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吃用色素养花(食用色素的应用)
1. 食用色素的应用
对复配食用着色剂在食品中使用方法:
(1)复配食用着色剂品种的选择应是GB2760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要以GB2760中规定的使用范围为依据来推广复配食用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复配食用着色剂的添加量以几种食用着色剂中规定添加量最小的量度来推介其添加量,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3)在目前针对复配食用着色剂国标、行标缺失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产品企业标准,以使复配产品的生产有标可依;
(4)复配食用着色剂产品的标签应标明几种着色剂的名称及主要成分;天然色素的复配产品应当是天然色素之间或与天然提取物而组成;
(5)复配食用着色剂产品的卫生指标应不低于复配前产品达到的指标;
(6)出口的复配食用着色剂产品应满足进口国及地区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
2. 食用色素的应用领域
挺好的,展艺是专门的烘焙类食品和周边,现在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包括了烘焙材料,模具,淡奶油,奶酪等等,都非常好用,价格实惠,我做烘焙很多都是买的这个牌子
3. 食用色素应用注意事项
橙红食品添加剂是一类着色剂,适用于熟食、饮料、食品加工等,起到提色的作用,如果是粉状的,要先溶于水再添加到食品中,并注意用量。但做为一类食品添加剂,一般都不推荐食品,要使用也尽量少量,并符合GB2760要求。
4. 食用色素的应用范围
我国允许使用并已制定有国家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
1、姜黄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称为黄金或称姜黄,根茎中所含的黄色色素是主要成分。纯姜黄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着色性强,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着色。
2、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紫胶虫在其寄生植物上所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虫胶色素分为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两大类。水溶性者为虫胶红酸。在酸性时,对光和热稳定。色调随酸减度的不同而不同。
3、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色素中的一种黄色色素。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
4、叶绿素铜钠盐:为蓝黑色具金色光泽的粉末,有胺样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耐光性较叶绿素强。
5、红曲米: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色素之一。生产方法是将紫红曲霉接种在米上培养而成。主要供制造叉烧肉、红色灌肠、红腐乳及某些配制酒时染色之用。
6、酱色:即焦糖,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液体的焦糖是把蔗糖或麦芽糖浆在160~180℃的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然后用碱中和制得,为使反应加速,有时加铵盐作催化剂。
焦糖本身无毒,但加铵盐生产的焦糖含有一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质4-甲基咪唑,此物具有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较高则对人有害。
7、胡萝卜素:为人类食品中正常成分,是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素之一,可作为奶油着色剂。
8、辣椒红素及甜菜红:分别从辣椒中和甜菜的根中提出来的红色色素。前者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但是红萝卜A原。对人无毒性,用于罐头食品。
5. 食用天然色素的应用
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天然食用色素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对人体来说是无害。
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造的有机色素。在添加色素的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不足20%,其余均为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食品中本身存在的天然色素,在加工保存的过程中容易褪色或变色,在食品加工中人工添加天然色素成本很高,而且染出的颜色不明快,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褪色,因此被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弃之不用。相比之下,合成色素色彩鲜艳、着色力强、价格便宜,让生产者用起来得心应手,因而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中被广泛应用。
6. 食品色素的应用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有哪些?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类:植物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胭脂虫红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7. 食用色素的应用有哪些
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后,合成色素登上食品添加剂的舞台。近代工业改造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工艺和感官上的要求,随着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工合成素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时,品种多大100余种。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化合物和非偶氮化合物两大类。前者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酸性红、苋菜红等;后者如赤藓红、亮蓝等;而二氧化钛则是由矿物材料进行加工而制成的。但是合成色素的安全性是为人诟病的焦点。
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类
各国对合成色素的态度
丹麦禁止在基本食物中使用色素,并要求所有添加的色素都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
日本曾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27种,现已禁止使用其中的16种。
美国1960年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35种,现仅剩下7种。
瑞典、芬兰、挪威、印度、丹麦、法国等早已禁止使用偶氮类色素,其中挪威等一些国家还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色素。一些国家禁止在肉类、水果、婴儿食品、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
中国限制使用合成色素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事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请大家记住这些合成色素的名称: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诱惑红,新红,亮蓝,靛蓝和他们各自的色淀以及酸性红、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饮料中含有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常见的有姜黄素、叶红素、红花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酱色等。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雇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中国古代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食用。
从乌饭树叶中提取色素
天然色素永远是食物的一部分,他们被分离出来后又重新添加到食品中。相对合成着色剂而言,天然食用色素更加安全,是国际上竞相开放的重点。世界各国对化工色素食品的添加剂已逐步受到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天然食用色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近十年来,我国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天然着色剂从20多种增加到47中,种类繁多,其中很多主要成分是食物中的固有成分,许多食用天然色素对人体的多种疾病还具有非常突出的治疗、预防鞥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在天然着色剂中,姜黄有抗癌作用,红花黄有降压作用,辣椒红、菊花黄、高粱红、玉米黄、沙棘黄有空氧化作用,红曲米、桑葚红有降血脂作用,葡萄皮红、茶绿素有调脂作用,紫草红有抗炎症作用。
8. 食用色素的用途
天然食用色素是指直接来自动植物组织的色素,除藤黄有剧毒不使用外,其余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害。我国允许使用并已制定有国家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
姜黄素: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其中,姜黄约含3%~6%,是植物界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主要用于肠类制品、罐头、酱卤制品等产品的着色。
虫胶色素:虫胶色素是一种动物色素,虫胶色素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两大类,均属于葸醌衍生物。溶于水的虫胶色素称为虫胶红酸,包括A、B、C、D、E 5 种组分,虫胶红酸为鲜红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
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
9. 食用色素的应用实例
苏丹一号(Sudan I,分子式:C16H12N2O)也称为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用油溶性偶氮染料,也被工业应用中称为溶剂黄 14或油溶黄R。分子式:C16H12N2O 分子式:C16H12N2O 分子式:C16H12N2O 分子式:C16H12N2O
=====================
什么是苏丹红?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一号”与“苏丹红四号”有什么区别?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此次发现的“苏丹红四号”与“苏丹红一号”主体结构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将它们标为一号与四号。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红”、“落日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质监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
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
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种,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苏丹红1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引发的癌症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