶、花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相纷繁多样,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②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③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管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管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减少了人工养护花费的精力。
缺点:①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疏松、肥沃,做好排水措施。
②增加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期进行,以增施稀薄的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无机肥为主
9. 植物在历史园林中的作用
1、生态功能:遮阴、降温、降噪、杀菌、防风、除尘、防炫光、防火、避灾等。2、美化功能:植物具备丰富的种类与季相变化,四季景观各不相同,具有动态效果。3、事软化诚实的硬质景观。4、道路景观是城市的门面与标示。
一、补充空气中的氧。成年人一昼夜需要消耗0.75千克的氧气、排出 0.9千克的二氧化碳。不少工厂也往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氧气要及时补充,二氧化碳要不断排除以维持空气的正常组成成分。绿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为人类处理掉近千亿吨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有60%的氧气是由森林、绿地制造的。
二、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许多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过滤大气中有害气体的能力。如绿化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发生量和防止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柳杉、梧桐、泡桐、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碳。
三、防尘。植物的叶面和茎的表面有的生着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据统计,在绿化好的地区,大气含颗粒物的量比非绿化地区大气的含颗粒物量少50~70%。
10.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 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 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 异种奇名, 枝叶扶疏, 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 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我国古典园林这种追求自然美的布局, 历史悠久, 自成体系, 独具风格。
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造园如同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最好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境界。所以评论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还要看有否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寓意於景, 使人能见景生情, 因景联想, 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三、空间组织的手法
私人园林空间是极有限的.但都是为了要在家门口咫尺之地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水之美,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丰富园景, 即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手法, 它主要是将有限的空间分隔, 划分为若干景区, 各区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
四、"巧於因借"的处理
"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如北京颐和园西望可见玉泉山和西山.假若视线所及有不美观的, 也可用各种手法把它障住摒去, 这样就能巧而得体。
11. 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有哪些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