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诗意植物名字(关于植物的诗名)

更新:2022-12-05 05:07归类:鲜花百科人气:77

1. 关于植物的诗名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林逋:众苦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关于植物的诗名有哪些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与植物有关的诗名

两首诗词,一首写芭蕉,一首写竹子。

菩萨蛮·芭蕉

宋代:张鎡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诗的意思:

芭蕉并不以绚丽多姿的花朵来展露风流,只在烟雨空濛的时刻撩拨人们的情思。一身绿衣伸展特有的潇洒风韵,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

  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象是在我面前铺开的文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明月已升到中天,寒气袭人,还是回屋去吧

4. 植物名称的诗句

中国古代表示植物的单字有:杉、蕨、蒲、蕉,词有:荼蘼、彼岸花等,具体如下:1、杉,常绿或落叶乔木,树干端直,大枝轮生或近轮生。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中有诗曰“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2、蕨,常为高大木本植物,成为大森林,盛繁于晚古生代。先秦《四月》中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桋”。3、蒲,蒲苇,茎丛生,雌雄异株,矮蒲苇性强健,耐寒。汉《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云“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4、蕉,芭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亦为造纸原料。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有诗句“一点芭蕉一点愁”。5、荼蘼,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红楼梦》中有语“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6、彼岸花,别名“曼珠沙华”又称“舍子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开时看不到叶子, 有叶子时看不到花,正是"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

5. 关于植物的诗名是轻叩诗歌大门

现代诗

一、在城效的小树林

返青了,我的小树林

小树林里的蚂蚁和飞虫

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和春天一起来临

泥土下,我听到蚯蚓爬动的声音

用柔软的头颅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

在小树林的草地上,我看见一群山羊

摆动着长胡须,咩咩地叫着

震动着我的青春和灵魂

一只黑山羊,向我款款走来

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

二、推开春的大门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三、这个春天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一会儿想起某些墓碑

一会儿想起我的童年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春天的诗已被春天写满

我的献诗是春天的草叶和花冠

在这个春天里

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还能和谁一起拥抱春光和时间

《有雨从胸中穿过》

一种声音

嘀嘀哒哒地从

极高处奔泄而下

如长发姑娘披肩黑瀑

将时间紧紧攥住

我因此成为

苍茫雨幕中

一头头晕目眩的精灵

辨不清到底谁是

那股真正的不可抑止的

欲望

那滴雨在空中跳舞

舒缓地在高空飘浮着

积蓄力量从

不加修饰的云层

悄悄渗透进

我的宽阔的胸膛

于是我的胸中波涛汹涌

激起涟漪

拍击着感情的岸礁

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吸

与一滴雨

交相滋润

一滴雨就这样毫无遮拦地

深入我的内心

与我的思念混为一潭

然后穿过我心的窄地

将一切洗涮

而一缕阳光

乘机穿越时光的邃道

抵达我明净的天空

2004-2-23

《在春日与一场雪对视》

搭上开往春日的列车

怀揣

一把季节的利刃

无情地刮开

躁动的芽苞

让冰裂一冬的小手

伸出来

握住猎猎的旌旗

去追逐

春日里的一场雪

只要一脚踩上

春天的赤道

一场瑞雪便异显珍贵

关于春与雪的对话

倾刻间

肆意流淌

雪花向六个方向

发出指令

传送阵阵湿润的信息

其实春天与一场雪无关

倒是突如其来的

倒春寒

紧握每个人的热爱

抬头望天

天与地的接触

激烈而又纯粹

沿着季节之坡走下去

迎面就是等待

2004-2-3

《踏进春天的门槛》

最后一场雪

与窗外的树巅

遥望无期

枝丫低垂叹息着

喷出的雾气

滴成春天的向往

一枚悄然拱出

冻土的嫩芽

轻叩着大地的门扉

那只逍遥漫步的麻雀

吱地一声

消匿于冰裂的树干后

享受爱情

郊外 轻盈的风筝

驾驶季节的小船

一路抒情地

抵达春天的领地

路上仍然泥泞着

偶尔的行人

竖起衣领

将寒冷关在门外

而春天的门内

阳光灿烂

2004-2-5

《踏青》

周未

与风筝相约

去郊外的小山尖

放飞儿子

紧捂一冬的欢欣鼓舞

远方飞来一枚

浮动的树叶

拉锯似的

与儿子你来我往

妻躺下来

亲密地拥吻

身下温润的芨芨草

整个一个下午

我都心绪不宁

真想

掏出儿子

书包中的作业

帮他一扫而光

2004-3-9

《联想》

一头老水牛

啃噬着阡陌间

缀满野花的草坪

然后牧童般撒欢

“哞”

牛扬蹄喷珠

把春的耳朵从河中叫醒

旁边是春日里疯长的青苗

与田埂上密匝的树叶

此起彼伏

想象不久前

就在这块土地里

就是这条老水牛

反刍着 咕哝着

推动着

季节的前进速度

一位抱手的空虚哲人

作出种种姿态

透过季节的冷眼

将土地中温润的颜色

一一翻将过来

将很酷的古典身影

重重地斜投在泥浪

牵引着催促着

手中的犁铧

与老农对扛

2004-03-09

《是谁猎去春天的羽毛》

最后一缕敛羽的时节

在经历那盎然的生机后

躲藏进沉沉的春的暮色之中

日子的翅膀之下

一羽安然飘逸的小夜曲

便临风而栖

轻轻舔拭着航行于

季节之海的风帆

是谁

在收获了爱情之后

又在爱情的屋檐下再度失宠

背对祈望

曾经浪漫的激情

悄悄将一滴清泪濡湿

游弋于春天

云蒸霞蔚的空间原野

看见那即将消逝的光线

在云翳的磨砺中

沐浴

海天处

那片驾驭靓丽羽毛的炽热

已无法逾越烟锁的无际之旅

再携无言的承诺

举起虔诚的经幡

向遥远而去

是谁

猎去春天的羽毛

却又找不到翱翔的天空

在感情的枝头上敛羽

2004-03-08

《等待阳光奔过来》

我想

在一个春日下午

也许就有许多事情

都将百无聊赖

独倚窗台

看远方天空云卷云舒

拥挤的楼下

来往着匆匆的行人

他们个个表情严肃

目睹别人的

单独行动

一方天空晴朗着

一只抒情的鸽子羽毛靓丽

衔着鸽哨

肆无忌惮的滑翔在

风筝与微风之间

天幕下投来

一幅矫健的影子

移动

只选择不规则的划动

条条思索的痕迹

搭起鸽子

用张开的羽毛通往

远方的桥梁

等待一束

最好是一束

久违的阳光

奔过来

而后才是尽情地拥抱

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6. 植物名的诗句

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山》

10、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1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韩愈《榴花》

1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唐李欣《送陈章甫》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16、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唐杜甫《宿赞公房》

2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2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长安晚秋》

2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25、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元许有《获港早行》

26、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27、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28、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9、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

31、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32、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3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4、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36、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37、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38、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39、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4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

7. 关于植物的诗名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陈毅

3、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

4、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杜牧《题新竹》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咏菊》

8. 关于植物的诗名言(兰花)

兰花别名趣谈

兰花的别名很多,原因是兰的历史久长,又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古往今来,不论帝王相将、朝士布衣、诗人词家、缁流羽客,无不与兰发生或多或少联系,于是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手法给兰取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别名。这种别名多用借代、夸张修辞手法,或取其一端替代之,或引用经典称呼之,韵味深美,令人回味,因此兰的别名不啻于一篇兰的赞歌,一首兰的乐章,也是有关兰的语言文字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择要介绍之。

  一、以兰的芳香特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 国香:这是兰的最高荣誉。黄庭坚《书幽芳亭》:"土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2、 古香:以"古"形容香,不仅指此种香馨时间久长,而且质地纯良,古朴雅洁。元代萨都刺《兰皋曲》七言古诗中说:"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兰等待着美人,只有美人才配得上享受这阵阵的幽兰古香。

  3、 香祖:许多植物,特别是花卉都有馥香,然没有兰的馨芳,故人们称兰为香之祖。清代汪灏等著《广群芳谱》卷四十四:"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于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江南以兰为香祖。"《清异录》亦载:"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以兰为香祖。"

  4、 王者香: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猗兰操序》:"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 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当然,古代的奇花异草,最大的享受者,是帝王后妃,是达官贵人,是豪门世绅,"王者香",可以理解为是供帝王欣赏的兰花,但孔子所谓的"半当为王者香",似乎是香者之王的意思,示幽贞雅淡,芬芳袭人,然调高和寡,独茂壑谷。

  5、 第一香:《广群芳谱》云:"兰无偶,称为第一香。"再没有别的芬香能与兰香并驾齐驱,因此它是独占鳌头,为第一香,又称"天下第一香"。

  6、 十步:乔彝《幽兰赋》:"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汛皓露则花飞九畹。"兰哇国香,清风远播,谓之"十步",则是讲在一室之室,幽香不绝。韩伯庸《幽兰赋》也记:"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故以"十步"作为兰的代称。

  7、 心馨:兰的馥香沁人心脾,舒畅愉悦,故谓兰为"心馨"。郝经《幽兰诗》:"猗兰郁幽姿,心馨忘目悦。"

8、 轻重香:兰之香由清风送之,兰氛亦随风势微呈轻重之势,故以代称。唐太宗芳《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二、以兰的色津特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 丹颖:兰花有的呈红色,如《广群芳谱》中所列举的兰品种"赵师傅";"色紫,十五萼,初萌甚红,开时若晚霞灿目,色更晶明"。又如"马大同":"花头微大,间有向上者,中多红晕"。故陈有章《幽兰赋》:"开缃蕊而乍合,擢丹颖而何远。""丹颖"作为兰的别名。

  2、 朱蕤:蕤,花下垂样子。这也是兰花的红,陈子昂《感遇》诗其二"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紫色的茎上突出了朱蕤,即快开花了。

  3、 红荣:红色的花。李白《赠友》:"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兰花经秋霜摧败,红色凋萎,花叶老去。

  4、 幽色:兰叶一般为深绿色,故幽色也成了兰的别名。唐代张九龄《感遇》诗共12首,多以兰、桂自喻,示坚贞不移、刚正不阿的品格。其一曰:"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唐代山水诗人韦应物也有诗句:"紫兰含幽色。"

  5、 四季常青。

  三、 兰的资态特征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 静姿:杨万里五言古诗《题蕙花初开》:"灯梦得幽馥,月写传静姿。""静姿"表现了兰蕙素静雅致的生态。

  2、 被径:古时水边长洲多有兰,故阮籍《咏怀诗》有"皋兰披径路"句。魏文帝曹丕也有"秋兰被幽壑"句,曹植也有"秋兰被长坂"句。可见秋兰生长是很繁茂的。

  3、 如美人:苏轼《题杨次公春兰》五言古诗,一开始就尽情讴歌:"春兰如美人,人采羞自献。""如美人"既赞其亭亭玉立之状,当然也含有贞洁纯净之质。

  4、 紫翘:兰叶上耸又自然弯曲,甚为闲适优雅。陈有章《幽兰赋》一开始就写此情状:"翘翘嘉卉,独成国香……,所以紫翘十步,名转九畹,自下并高,结根耸干,布叶愈密,重阳未晚。"

  四、 以兰的品性特点为兰的代称更多:

  1、 秀质:颜师古《幽兰赋》:"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一个"秀"字将兰品性概括无遗。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2、 幽客:"幽"是兰的又一品性特点,幽色、幽香又生长在幽林、幽谷之中,故将兰称为幽客,可谓恰到好处,一语中的。《三余赘笔》记"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兰为幽客。"这也将兰人格化了。

  3、 待女:兰为女子之挚友,兰闺、兰房、兰室、兰梦、兰兆无不与兰相连,兰也因此而显得芬馥奇特。《采兰杂志》载:"兰待女子同种则香,故名待女。"兰也有儿女之深情。

  4、 高标:兰的高风亮节向为人称道。宋代向子湮《浣溪纱》词上阙:"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不将红粉污高标。"当然这里的"高标"似指高出于幽花的绿叶,但其含义却在赞美兰花风标灵秀的品质。

  5、 灵根:灵是兰的又一特质,不仅与秀质相联系,似乎也与郑文公妾梦兰生子的故事有关,故古人将兰又称为"灵根"。明代诗人兼画家文征明有七言律诗《建兰》:"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瓯东"今温州和闽东北一带,此为建兰的产地。

  6、 与善人居:将兰比作善人,也是一种美称。典出《孔子家语》:"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入室。"

  7、 馨烈侯:馨不仅指幽香,亦指品格的高洁。《清异录》载:"唐保大二年,国主幸饮香亭,赏新兰,诏苑令取沪溪美土为馨烈侯拥培之具。"这又是一个拟人化的雅号。

  8、 引凤雏:凤雏,指三国时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古人比兰为贤士凤雏,表示钦敬之情。唐代杨炯《幽兰赋》曰:"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自此兰又得一古贤哲士的名称。

  五、 以兰生长的季节、地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 晴芬:这是指春兰,春日多雨,宜兰生长,如遇春阳,则幽姿勃发,深红浅白,更显千娇百媚之态。明代宋濂《兰花篇》五言古诗一开头就称颂:"阳和照九畹,晴芬滋青兰。"唐太宗《芳兰》五律诗也说:"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所以"晴芬"是兰的一个雅称。

  2、 继落梅:这也是指春兰。冬末春初,兰吐小芽。宋代杨万里《兰花》七律首联云:"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这 里的"雪"、"冰"虽有色泽和素洁的含义,但也指明其生长的季节在梅花落时的春日。陈有章《幽兰赋》有"吐芬香于春阳"句,苏辙有《幽兰花》七绝二首,其一云:"春花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从此"继落梅"也成了兰的一个别名。

  3、 秋芳:兰有春兰、秋兰等品种,秋兰飘香于秋日。汉代郦炎:"秋兰荣何晚,严霜悴其柯。"晋代傅玄:"秋兰荫玉池,池水清且芳。"这些都是咏秋兰的。唐代诗人储克羲更说:"丛兰秋蝶多。"所以古诗中称"兰以秋芳","秋芳"成了兰的一个别名。

  4、 滋九畹:一畹为十二亩,"九畹"泛指地方大。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滋、树都是载种、培植之意。后人就把这种植地方之大作为兰的代号。

  5、 树百亩:同上一个出典,也成了兰的代号。

从以上语林辞海中,我们可以看到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如一个活跃的元素,可以与多种词素、词、词组结合,从而出现一个个新的词、新的成语,并从众多诗赋散文中,出现了一个个趣味横生、生动隽永的兰的别名,所有这些,就组成了我国语言文字中数量繁富、结构多样的"兰"族语词群,这是引人玩味、逗人情趣,又值得人们研究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别的,只能说明我国的兰,包括兰乡的绍兴兰是如何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了人们观念形态的种种文化现象中。

兰花典故--燕梦兰

燕梦兰

春秋时,郑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兰花,并对她说:"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兰花有国香之称,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不久,郑文公见了燕姞,赠给她兰花,两人十分恩爱.过了一些日子,燕姞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因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兰花诗

幽兰操 韩 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春庄 唐·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兰 唐·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兰 唐·唐彦谦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芳兰 唐·李世民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孤兰·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感遇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题杨次公蕙 宋·苏轼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盂兰盆 宋·晏殊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水墨兰花 明·徐渭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9. 关于植物的诗名人的诗现代诗

阳春白雪

文/木若水(辽宁)

万千丝绦垂地

挂不住满树银装

风拂细柳

随和煦阳光

点点滴滴

        我们知道,联想和想象,是万作之源,没有联想和想象,创作不了作品,也欣赏不了作品。我上面的这首短诗,就运用联想和想象,所选意象,所表意境,应该是较为丰满且恰入诗题。用“细柳”之“丝绦”,白雪之“银装”,“阳春”之“阳光”(这里“阳”字出现似有损境之疑),来表现“阳春白雪”。说实话啊,大家别笑话,我这首诗的想象从何而来,恐怕大家想不到——我是接到这个题目之后,去搜“阳春白雪”图片,然后由一幅很有意境的画面进行想象的。

       还有一点,就是炼字!诗,是以字为单位来计算的,微诗则更是如此。

       我记得在我在往诗歌群里发这首诗的时候,曾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用“扶”好呢,还是用“拂”好呢?说出来大家别笑话,我写完一首诗,大多是先给爱人看看,让她挑挑毛病。这首诗写完给她看,她说,用“拂”字是不是更好?(我本来用的是“扶”字)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我就在我们教研群里发了这首诗,让同事们帮我定夺。大家说法不一,有的说用“扶”好,有的则倾向于用“拂”,还有的提出用“抚”。后来大家一同研究还是用“拂”好——尽管用“扶”或“抚”拟人化更强,但还是用“拂”字,更能表现出“挂雪”的“细柳”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枝条(“丝绦”)轻盈摇摆,树上的“银装”(白雪)随枝条的摇摆,“点点滴滴”地融化这种情境。

        以上是我通过我的一首短诗,来说明我对现代诗创作的两点体会。当然,现代诗创作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要说,以后我们再慢慢探讨。希望我的创作体会,能对大家有一点作用。

        

10. 植物名称的诗句有哪些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6: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7: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8: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草

  【唐】(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1: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2: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1. 关于植物名称的诗句

古诗中描写草木植物的句子: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4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10 草色遥看近却无

11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12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3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上一篇:带卉的女孩名字(带卉的女孩名字寓意) 下一篇:肉肉植物叫什么名字(一种植物叫什么肉)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