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岩生植物大全(岩生植物特点)

更新:2022-11-17 12:23归类:鲜花资讯人气:82

1. 岩生植物特点

“喀斯特植被”指生长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风化壳或由其发育形成的钙质土壤等基质上的植物群落。又称石灰岩植被或岩溶植被。贵州喀斯特植被最为典型。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植被的种类组成上,在中亚热带常见的科是榆科、桦木科、樟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五加科等,常见种类有云贵鹅耳枥、朴树、圆果化香、香叶树、云南樟、多种青冈栎、椤木石楠、女贞、南天竹、月月青和竹叶椒等。在南亚热带常见的科是桑科、大戟科、梧桐科、楝科、豆科、大风子科等,常见的种类有榕树、石苹婆、栀子皮、山黄麻、灰毛浆果楝、樟叶荚蒾、圆叶乌桕等。

2、植被适应喀斯特生态环境形成一系列生态特性。

(1)岩生性:植物的根系具有高度岩生适应,主根常生长在狭长的岩石裂隙中,或直接附着在岩石上生长。

(2)旱生性:植物有高度耐旱适应,有的叶小而硬、角质层厚,有的茎或叶肉质肥厚,有的为硬叶具刺灌木。

(3)嗜钙性:植物的生境富钙,因此群落中适应钙质土生态环境的植物较多,更有一些钙质土指示植物。

3、喀斯特植被类型主要有喀斯特针叶林、喀斯特阔叶林和喀斯特灌丛及灌草丛等类型。

4、喀斯特植被广泛分布于贵州中部、南部和北部的喀斯特区。

2. 泥岩石蕨类植物

1.桫椤,树形蕨类,高1~6m,主干高1~3m,胸径10~20cm。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m,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 900m处的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2.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二型,基生叶贴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中国新发现分布的稀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 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于树干和树枝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3.连珠蕨,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状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在中国仅分布于台湾。

4.扇蕨,多年生草本蕨类,高达75cm。叶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30cm,两侧渐短,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 ~ 45cm。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生于海拔2000~2700m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5.蟹爪叶盾蕨,草本蕨类,高20~45cm.根状茎横走,密生暗褐色鳞片。叶片阔卵形,基部二回深羽裂,裂片狭长披针形,宽0.8~ 1.5cm,彼此以狭翅相连。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生于山谷溪边和灌木林下阴湿处。

6.截基盾蕨,草本蕨类,高约36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有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7.峨眉耳蕨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3. 岩生花卉应具备什么特征

野花各有各的雅称比如,牡丹—贵客,莲花—静客,梅花清客—茉莉—远客,兰花—悠客,丁香—素客

鸭跖草,别名碧竹子,淡竹叶。茼麻,别名椿麻,塘麻,青麻。益母草,别名云母草,森蒂。

通常,未经人工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原生态环境生长的野生植物,称之为野生花卉,俗称:野花。依据生长环境的不同,野生花卉可分为水生花卉、草甸花卉、高山花卉、岩生花卉、荒漠花卉和森林花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野花世界,是自然植物群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角色。

4. 岩的种类及各自特征

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

  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5. 适合岩石生长的植物

(2)花冈岩可用来做成建筑用石材。例如:地板、墙壁(3)大理岩除了是很好的建筑石材外,也可以加工制成桌子、椅子或雕塑石像。

(4)板岩,原住民经常就地取材,将它用来盖房子、铺设地板等。

(5)石灰岩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6)安山岩可用来做成建筑用的石材。例如:地板、柱子、墙壁、石雕等。

(8)云母可作为隔热或绝缘的材料。

(9)石英是制作玻璃及半导体的原料。

(10)水晶可加工制作成各种装饰品。 (11)方解石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12)石墨是制作铅笔笔芯的原料。

(13)滑石可制成滑石粉和爽身粉。

(14)防火衣是石棉做成的。

(15)石膏是制造粉笔或做成塑像。

(16)岩石和矿物风化后,变成土壤,有了土壤,植物才能生长

6. 岩石生长植物

岩生植物,也称为石生植物、岩表植物,是植物的一种形态,生长在岩石表层或里面。

岩生植物依赖苔藓、雨水中的养分、枯落物,以及它们自身的枯萎组织等物来维持生活。

因此,岩石植物的生长条件,包括:周期性的降雨;岩石周边有其他植物共生; 空气湿度较高;环境较为荫蔽,可以适合苔藓生存。

7. 岩生花卉形态共性的特征是

⒈ 一年生花卉。

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

一般春天播种、夏秋生长,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称春播花卉。

如风仙花、鸡冠花、百日草、半支莲、万寿菊等。

⒉ 二年生花卉。

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

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

这类花卉,一般秋天播种,次年春季开花。

因此,这类花卉常称为秋播花卉。

如五彩石竹、紫罗兰、羽衣甘蓝、瓜叶菊等。

⒊ 多年生花卉。

个体寿命超过两年的,能多次开花结实。

根据地下部分形态变化,又可分两类:⑴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

如芍药、玉簪、萱草等。

⑵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者。

根据其变态形状又分为以下五大类 ①:鳞茎类,地下茎呈鱼鳞片状。

外被纸质外皮的叫有皮鳞茎,如水仙、郁金香、朱顶红。

鳞片的外面没有外皮包被的叫无皮鳞茎,如百合。

②:球茎类。

地下茎呈球形或扁球形,外面有革质外皮。

如唐菖蒲、香雪兰等。

③:根茎类。

地下茎肥大呈根状,上面有明显的节,新芽着生在分枝的顶端,如美人蕉、荷花、睡莲、玉簪等。

④:块茎类。

地下茎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条状,如马蹄莲、仙客来、大岩桐、晚香玉等。

⑤:块根类。

地下主根肥大呈块状,根系从块根的末端生出,如大丽花。

⒋ 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如睡莲、荷花等。

⒌ 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

常在园林中选用。

一般为宿根性或基部木质化的亚灌木类植物,还有蕨类等好阴湿的花卉。

8. 岩生植物景观

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产出的地质构造位置和结晶环境,两者间除可以通过结晶程度进行鉴别外,侵入岩侵入于早先形成的岩石中时,“最省力”的方式是沿裂隙侵入并使其横截面有较小的周长,主体沿侵入方向延伸,虽形态多样,但多为近圆柱状。

很显然,侵入岩没有固定的典型景观。

9. 岩生植物的耐旱性较强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面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地质环境是由岩石、浮土、水和大气这些地球物质组成的体系;有人认为地质环境只由岩石及其风化产物──浮土两个组成部分。

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

上一篇:室外草本花大全(室内草本花卉图片及名称大全) 下一篇:各种水果名称大全(各种水果名称大全简笔画)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