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产业发展(花木产业发展前景)
1. 花木产业发展前景
农村种植花卉前景好不好跟许多因素有关,是需要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再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仔细考量才能得出结论的,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如:市场需求、种植环境、种植成本、种植技术、销售能力、服务等都是需要分析考量的。
农村种植花卉前景怎样
农村种植花卉前景好不好跟许多因素有关,是需要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再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仔细考量才能得出结论的,并不是一句话的事。
如:市场需求、种植环境、种植成本、种植技术、销售能力、服务等都是需要分析考量的,缺乏任何方面的优势,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种植前景。
一、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就是我们常说的供求关系。如果经过市场调查,周围的花卉种植户较多,呈饱和状态,是没有市场前景的,除非你独具特色。如果种植户较少,供小于求,则可以尝试种植。
二、种植环境
种植环境是指种植地域与供给城市的距离、交通是否便宜。一般情况下,花卉的供给市场主要是附近城市和网络销售。
而选择城郊种植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既便于联系销售,又节约运输成本,还符合花卉种植时效性短的特点。因此,花卉种植环境显得特别重要。
三、种植成本
花卉种植有无前景,主要取决于销售利润和销售量。而销售利润是由销售总额和种植成本决定的。种植成本越小,利润空间越大。
因此,种植过程中,在保证花卉品质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种植成本是必须的。
比如人力成本方面,能自己管理和销售的,尽量自己做,应该是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适合长期发展的。
四、种植技术
花卉种植是否有前景是靠销量说话的,而影响销量最直接的因素是花卉的品质,而品质又来自花卉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
因此,优选花卉品种、具有必要的花卉种植技术是必须的,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五、销售能力
销售能力是决定花卉销量和前景的最重要因素。再好的产品,没有优秀的营销人员销售出去,便相当于生产了一堆垃圾。
六、服务
花卉的销售看似一卖了事的事,但想要让自己的花卉种植有长远的发展,最好能够给花卉购买者提供相关的服务。
比如,给花卉购买者提供运送、相关的栽种和养护方法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回购率,还利于长期的合作和发展。
目前种什么花卉前景好
1、玫瑰
玫瑰可谓在全国各地十分畅销,并且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十分广泛。
一般来说,玫瑰花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还有不错的耐寒性,相对比较容易种植。
而在早期的时候,玫瑰基本都是爱情的象征,因此消费范围也只局限于花店,消费
2. 花木产业的发展前景
鲜花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很好。
我国鲜花产业目前仍处于世界鲜花产业链的低端。从全行业利润率看,我国虽然是世界鲜花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看,都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我国鲜花业仍处于高速低效、数量扩张阶段,鲜花产业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鲜花商品化生产起步晚,鲜花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鲜花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鲜花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子种苗、鲜花苗木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同时,我国鲜花园艺行业中,企业运营规模、种植技术水平分化也较为严重。
3. 花木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对环境要求也高,对花卉需求更大,所以前景不错。
4. 花木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建议你播种的时候不要使用,一般的花卉播种时用点肥沃土壤就可以,不用专一用肥,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倒是可以。再说现在的水剂肥料都已经过期,花卉种苗期间不建议使用,水剂肥料其实配方很简单几种水溶性物质营养剂的混合而已,特殊的加些生长激素物质类的,一旦过期味道更浓,起到反作用就得不偿失了。如果你新鲜早点发芽,就保持好温度与湿度,同时苗期喷施点淘米水就可以。不要刻意去给花卉施肥。
5. 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结果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务农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成为常态。破解这个难题,一个重要出路就是农业休闲综合体。它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农业休闲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物流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又一次提到农业现代化,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现代化农业不能仅仅聚焦农业资源开发,基于一定的农业资源与土地基础,将农业和休闲游憩相结合,以农业为切入点,以景观打造为基础,引入泛旅游产业,形成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
一、农业休闲综合体的产业价值体现
“农业休闲综合体”是产业模式升级、产品模式升级、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业链的扩展与构建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其重点内容是综合体内的生产与加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丰富发展,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再派生新产业。
(一)综合产业体系构建
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综合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
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配套产业则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
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
(二)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设计
在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二、新型城镇化构架下,农业休闲综合体体系如何构建?
(一)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
景观吸引核是农业休闲综合体打造的关键。农业休闲综合体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往往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可以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
(二)休闲聚集区:休闲化主要功能部分
休闲聚集区,是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Mall构架的游憩方式)。主要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
生产区通常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有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土地上,主要的基础生产项目为:农作物生产、果树、蔬菜、花卉园艺生产、畜牧业、森林经营、渔业生产等。生产区主要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让游人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通过浓缩的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的推广,向游人展示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增强游人的农业意识,加深对农业的了解。
(四)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
居住发展带,是农业休闲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旅游各要素的延伸带动农业产业与休闲产业发展,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支撑的泛休闲农业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形成农民城镇化居住、产业人口聚集居住、外来游客居住、外来休闲居住(二居所)、外来度假居住(三居所)等五类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从而形成了依托休闲农业产业的城镇人口以及为此建设的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五)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
社区配套网,是农业休闲综合体必须具备的城镇化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我们称为产业配套。而与此结合,服务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样需要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公共服务。由此,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6. 花木市场前景
前景很好。
苗木产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可以把其比喻成是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所以发展前景巨大。有的人说苗木产业是朝阳产业,从目前我国的国土绿化情况来看,苗木产业的路还很长。
7. 花木产业发展思路
“多规合一”要求着力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区域规划体系。在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与区域“多规合一”体系对接,严格地遵守和执行上位规划,做好本级规划的调整衔接,确保发展目标、空间坐标、国土指标、生态控标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一致;其次以国家、地方政策和上位规划为依据,结合所在地域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来定位自身的指导原则、发展思路、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及保障体系,做到园区规划与政策良好的承接与融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平台,完善相应机制
理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以空间资源的统筹布局为基础,在统一的空间平台上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类空间布局,从而制定适合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构架,划定出共同遵守的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借势乡村振兴机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利用“多规合一”,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功能,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农村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共建,实现三产配套发展。同时在统筹“多规合一”时,强化土地利用、环境承载、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并为园区后续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同时,构建由多级节点构成的一体化多规信息在线服务体系,从而消除各规划空间矛盾,实现发改、国土、规划等多部门规划成果的统一管理、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此外,还需构建“多规合一”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推进“多规合一”。现代农业园区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减少规划所需对接部门和环节,让规划团队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取上位规划或同级规划,节省人力、物力及资金等。
8. 花木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花木市场非常火爆,现在人们结婚,搬迁等都喜欢买花装点场面!
9. 花木产业链
主要特色
在过去的2021年,云南农业投资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居全国第四;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同时深度探索花卉、蔬菜等产业上新路子发展设施农业,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粮食产业。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6287万亩、1930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冬早玉米、冬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
2、茶叶产业。茶叶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6.6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保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全国第1位,全产业链产值为1071亿元。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严格保护、科学利用古茶树资源,进一步强化名山茶市场监管,持续改造提升茶叶初制所,不断扩大云茶市场影响力。
3、花卉产业。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400余个、引进推广新品种600余个,均居全国第一。鲜切花产量、花卉全产业链产值为162亿枝、1034亿元。着力提高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及商品转化能力,改造提升低端简易花卉大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模式,全面提升优质鲜切花比重,进一步巩固云南花卉定价权,建成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花卉创新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全球最大的高品质花卉产区。
4、蔬菜(含食用菌)产业。云菜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居全国第二、西部省区第一。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为2935万吨、1777亿元;食用菌产量、全产业链产值为75万吨、385亿元。加快推进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化、有机化生产,持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提高小包装蔬菜比重,持续提升“南菜北运”和“云菜入湾”保供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主力军地位,建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加强野生菌种质资源保护,推动栽培菌园区化发展,拓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利用,努力建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食用菌交易中心。
5、水果产业。水果是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大品类,出口额居全国第一。全省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为1200万吨、1450亿元。以蓝莓、草莓、树莓为代表的小浆果类,以沃柑为代表的柑橘类,以昭通苹果为代表的温带水果,成为全国中高端果品的代表,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大力推广现代设施栽培模式,建立健全分级分拣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
6、坚果(核桃、澳洲坚果)产业。核桃种植面积居全球首位;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占全球五成。全省坚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670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为171万吨、514亿元,其中核桃油产量为1.5万吨。全力推进以核桃为主的油料加工,积极推进坚果休闲食品和乳、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实现产业从“大”到“强”转变。
7、咖啡产业。咖啡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1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为317亿元,占全国的95%以上。聚焦精品咖啡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双提升”,全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推进咖啡鲜果集中处理,大力开发多元化终端产品,积极建设精品咖啡庄园。
8、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900万亩,产量、全产业链产值为127万吨、1621亿元居全国第一。围绕三七、滇重楼、灯盏花、石斛、砂仁、乌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云南优势特色中药材,着力推进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着力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加快中药饮片和药食同源产品等开发,建成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材集散中心。
10. 花木行业前景
从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苗木产业在销售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形势良好,多数种类与品种受到市场认可。如垂柳、金丝柳、红叶石楠、香樟、红叶小檗、栾树、法桐、银杏、蜀桧、龙柏球、红叶李、百日红、碧桃、紫荆、小叶女贞球、刺柏、蜀桧、田槐及小规格垂柳、雪松,价格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但市场销售依然流畅。香樟、红叶石楠、合欢、银杏、国槐等苗木一直价格坚挺。价格略有下滑的品种主要是前几年由于价格上升快,各地蜂拥而上大量栽植。柳杉种植和管理技术但各地大规格优质苗木与货源紧缺的种类价格一直是坚挺上涨,如红叶李、国槐、杜英、龙爪槐等苗木仍处在市场高价位上。二是容器苗销路看好。如容器侧柏、柑橘、油松、白皮松、金叶女贞及用于绿化的果树苗等,以及部分使用控根设施(包括盆栽)的苗木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等盆景苗木,也深受市场青睐。三是本地自育苗木受欢迎,调入苗木销售能力有所下降。自育苗木因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和较强适应性,销售快而且售价高。
从苗木产业发展趋势看,有以下几点:一是绿化大苗依旧是供不应求。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绿地美化环境的大龄苗木供不应求,如湖南的酸橙,因四季常青,冬季有果,已成为长江流域城镇绿化的紧俏树种,生长10年以上,胸径15~20厘米的销售价在1500~3000元左右。此外如龙爪槐、雪松、黄杨、金丝柳、侧柏和香樟,培植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苗木,至少需时5年以上,在市场上还是销售需求量大,成抢手货。二是高速路和高等级公路用苗量剧增。主要树种有红叶李、蜀桧、大叶女贞、桧柏、刺柏、藤本月季、小叶女贞球,以及适宜于边坡绿化的小叶爬山虎、地锦、凌霄、迎春、紫藤、金银花、长春藤等需求量大。三是城市绿化以灌木、彩叶树种和长青树种为主,如紫荆、百日红、连翘、榆叶梅、美人梅、国槐、杜英。彩叶树种在各省区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如黄栌、火炬树、槭树类、橡栎等彩叶树种。一些抗逆性强的苗木销售明显上升,树木移植技术在城市绿化中首选种类有丁香、垂柳、红叶树、桂花、合欢、丝棉木等。四是立体绿化日益受到重视。一些藤架品种、攀援植物热销。如紫藤、凌霄、地锦、常青藤、三角梅等,已成为立体绿化中的首选品种。五是高档花木市场已打开。如红枫、紫玉兰、日本樱花、马褂木、七叶树等,以及适宜温室生长的橡皮树、山茶花、红掌、一品红、扶桑等花卉,市场潜力依旧。适于华东地区种植的海滨木槿、醉香含笑、金合欢、木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苗木已崭露头角,流苏、黄连木、七叶树、枸骨、异形槐、矮紫杉、洒金柏、白鹃梅、紫叶矮樱、金焰绣线菊等已在我国华北地区绿化美化中的占有量呈增加之势。五是造型苗木销路在拓展。目前一些苗木生产者将苗木通过先进技术,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如利用松柏制成宝塔型、亭台楼阁型;利用苗木培植成马、牛、羊、狗、象等多种动物的造型,这些都是自主开发市场的好办法。如用立体绿化植物的扶芳藤,以前只用于依附墙体绿化生长达到绿化效果,现在一些苗木基地将其制成扶芳藤球,扶芳藤绿墙,各种动物和建筑造型等,其销售量明显扩展。因整型、造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所以短期内不会出现过度的市场竞争,有较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