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花卉种质资源概念(花卉种子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更新:2022-11-15 03:55归类:鲜花资讯人气:92

1. 花卉种子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位置】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我国的南沙群岛就属于这种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多雨,无干季;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主要花卉】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常见的种类有兰科、凤梨科、芭蕉科、棕榈科、天南星科、蕨类植物等,诸如芭蕉、凤梨、龟背竹、观音莲、滴水观音、棕榈、榕树、凤尾蕨、石斛、附生兰、食虫植物等等。

2. 植物种子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1、风力传播

蒲公英、杨柳等植物的种子通过风力传播,种子成熟后随着风飘向远方。

2、水流传播

椰子、睡莲种子可以通过水流传播,椰子果实成熟后掉落在海水中,偏向远方海岸,而睡莲种子成熟后沉入水底,腐烂后漂浮在水面,传播到远方。

3、鸟类传播

浆果类植物可以通过鸟类传播种子,其鲜艳的果实颜色能吸引鸟类的注意,让鸟类食用后将种子排出。

4、粘附传播

苍耳等植物的种子上带有刺毛,会粘黏在路过的动物皮毛上,随着移动而掉落。

5、昆虫传播

虫媒花会利用昆虫传播花粉,从而孕育果实繁殖后代,而果实成熟后,昆虫会啃食果柄,使果实掉落。

6、喷射传播

凤仙花的果荚成熟后为椭圆形,受到外力触碰就会炸裂,喷射出细小的籽粒。

7、掉落传播

果树上的果实成熟后,就会从树上掉落到地上,果实在腐烂的过程中,内部的胚芽就会逐渐发育成熟,最终长出幼苗。

8、弹射传播

油菜花成熟后,会长出细长的荚果,荚果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破裂,将种子弹射到远处。

9、动物传播

松鼠等动物有储存食物,冬季食用的特点,而储存最多的食物就是种子,在松树没来得及食用的情况下,种子就会逐渐发芽,长成新株。

10、人为传播

农作物、蔬菜等植物在栽培的过程中,人们会在秋季采收成熟的种子,保存至第二年春季播种在土壤中,完成繁殖过程。

3. 优良花卉种子的特点

1,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的很实用,有的很漂亮,有的很美味,还有的很新奇。

2,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

3,?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免死金牌。

4,诚信是个宝,诚心质量好,操作要规范,细心事故少。

5,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

6,看见目标就看不到障碍。

7,效益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

8,产品如人品,质量如生命。

9,过程控制,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缺陷为零。

10,用真情锻造产品,以爱心打造质量。

11,质量在的心中,名牌在的手中,责任在的肩上,诚信在的言行中。?

12,质量赢信誉,信誉得效益。?

13,质量以我为本,我以质量为荣。?

14,质量体现素养,素养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存。?

15,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

4. 花卉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

农业种质资源也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农业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具体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牧草、绿肥及其他种用的子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和野生近缘植物以及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

5. 为什么要建立花卉种质资源圃

早期的园林植物育种多从天然授粉实生后代中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自然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如中国在唐、宋时即通过这一途径选育了重瓣、大花的菊花、牡丹、芍药新品种。稍后又在牡丹、菊花等的育种中应用芽变选种。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植物育种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明代选育成的蔷薇、月季品种类型约20个,清初凤仙花品种多达233个,内有很多奇品,实为18世纪中国花卉育种的里程碑。

18世纪末以后,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陆续外流,不论栽培花卉品种或野生花草原种,均被欧美国家引种并大量利用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从而使世界园林植物的栽培种类和品种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在质量上显著提高。[1]

6. 种子繁殖适用于哪些花卉,有何优缺点

浦公英的种子繁衍最快,它的种子风吹到那里都会生长。

7. 中国花卉资源的主要特点

  

1、 杜鹃: 寓意》悲哀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2、 牡丹: 富贵  

3、 莲: 出污泥而不染。佛家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4、 兰: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君子。  

5、 梅花: 越冷越开花 – 坚忍、傲世、有点孤芳自赏。  

6、 桃花: 《诗经》里写桃花“灼灼其华”,喻“喜事、结婚”。桃花运,桃色纠纷,意味男女关系。 人面桃花,表示青春美丽的女性。  

7、 杨花: (即“柳絮”) 水性杨花 – 女性意志不坚。  

8、 紫荆: 象征团结。  

9、 菟丝: 菟丝花 , 依赖。

8. 花卉资源的多样性主要包括

植物来说,它是有多样性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也称作基因多样性,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例如菊花是常见的观赏花卉,目前已形成近3000多个品种;辣椒的品种也很多,果实形态相差很大。由上述可知,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人类可以诱导、积累并丰富栽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如果通俗来说,植物多样性指的就是地球上的植物及其与其他生物、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组合的多样化。一般我们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所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的就是植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这不但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而且也可以指全球范围内的物种的多样化。中国高等植物约3万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0.5%左右。保存了许多特有的植物类群,有银杏科、杜仲科、珙桐科、独叶草科、芒苞草科、伯乐树科和大血藤科等7个特有科,243个特有属,15000多个特有种。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某些对人类有用的潜在价值。如,素有水果之王美称的猕猴桃,原产我国,目前已在新西兰成为主要的出口水果。然而猕猴桃属的主要分布地则是我国,全世界共有54种猕猴桃,单我国就有52种。我们现在不能预测哪种猕猴桃的生理、生态特性是人类所急切需要的,所以一定要保护这些物种和它的生存条件。

所谓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就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和生态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多种多样的生态适应性以及植物群落、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化。植物生态适应性使得它们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一定的生态位,让它们能够稳定地生存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如寄生植物、腐生植物、共生植物、食虫植物以及热带雨林中的绞杀植物等。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般生态系统都是以植物的物种来命名的,所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和植物息息相关的。

我们疆域广阔,气候和地貌类型较复杂,南北跨越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高原山地约占4/5,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海岸线漫长,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我国的生态系统极其丰富多样。总结一下,我国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森林212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沼泽19类、红树林18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冻原及高山垫状植被17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各类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田地、果园、防护林等农田生态系统,举不胜举。

9. 种子植物如何适应各种不利的生态环境的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又称生态价。指某一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即其生态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主要由该物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生态幅由生物种适应范围较窄的环境因子(即限制因子)所限制,并由生物临界期的耐性决定。例如,生物的繁殖期一般为临界期,这时某一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最易起限制作用,从而造成生物繁殖期的生态幅比营养期窄。生态幅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区,地球上几乎没有任何不同的生物的分布区是完全重叠。

定释义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最低耐受值和一个最高耐受值(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们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生物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有些种精巧地适应于特定的一组条件,但对于环境条件的微小改变的适应性很脆弱;另外一些种则能忍受环境变化的广阔范围。没有一个种具有适应全部极端条件的能力。

生物分类

生态学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生态辐,对生物进行分类,如下:

广适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范围较广泛,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广适性生物。

狭适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小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范围较狭窄,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狭适性生物。

特征

植物的生态幅受到相互影响的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例如,美国生态学家Pianka E R(1978)指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与繁殖的最适湿度范围不相同;同理,植物生长与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也取决于湿度状况;温度与湿度过高或过低,植物的生态幅都较窄;中温与中湿结合时,植物的生态幅最宽。

植物的生态幅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性,表现为:

第一,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三,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例如,植物在种子阶段的生态幅最宽,发芽时较窄,生长时变宽,以开花结果时最窄;

第四,同种植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在不同环境中也不相同。

生态幅反映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生态幅对植物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依据植物对非生物因子的生态幅宽度,可以解释一种植物不能分布在什么地方,但不能告诉我们该种植物将会分布在地方。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除了非生物因子的潜在影响之外,还受到种间竞争等生物因子的影响。因此,可以把植物的分布区分为:生理分布区和生理最适分布区,生态分布区和生态最适分布区。[2]

生态辐原理

由限制因子定律可知,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受诸多生态因子的限制。但受遗传因子的决定,每一树种均会通过内部的生理、形态、结构等特性变化来抵抗生态因子的制约(武吉华等,1989),以使自身能够在生态因子适宜的最高与最低限度范围内存活下去。这个最高与最低限度范围就是生物的生态幅度或生态阈。每种树木都有适于自身生存的生态阈值,超过生态阈值极限,树木便无法生存下去,而生长在生态阈限边缘的物种,对环境限制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生态幅原理对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的野外采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树轮气候学研究中,野外采样应在环境因子限制地点进行合理选择,尤其要采集生态阈限边缘的树种,以求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树木生长点的局部环境差异(坡度、坡向、坡位、水系分布、土壤湿度、厚度及养分等)、植物生态群落状况(群落外貌、种类组成及优势树种、多度、盖度、遮蔽度、树间距、垂直分层现象)、树龄差异、区域环境变迁及自然灾害等都会引起非气候“噪音”。在限制因子地点采样,可以避免非气候噪音的影响,以使用于交叉定年的树木年轮样品的共同特性更加明显。

10. 花卉种子繁殖特点

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1、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也称种子繁殖,是用花卉种子进行繁殖的过程。近年来也有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培养以形成新株,称为“胚培养”方法。

大部分一、二年生草花和部分多年生草花常采用种子繁殖,这些种子大部分为f1代种子,具有优良的性状,但需要每年制种。如翠菊、鸡冠花、一串红、金鱼草、金盏菊、百日草、三色堇、矮牵牛等。

2、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是用花卉营养体的一部分(根、茎、叶、芽)为材料,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获得新植物的繁殖方法。

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

温室木本花卉、多年生花卉、多年生一、二年生栽培的花卉常用分生、扦插方法繁殖。

如一品红、变叶木、金盏菊、矮牵牛、瓜叶菊等。

仙人掌多浆植物也常采用扦插、嫁接繁殖。

3、孢子繁殖 孢子是由蕨类植物孢子体直接产生的,它不经过两性结合,因此与种子的形成有本质不同。

蕨类植物中有不少种类为重要的观叶植物,除采用分株繁殖外,也可采用孢子繁殖法。如肾蕨属、铁线蕨属、蝙蝠蕨属等都采用孢子繁殖。

4、组织培养

11. 影响花卉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

种子活力的高低常与由品种遗传特性所制约的种子形态特征,如种子大小、色泽,种皮的结构、厚薄及种子的化学组成等,以及种子在形成、发育、收获、贮藏、处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高赖氨酸的玉米种子小而皱缩,活力低;甜玉米种子含糖量高,胚乳皱缩,不耐贮藏,活力容易降低。 玉米种子胚的下部凹下,而高粱种子胚的下部凸起,均易受机械损伤而降低其活力。大粒的玉米、中粒的大豆和小粒的烟草,其种子的活力也有差别。

白色菜豆的种皮常具有自然破裂的特性,而有色菜豆的种皮不易破裂,所以其活力常高于白色菜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成熟的种子,其活力也有不同。 如生长在含氮量高的麦田中的小麦,其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籽粒也大,活力较高。

上一篇:花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花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有几种) 下一篇:礼仪花卉的意思(什么花象征礼仪)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