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种植技术(鲜切花菊花的栽培技术)
1. 鲜切花菊花的栽培技术
日常生活中像菊花、月季花、玫瑰花这些鲜切花养的时间会比较长。
2. 鲜切菊花种植技术
长到30多厘米高的时候就可以了
3. 菊花切花栽培的技术要点
1、养护方法。
(1)插瓶。给刚买回来的乒乓菊鲜切花,准备一个好看干净的花瓶并注入2/3的水,收到鲜花后,将花杆底部的蓄水棉拿掉,给花瓶里的水加点保鲜液或者保鲜剂,具体用量视花瓶大小而定,然后将乒乓菊插入花瓶里。
(2)修剪。一般只需要保留枝干上离花头10cm以内的叶子,可以把多余的叶子或不新鲜的叶子摘掉,注意,为保持花瓶中的水干净清澈,瓶口以下的叶子一定要清除干净,因为叶子泡在水中容易滋生细菌及腐烂变质。
(3)剪根。为了增加根部的吸水性,可以用剪刀斜剪根系,一般以45度的角度斜剪2~3cm左右,另外,花瓶口距花头的长度最好控制在20cm以内,大约为一个手掌的高度,这样可以提高欣赏性,如果花瓶十分细长,按可以适当多留点。
2、注意事项:保持水质清洁,每天换水,每天剪根露新茬。泡水的地方去掉多余的叶子。远离催热剂_乙烯,远离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会释放大量乙烯,导致鲜花衰败,同时,已败落的花果及时清理。保鲜温度,普通花卉在5度左右,热带花卉在10-12度左右。摆放位置,夏天远离阳光直射,冬天远离风口。
4. 菊花切花种植技术
菊花如果想保存时间长一点,不考虑摆台效果的话,每箭桶多放一些,这样可以保持叶片中间的湿度.其他的剪根换水,适当的使用84消毒液杀菌即可.注意水下的叶子要去掉,否则容易腐烂.一般的说,圆叶的菊花比尖叶的菊花耐放一些.
5. 菊花鲜切花养护
首先是水中剪切,鲜花在剪离母体时,空气容易进入机体组织,隔断水分输送,从而加快鲜花的凋萎。将枝条放在水中剪切,可以避免空气阻断水分吸收,延长鲜切花寿命。扩大切面,花枝剪切时应尽量使鲜花的茎枝末端剪切的剖面大一些,目的在于增加鲜花或花枝的吸水功能。草本植物可以斜向剪切,木本植物可将茎末端剪成2~4部分,以扩大切面,增加吸水功能。
其次是倒淋复鲜和水中浸泡,鲜花剪切后,由于长途运输和气温较高及脱水时间较长等原因,使鲜花的花序及叶片出现萎蔫现象,可以采取倒淋水法使之复鲜,也可将其茎叶浸泡在盛满冷水的容器内,让花头露出水面,在阴凉处放置1~2小时,萎蔫的花材会恢复到原来新鲜的状态。
此外,鲜切花还需要勤换水。“很多花友买了鲜切花回来都会放在水中养护,但是对于换水还缺乏意识。”俞湘告诉记者,勤换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水的清洁,防止花材茎端基部由于细菌繁殖或侵入而导致腐烂,从而影响水质,加速鲜切花的凋萎。另外,插入花瓶的鲜切花,浸入水中的叶片必须全部摘除,防止腐烂。还有在换水时,必须把容器内壁及底部洗刷干净,确保水的清洁。一般情况下,根据天气、季节灵活换水,如夏季每天早晚换水两次;春秋季2~3天换水一次;冬季3~4天换水一次。
买回家的鲜切花也要注意放置的位置,鲜切花或插花不宜放在成熟的水果附近,因为成熟的水果会产生并释放乙烯气体,而这种气体会加速花瓣的脱落、凋萎。此外,俞湘也介绍,可以采用注水法、烧灼法、浸烫法和增加营养剂、保鲜剂的方式延长鲜切花的寿命。
所谓注水法,就是把花茎倒过来灌水或用针筒对茎注水。有些植物如荷花、睡莲、马蹄莲等,由于花茎粗而中空,吸水能力弱,保水能力也差,单纯依靠茎端底部吸水已满足不了需求。烧灼法,有些植物中含有白色浆汁,如橡皮树、圣诞花等。当剪切枝叶后,切口处会有白色浆汁流出,浆汁流出过多会造成花枝凋萎。为阻止其浆汁外流,通常采用火烧伤口,但不能烧焦,烧至白色液体呈半透明状即可。浸烫法,将茎枝末端浸入80℃以上的热水中浸烫十几秒种就可以取出,然后移至花器中水养。适宜菊花、非洲菊、大丽花等。
“鲜切花保鲜剂、营养剂,可以改善瓶插鲜切花的品质,延长鲜切花寿命,可用保鲜剂,但买来的保鲜剂必须按说明书配制。也可在家庭中自制保鲜剂。这里有个配方可以参考,在1千克水中加一匙蔗糖(10~15克),1/4片阿司匹林,半匙食盐(3~5克),用这种混合液,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不妨一试。”俞湘表示,很多花友比较推崇纯天然的养护方法,对这些药剂比较抗拒,其实少量的药剂能够帮助花卉植物生长,在园艺领域算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6. 鲜切花菊花的栽培技术PPT
菊花品种繁多,各地均有独特的传统加工方法。操作如下:
(1)茶菊、黄菊采收后应及时蒸熟,随即晒干或烘干。①蒸花前处理。先晒半天至1天再蒸,这可使花瓣变得更白,同时花中水分减少,容易晒干。②蒸花。放于蒸笼里的花不能堆得过厚。蒸得薄,颜色好,易晒干。蒸花火力要猛而均匀,每蒸一笼约需4~5分钟。如蒸得过长,花就成湿腐状,不易晒干,而且花色发黄;蒸得过短,则出现生花,颜色发白,经风一吹,则成红褐色。③晒花。蒸好的花,一出笼即倒在晒帘上,晒2~3天后,翻过来再晒2~3天,然后摊在帘子上晒到花心完全发硬为止。晒花须注意,未干时切忌手捏、叠压和卷拢,以避免菊花成螺蛳肉状。
(2)亳菊。在花盛开齐放、花瓣普遍洁白时,连茎秆割下,扎成小捆,倒挂于通风干燥处晾干,不能暴晒,否则香气差。晾至八成干时,即可将花摘下,置熏房内用硫磺熏白。熏后再薄薄摊晒1天即可干燥,然后装入木板箱或竹篓,内衬牛皮纸,一层亳菊一层纸相间压实贮藏。
(3)滁菊。菊花采后,阴干,熏白,晒至六成干时,用竹筛将花头筛成圆球形,再晒至全干即成。晒时切忌用手翻动,可用竹筷轻轻翻晒。
(4)贡菊。菊花采后,置烘房内烘焙干燥,以无烟的木炭作燃料。烘房温度控制40~50℃之间。烘时将菊花薄摊于竹帘上,当第一轮菊花烘至九成干时,再转入第二轮,第二轮的温度较第一轮低,约30~40℃,当花色烘至象牙白时,即可从烘房内取出,再置通风干燥处阴至全干。此法加工菊花,清香而味甘、花色鲜艳而又洁白,且挥发油损失甚少,较晒、熏、蒸法加工质量为好,尤其采用硫磺熏蒸,菊花被硫和硫化物污染,严重影响药菊的质量和卫生。
扩展资料: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7. 鲜切花菊花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菊花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但不耐旱。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菊花春季发芽,夏季营养生长,秋季开花,冬季地下越冬。生长适宜温度 18 ℃ ~ 21 ℃,最高 32 ℃,最低10 ℃。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涝洼、重盐碱地不宜种植。选地完成后,需要细致整地,以获得好的收成。首先,深翻土壤 20 ~ 25 cm,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堆肥或腐熟厩肥 2 000 ~ 2 50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整平耙平,起宽为 120 ~ 130 cm 的高畦,地块四周搞好排水沟。
繁殖方法
1 分株繁殖。在 11 月份采摘菊花后,将其茎割掉,根挖出栽植在大田上,施上土杂肥,保暖越冬。第 2 年开春出芽前浇水粪,谷雨前后待幼苗长至 15 cm 左右时,将苗拔出分成数株,立即栽种,浇定根水。一般移栽时间不能迟于 5 月中旬。
2 扦插育苗。4 ~ 5 月份或 6 ~ 8 月份进行扦插。将枝条从中间截断,保留上半部分,按 20 cm 长度剪断,每段枝条要保留 1 个叶芽,顶端部分要保留顶芽,再用植物激素处理,然后进行扦插,株距 6 ~7 cm,按压结实并浇足水,待 20d 生根,成活后浇 1次水粪。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到菊花现蕾前一般进行 4 ~ 5 次除草,宜浅不宜深,一般应每隔 2 个月中耕 1 次,同时培土,防止倒伏。
2 追肥。菊花喜肥,除基肥外生长期还要进行追肥,一般追肥 3 次。第 1 次在移栽返青后,亩施 10 ~15 kg 尿素,催苗;第 2 次在植株分枝时;第 3 次施肥在现蕾期,施肥量不宜过大,与第 1 次相同。
3 摘蕾。菊花摘蕾可提高其产量,在 5 月下旬,当苗高 25 cm 时,选晴天摘去顶心 1 ~ 2 cm,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 1 次,在 7 月中下旬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
1 根腐病。根系腐烂,呈干腐状或乱麻状,叶片枯黄凋萎,多发生在开花前后。防治方法:适当灌水,涝排旱灌,疏松土壤。
2 叶斑病。初期植株叶片呈黄色和暗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斑点,随后病斑中心有小黑点,基叶发黄、干枯,逐渐上部叶片、花蕾发病。防治方法:忌多施氮肥,注意排水通气,及时去除病叶。可采用 80%可湿性代森锌 500 倍液或 1%波尔多液防治,病前每月喷药 2 ~ 3 次预防,发病时 7 d 喷药1 次。
3 霜霉病。由真菌中的一种鞭毛菌引起。主要为害叶部,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 60%灭克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和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进入雨季应及时排水。不宜连作,可实行与禾谷类作物 3 年以上的轮作。
8. 菊花鲜切花的种植方法
切花菊是菊目,菊科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大众化的切花,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
切花通常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切下来的花朵、花枝、叶片等的总称。切花菊是菊花中适合做切花的种类,要求枝长、颈短,粗壮,花枝吸水性强、耐运输,生长期短,易于开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